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8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22:0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作,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用独特的视角,把明朝晚年的公元1587年,即万历朝十五年,作为切入口,把这一年看似歌舞升平,实则上通过许多事件又蕴含、预示着大明王朝已经走到尽头。黄仁宇在书中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选择了六个人物为范本:事事不能自己做主到长期沉默怠政的万历皇帝、权倾一时的第一首辅张居正、有君子古风的第二首辅申时行、性情古怪的官员海瑞、孤独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学术界的轮廓和弊病,宫廷变迁,官吏生涯,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实的剖析、精到的论述,写出了明代社会的深刻变化,也洞察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及先天缺陷。
  在细细阅读的过程中,一个最鲜明的感觉就是:黄仁宇先生把明史吃透了,也把两千年的中国官场看透了。其思想的结晶有如山间清泉,汩汩地朝外冒。诸如"一元化的思想基础则是两千年来的孔孟之道"、"成千成万的官僚,在维护成宪的名义下保持各方面的平衡,掩盖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等等,不得不佩服其见识切中肯綮。此外,《万历十五年》与其他同类的书相比,阅读无阻滞。其文字整体上较为朴素,叙述也通达流畅,更亲近读者。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带有其“两面性”。小时候学习中国历史,会把历史简化,光凭书本上所陈功过评论各历史人物的成就,更在他们身上赋以“善”、“恶”的二元道德标准。真正的情况是: 历史人物的主张、行为、下场,都是历史的安排使然,可以肯定的是,那是根据身处境况里的最佳判断。当时他们身处的位置给予他特别的指引,启发他们做出或是流芳百世甚或是遗臭万年的重要决定。

推一个看完后非常清新舒爽的甜饼吧,长佩《尤其》,我最喜欢的年下狗勾攻季鸣枕,少年的热情,真挚,坦诚与永远燃烧的爱真的能成为另一个人无与伦比的后盾,而且攻真的是狗里狗气的,像长着小黑脸的成年德牧,表面又大只又凶,实际上内心还是个爱撒娇的,经常被拎后颈的狗崽。我记得看这个之前心情非常低落沉重,然后突然撞到这篇文,就给我一种“啊,我被打动了”的感觉,像缀满草莓奶油蛋糕。而且里面的配角很完整,我很少觉得会有这么尊重配角的作者,不只是为主角或者主线而服务的工具,他们即使不是被对准焦距的中心,也在自己的世界绽放,所以哪怕他们的身份一开始可能是并不讨喜的情敌,坏人,也会被吸引和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2 08:16:42 | 只看该作者
  读《万历十五年》,让我这个本没有历史观的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作为“一本老的好书”,成功地帮我释放了仇恨,对那些刻板乏味的“新的烂书”——历史教科书的仇恨。恰好前几天还和朋友发牢骚: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其实并没有帮助我们形成历史观,历史课本用千篇一律的套路式手法麻痹了我们的神经,遮蔽了我们的视野,当然也怪自己不求甚解。

  黄仁宇的《万》的开篇和叙述方式在我看来具有《百年孤独》之于小说写法的魅力。将历史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活生生的一个个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没有读过类似的书,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万历皇帝的无奈和任性;海瑞、戚继光从政治军的理念;张居政的成与败……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阅读感觉上像小说一样容易上手。

  可惜黄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表面看来极易忽视的事件(这正是我们的教科书所干的事),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由于我知识的匮乏和认识的片断性,所以无法融会贯通。甚至还有一些不同与作者的看法。

  他写作本书的落脚点是,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无法补助技术之不及。我反倒认为,在我们没有更加系统、科学、完善和有效的制度之前,不妨放低身段,用好这几千年的精华。当今的很多组织追求的高、大、上,实际上是空中楼阁,远远没有中庸的申时行来的实在。当然,这一点都不会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好感和认同。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1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