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读后感—己成,则物成 只看楼主

  匠人精神读后感——己成,则物成

  岑琴 骆小华名班主任工作室

  《匠人精神》读后感

  说实在,最先接触到《匠人精神》一书,并不是我自己主动寻找阅读的,如果没有骆小华老师的关爱,给我们送来这个精神粮食,也许,我无缘接触到它,因此,感谢骆小华工作室的用心良苦,为我们班主任和学生们推荐了这么一部好书,让我们直观地学习匠人精神的精华,它反映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催人成长;同时,我也为自己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本作品而抱歉,因为它确实是部好书,所以这个读后感所表达的是不够完整的,我希望自己真正看完这本书之后还有更多的感悟和激发更多热情和劲头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在教育上有更多的耐性和爱心去培育好学生。

  这本书给我的最深感受是:态度决定着成败,态度决定了成功的高度。

  在我理解看来,一个人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态度。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我们与其麻木呆滞地工作不如投入激情,秋山利辉的匠人须知30条,每一条看起来都是一些做人的小提示,但是真的践行起来,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面就不简单了,在秋山利辉的教育下,他认为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们技术,更要教会他们人性、心性和德性。正如引进该书的出版人、活字文化董事长董秀玉所言,匠人精神本身所讲的不是技术,而是从事这个工作该如何去尊重这项工作,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甚至领导,我为自己曾经出现的职业倦怠而唏嘘。我们确实没办法在生源上如秋山利辉先生那样有底气去严格筛选学生的来源,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没办法完全约束到学生的不良行为,再加上当今畸形发展的教育,普通学校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生存教育,学生的群体意识差、正义感弱化、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缺乏责任心等,在中职学校里没有升学的压力更是让这部分问题学生如脱缰野马,学生给老师们带来的心理冲击还是挺大的,我们课后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着学生的各种问题,抱怨着问题学生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灾难”,这种心态上,上班上课变成了一种负担,每天一睁开眼就是想到又是新的一天,与学生斗智斗勇中自虐,或是真的帮助到学生快乐着,或是无可奈何之下烦恼着、疼痛着,慢慢地在杂乱的事物中失去了刚就业时候的对工作的敬畏感、职业的崇高感,热爱度也慢慢降低了。

  工匠精神让我现在开始拷问自己,我脚踏实地、勤奋敬业了吗?我有责任感了吗?我对我的事业忠诚吗?我每天是充满激情工作吗?我的能力有所提高了吗?我的业绩与我的职位、与岗位对我的要求相称了吗?

  工匠精神也提醒了我,立志如山、行道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我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给自己太多的理由和借口,那么就用秋山利辉先生的工匠精神,用他的匠人须知30条来引导自己,在教育路上,先完善自己,敬岗爱业、踏实勤奋付出,真心待学生,严格要求,不要轻易气馁和放弃,用心做好教育,打造自己的一片教育蓝天,学生得以成才。

  最后,以文中我最喜爱的一句话与同行们共勉:“已成,则物成”,愿天下教育工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匠人精神”,即顿悟而后升华,则既成人而又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