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121|回复: 1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6 16: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坠落春夜》绝了!文笔特别好,描写特别有张力,超超超好看!《我只喜欢你的人设》超级超级浪漫,非常好看!《炽道》超级好看的竞技文!看了就让人心情变好,看了就让人充满激情,感觉看它的时候我有用不完的精力,叫我去跑个马拉松都仿佛可以轻轻松松的,男主段宇成永远是我的理想型!《花滑,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也是一篇超好看的竞技文!热血又感人!
  人生能有几张脸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读后感
  人生能有几张脸?看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都会不屑的说:“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更何况是脸,一辈子就这么一张。”的确,多数人都自诩活的坦荡荡,行事磊落光明,用最真实的脸与身边的人相处、相交。但这个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近日,我细读了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姜鹏所著的《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一口气读完后,最直观的感觉竟然是曾经脑海中形象鲜明的汉武帝变得模糊不清了。讲到汉武帝,首先想到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这一决策对儒学后来登上主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就是这件最为“典型”的事件,历史上的三位史学巨将却给我们留下了三张不同的脸。
  汉武帝亲政以后,思想上罢黜以黄老为代表的非儒家学说,人才上重点选拔草根文学之士和儒士,公孙弘就是其中的代表。公孙弘七十岁走上仕途,短短六年时间就做到了丞相,但他凭借的并非是造诣极高的儒学知识,而是善于迎合的为官之道。在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眼中,汉武帝以做官为“诱饵”,鼓励大家学习儒学的同时,重用公孙弘这种为官职放弃儒家原则、贬损自己理想的人,无疑是对儒家“根源”上的摧毁,甚至比秦始皇的“坑书坑儒”来的更加可怕。前者是在鼓励中将儒学沦为权利的工具,破坏真正的儒家精神,后者只是形式上的破坏儒学,有着坚定信念的儒学者,在适合的时机又会如夹缝中的“小草”一样,顽强生长出来。在司马迁看来汉武帝是儒学的“伤害者”。
  生活在汉武帝后一百多年的班固眼中,汉武帝却变成了儒学的推动者。他在《汉书•儒林传》中说到:“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正是有了汉武帝的决策,才给后世的儒学带来了繁荣,儒学才得以生机勃勃、经世致用。在班固的眼中汉武帝是儒学发展的“推动者”。
  而在汉武帝后一千多年,儒学非常发达的宋代,司马光以观察者的态度,给出了“功过相抵”的结论。在他看来汉武帝不是一个符合儒家思想的好君主,他只是以儒学为“幌子”,并没让儒学起到引导皇权、制约权利的作用。但汉武帝也确实为儒学与政治的初次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结合的并不理想,却也给后人看到了儒学的价值。在司马光眼中,汉武帝只是儒学登上政治和历史舞台的“引介者”。
  如汉武帝一般名留青史的伟人,即使有专门的史官为其修传,后世对其的评说依然是众口难调,但汉武帝只有一个,同一件事情只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想观念,才会导致了对其评价的南辕北辙。
  那么,反观现在又是如何呢?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海量的信息在人类关系网间飞速的传递。很多时候,我们认识的人并不是从眼中认识,而是从别人的口中或消息的传递中认识的。曾看到过许多人,对于别人的评价并非出自“实感”,而是人云亦云。这其实是对他人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你对他的“差评”,可能会传递给身边的10个人,10个人又会传递给身边的100人,日积月累,人们对他的“差评”就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雪球滚过的覆盖面也就会越来越广,但这个“小雪球”究竟是源起何处,是否人为制造而成,滚动的过程中是否添油加醋却又是很多人从未深究的问题。
  信息的高速化和传播渠道的猛增,让曾经的100年可能只是现在的一天,曾经的1000年可能只是现在的一年。你可能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他就可能是100年后的“班固”,远处的她也可能成为1000年后的“司马光”,只是这次曾经的“众说纷纭”变成了如今的“众口一言”。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觉得奇怪,说“众口难调”的是你、说“言论统一”的也是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其实笔者要说的很简单,对自己,言行一致、光明坦荡,以最真实的一面对待身边的人,不虚假做作、不两面三刀,让带着阳光和正能量的脸庞始终面对所有人,这是人生路上的“语数外”。对别人,亲身交流、不妄下评论、不轻信他人,仔细的拨开迷雾,认真的辨明正身,以真情实感给予真实评价,不让言论成为无形的“利刃”,这是人生路上的“理化生”。只有主、副科兼修,我们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人生能有几张脸?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9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