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工团委
❆ 徐卓然
昔有蛟龙,沉潜于渊;终日乾乾,或跃在天。未满十六岁的少年,在文化的荒漠中背着沉甸甸的书本负重前行,在陕北窑洞中奠定了自己厚重而坚实的人生基础,用挥洒的汗水浸透陕北的黄土地和他自己的青春岁月,用自觉的行动彰显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无数次被讴歌的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份可贵的品质,使习总书记,和我们中华民族,有了今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看着书中提到的“过五关”,包括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我不禁想到自己在非洲常驻的日子中,也正是艰难地过着这五座险关,只是把跳蚤换成了蚊子。我一面为自己曾成功过关而自豪,一面为自己未曾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羞愧。再想到当年知青下乡时的客观条件百倍困苦于我们今日,我不禁对习总书记和革命前辈们感到深深的敬佩。
在仔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默默遥想,在我们的国家曾经无比艰难的那些日子里,百年磨难、百业待兴,曾有无数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安稳生活,深入到偏远艰苦的基层,修沼气池、烧玉米杆,筚路蓝缕、砥砺奋斗。
书中,雷平生同志提到习总书记喜爱建安诗歌和曹孟德,古直悲壮、气势雄浑。是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正是在我国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和浩瀚沧海中,我们中华儿女谱写了无数的伟大史诗!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那是一个瘦削而结实的青年,在阳光下与乡亲们共同劳作、在孤灯下伏案专注读书、在风雪中深沉地凝望远方——凝望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正在,并且将会带领我们,用双肩承载希望,用双手实际奋斗,用双脚扎实前行,共同走向中国梦——我们的千秋万里中华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