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只看楼主

  《大学》读后感
  原创 簪花吹雪
  大学煊童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宝—贵重的物。
  《楚书》说:“昔楚国王孙圉(yǔ )访问于晋,晋大夫赵简子问他说:‘你楚国中有什么宝贝?’
  楚王孙圉回答说:‘我楚国也没有什么宝,凡金玉珠石之类,皆不以为贵,只是有德的善人,能利生民,能安社稷,便以他为宝也。’”
  善因人而行,没有人行,不称为善,所以“惟善为宝”即是以善人为宝,善人是善的载体,离开了善人,也就没有所谓的“善”了!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这一句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审案只是手段,或 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才是目的, 或者说才是“本”。
  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必也使无讼乎”就是审理案子是为了最终杜绝案子的发生,也理解了《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 沙发 admin
  • 2020-4-23 07:49:45
  《大学》读后感8

  原创 簪花吹雪 簪花吹雪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在没有孩子前学习如何教养孩子,然后再嫁人。

  这样,就算最终没有让孩子成龙成凤,也不会使孩子出现太大的偏差。

  古人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如果一定要拿出一句前人的话作为论据的话,那么“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这句话关乎教育最基本的规律。

  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根本和未来。

  而教育结果的优劣,跟实施教育的家长、老师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有直接关系。

  如果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偏差,那么毫无疑问,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和国家一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曾子的“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这句话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告诉每个做家长的要承担起做家长的责任。

  如果没有做到学而后生,至少要生了以后及时的学。

  要明白把孩子教育好是每位做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孩子没教育好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职,应该检讨自己。

  就是孟子所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在当今这个社会,几乎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唯独生儿育女这件对人类生存发展影响最大的事情,却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这真是奇怪的事情!!!

  好像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不通过学习就能做好,好像我们能把孩子生出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亲一样。

  其实我们能生出孩子来,最多只能证明我们在生理上没有太大缺陷,其它什么也证明不了。更不能证明我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父母。

  之所以开车需要考驾驶证,烧锅炉需要学司炉本,为的是避免那些可能会损及我们生命的事故的发生。

  可是又有谁想过一个因教育出现偏差而成为了社会上败类的人,会毁掉一个国家或者是灭亡一个民族呢?这是危言耸听吗?

  远的不说,近现代的纳粹狂徒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跟他有直接关系,造成全球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整个犹太民族几乎被杀绝。

  追其根源,希特勒之所以会有后来的种种恶行,这跟他的童年生活有直接关系,说到底就是其父母失败的教育所导致。

  我们需从自身做起,真正的为孩子们负起责任,认真去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人性的教子之道,从而给孩子们以最适合的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