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7775|回复: 6

童年读后感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0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酒卿《将进酒》我!无法言语!古风人物群像硬核权谋我爱死了 看人性看争锋,看众人众生荒唐或传古的百态人间,先生与那一场春三月真的是我的意难平。其实我很多知识都是从网文男主那边学来的,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和待人处事,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总裁文啊啥的,其实大的文真的可以学习,学习骆闻舟的正义,费渡的细心,顾昀萧萧而立的君子骨,当然还有很多xing知识…。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读后感 作者:小常
  “我的童年就是一只蜂窝,各色各样人的知识和思想就是蜜,源源不断地储进来。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心灵。自然,其中不乏肮脏、味苦的东西,但只要是知识,就是蜜!”这是我在这本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中最喜欢的一段话。
  (读后感,援引文中之句开篇,开门见山而又自然贴切。)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世界文学巨人的名著。这其实就是高尔基在写自己不幸的童年。通常,如果有人问我们:“你的童年幸福吗?”我们都会回答:“幸福!”即使是穷困的孩子,也不例外,因为大家都拥有来自亲人的爱。高尔基的童年虽然有爱他的人,但是,那些人都会打骂他,还有许多人仇视他。刚读这本书,我很为高尔基打抱不平,不过,再次读时,我明白了,打,就是爱。其实,我很同情高尔基,我长这么大还从未被打过,很难想象,被打是多么的痛苦。
  (把握全书核心,发入“爱”的思索与讨论,并加入自身体验。情真意切,引发共鸣。)
  高尔基的童年不仅要接受肉体的伤害,还要接受精神的伤害。他看见他的外公经常打骂心地善良的外婆,甚至还把三根发针扎进了外婆的头皮里,勇敢的外婆亲自把发针拔了出来,把高尔基吓了一大跳,把我也吓了一大跳;两个舅舅为了他妈妈没有拿走的嫁妆闹得要分家;虚伪的继父踢打他的母亲……这些事情让小高尔基看在眼里,怕在心里。
  (前文说到:打,就是爱。严师出高徒,棒打无力儿,其中有爱。但这里描述的情景,有“爱”吗?对笔者前后两的描述,有点疑惑。)
  可以说,高尔基童年的快乐太少了,就连跟邻居玩一下,也得被打!相对而言,我们就太幸福了,有美满的家庭,和睦的家人,爱我们的亲人,和学习的好机会。想想高尔基的童年吧,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不要浪费幸福的时光,珍惜所有的一切吧!希望大家都有幸福的童年!
  (对比生活后,感想随之萌发,自然真切。对同学们发出倡议,更有积极意义。)
  【总体点评】
  立意:《童年》,就犹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类的励志文章那样,读书笔记数不胜数。想将这样的读后感写好,新的立意与构思,必不可少,而笔者无疑做到了。
  选材:《童年》一书,可供人思考感悟之处甚多。一篇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由“爱”入手,谈高尔基承受的“爱”,与笔者自身拥有的“爱”,对比真切,说服力强,容易引起新时代少年的共鸣。美中不足,就如“旁批”所言,究竟高尔基得到是“由爱生恨”,还是单纯的“恨”。笔者行文中有矛盾。
  层次:这篇读后感,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脱离绝大多数学生读后感的俗套---------开篇大量文字对书籍或文章进行介绍,都是概括复述,而感想很少或浅薄。而作者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对比感悟,夹叙夹议,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沓,值得广大同学借鉴学习。
  文笔:开头引用书中之句,这种手法可以尝试。夹叙夹议中,观点有矛盾,有些感悟没有说清说透,总是感觉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结尾抒情,语句成熟,但稍显客套,如能平淡中见真,说一些质朴的言语,会更让人感同身受。
  综上所述,作者对“读后感”该如何写,有着自己的思考,而且效果确实不错。笔者已经拥有好的开始,如果对于夹叙夹议中的论点与感悟,表述再清楚些,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希望广大同学借鉴此类较为成熟的读后感写法,摆脱“开篇大量概括主要内容”,随之“稍加空洞感悟”的写法,读好书,诉真情。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读后感:勇敢面对 无畏艰难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敢于挑战,才会幸福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品味书香:《童年》读后感

  编者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使人沉静和快乐。为此,我校倡议开展了“书香假期”活动,给学生精心设计了阅读书目 ,希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纸质书。在读书中发展,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享受人生的快乐!下面是部分优秀学生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指导老师 徐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在书店的架子上发现了这本叫《童年》的书。翻了寥寥几页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它为我打开了主人翁埃里克谢内心深处的记忆大门。

  他生在一个充满着仇恨,暴力,罪恶的年代。他从小就被各种不堪入耳的肮脏事物所包裹着。但他有着一位天使般的守护神—埃里克谢的外祖母。虽然他的外祖母也惨遭那个时代的影响,但却依旧能保持一颗纯洁、圣灵的内心。外祖母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亲爱的外孙,希望他能克服恶劣的外部环境茁壮成长。在孩子被黑暗蒙蔽双眼时,她教导孙子坚守内心;在孩子被歹人嘲讽的灰心失落时,她为孙子指出前进的方向。

  其实,他的外祖母就像是一把伞,一把抵御污浊,无坚不摧的保护伞。是她净化了阿列克谢的心灵,是她扫除了过眼云烟的糟粕,是她摒弃了尔虞我诈的虚伪……更是她用美好的希望和真诚的话语教育、感化阿列克谢,让他以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对待生活。我自己认为,我们的心中也都需要一把这样特别的伞,为每一个人净化自己所遇到的丑恶的一面,同时也时时提醒自己改正缺点和不足,最终使得人人都有自省精神,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从而社会风气也开始慢慢改变,成为人民安居乐业,政事通达和睦的理想境界。

  这本书虽然只是叙述了一段平凡的小事,但它却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同时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秉性,一个心灵的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读后感欣赏:《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读后感

  高57班任英芝 指导老师:颜英德

  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读后感

  漫长岁月的煎熬,已化为乌有。因为,岁月带来的,煎熬过后,已是火灾,烧得到处都是。

  一无所有的面庞,伤痕也成了点缀。

  ——题记

  本书作者高尔基出生在俄国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走向了社会,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的童年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生活与社会的惨状。

  小说主人公也是早日丧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让黑暗与恐惧占据了。

  在他的生活里,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生了一场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还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从阿廖沙外祖父的种种劣行中,我读出了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也着实的体会得到了阿廖沙当时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残暴留给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伤痕。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祸不单行。同样,在阿廖沙的生活里,还有两个让他充满恐惧的人——他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兄弟俩很像,自私残暴,但也相互勾心斗角,阿廖沙的父亲马里哈姆在世时,也遭过他们两个的陷害,而且他们还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阿廖沙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恐惧,同时也渴望人间的爱与温情。

  读这本书时,心中不免产生不快和同情,为阿廖沙悲惨的童年而拭泪,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而忧伤。

  不过,在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带给阿廖沙快乐和温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个正直人的老长工;还有纯朴乐观、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是他们,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点了一盏明灯,让阿廖沙的内心变得强大,使阿廖沙充满信心和力量,让阿廖沙不再孤独与寂寞。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长河的尽头,一定有一个叫光明的东西在发光发亮,只要跨过这条令人惊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闪烁,希望就一定触手可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读后感大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1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