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679|回复: 1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0 08: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为什么没人去推《地球上线》!地上的剧情线是真的强,强死我了,感情线有点暗,但是糖糖真的一直喜欢傅闻夺!呜呜呜,甜死我了,白若遥是真的香!慕回雪是真的意难平。剧情党不得错过的一篇好文章!晋江文学城的,莫晨欢大大是真的好厉害。我看地球上线总有一种“看懂了,又没看懂”的感觉。
  张周娟秀:身体和灵魂都应在路上——《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
  身体和灵魂都应在路上——《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
  文/张周娟秀
  最开始听到这本书是在读书交流会上听人推荐的,然后又在群里看到再次有人安利。他谈到旅行的方法,真正去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别人旅行的支点似乎是著名的景点,而他则是以书店为出发点,听同学说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读书,买书。我就想,这不是在烧钱吗?不过到实地去领略另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当地人沟通交流,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的方式。
  作者说到,一个国家的成就不该是他的人民生产了多少物质,而是他的人民是否感到幸福。是否呼吸干净的空气,是否能保持昔日的传统。高中我喜欢去阅览室看《中国国家地理》,里面有一期提到了人民感到最幸福的国家,那就是不丹。他们虽然没有过高的GDP,但他们可以保持自己的传统,保护自己如诗如画的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保持自己的信仰,生活节奏不快,人们不会感到过高的压力,精神世界满足。这便是一片净土。不过现在也逐渐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逐渐改变。
  读这本书,感觉作者真的是用心去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会主动和当地人或者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人聊天,购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边读书,边旅行,边思考。这样的人生不让人羡慕吗?我们在努力追求物质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满足。作者说在我们的教育、媒体、公共谈话中,我们很少试图去了解外部世界,即使对我们最崇拜与耿耿于怀的美国了解得也非常粗浅。同时,我们也不了解中国,除去下意识背出口号,我们找不到别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国家。我们似乎陷入头脑和心灵的瘫痪,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我们全部的能量,集中在一些本能性的行动上。我们生产,我们消费,我们娱乐,我们喧哗,但我们不倾听、不感受、不思考,也不追问……
  我想起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有弄清楚,就想着去环游世界。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快忘记这个国家的根本,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西方化色彩越来越浓厚,现在阅读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书籍,越发感觉我们已经不是自我了。我们也不再静心思考,整天忙忙碌碌,但内心越发空虚,不知道自己奋斗是为了什么。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可是精神上却贫瘠,不知所措。而我们说的去国外看看,也只是疯狂购物,或者看一些景色,拍一些照片,对于这个国家,却一无所知。我们需要一些声音来给我们做引导,让我们向内自省,多思考。
  当读完以后这本书后更加羡慕作者的生活,停停走走,领略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但是他并不是纯粹去游山玩水,他是带着自己的灵魂去感受感知这个世界,走到哪,他的思维就在哪。我感觉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如果去某一个地方旅行,只是人到那儿去了,可心却不在那儿。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当做本地人去生活,没有思考所见所闻,只是一个躯壳在外界游荡罢了。
  第二次花大片时间阅读这本书的内容是他在欧洲,非洲的游记和思考。当他到德国旅行,我有一种熟悉感,虽然没有去过德国,但是心向往之。可能是因为大一大二学习德语的原因,对德国有一定的了解,听老师介绍或者是课本介绍。感觉德国就是一个很严谨的国家,那儿的学术很严谨,我们学习的法律很多来源于德国法,德国还出很多名人,特别是哲学家,例如康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点就是因为几个出名的人物或是人民一向坚守的信念和习惯而体现出来的吧。
  最后一章作者写的是在剑桥的经历。我突然想起柴静做过一个纪录片就是介绍剑桥大学。通过电视,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美的环境,康河,康桥,小船,绿草地,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个学校虽然仍保留着宗教的传统,比如吃饭前还需要祷告,但是学术研究又十分现代化,成果超前。一般人会认为我们被现代化所同化,生活模式就会变得随意,失去自己的传统和信仰,接受他人的思想,可是剑桥,这样包容万千,传统与现代化,和谐相处。我想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应该就此被现代化所埋没,虽然它有不好的地方,但是那些精华,精髓仍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比如孝道,比如修身养性,比如和他人和谐共处,以和为贵,讲究诚信,这些内容并不与我们现代化的生活模式相违背,那为何不好好保存和发扬光大呢?
  这本书末页写着这样一段话:我对内心的更彻底的追问尚未开始,我对于世界的理解,仍停留在知识层面,即是这层面也浅薄不堪。至于偶见的内心追问,也更多是暂时的情绪,而非深沉的情感。我还生活在生活的表层,连接灵魂深处的根还没有生长,它需要真正的恐惧与爱。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我是谁,向内心发问,就是开始了思考人生,逐渐获得大智慧。因为最难读懂的是人心,最难懂的也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6: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3-28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