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礼记大学》读后感
爱国女孩
(一)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这是我对这几句话的认识。《大学》一文其中有修身、正心一主题,如今来看,以外表把自己打扮的很整洁光鲜亮丽,内心难以言喻,可能是我们平常说的斯文败类罢了。正如习大大在众多场合一直强调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是不忘初心才能善作善站,一直前进。当我们被世俗名利一味的冲刷之后,如果能停下脚步,去看看最初的梦想,我想这便是“致知在格物”。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真诚在于心中,表现在外表上。因此君子一定要做到慎独。独处的艺术,当你一个人在家里时,不经意间你的习惯定会表现出来,独处不是放纵自己把自己的不好展示给自己看。“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也是用来安慰自己的孤独。低质量的社交真的是没有必要,和一群不太熟的人假装很熟真的很累,你想融入他们,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与他们真的是格格不入。你说你要高质量的独处,可是你依旧是懒得看书,懒得运动,只想躺在床上。你说你要高质量的独处,可是你依旧常常抱怨着生活的艰难,丝毫不肯为之作出改变。有时候,你可能只是连低质量的社交都做不到,只好骗骗自己说想要高质量的独处。最后,你依旧什么都没有得到,过着低质量的独处。我想独处并不孤独,而是享受我们眼中的生活!
其实看完这本书,我有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怎么做到修身养性?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我有如下观点:
一、要让自己快乐,只要下决心快乐,就会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心,与外在事物无关。
二、做适当的运动和摄取适当的营养,不要操劳过度。这样,它才能成为完全服从我的命令的机器。
三、学习做点有益的事情,以及阅读些需要聚精会神,或思考的文章,以免成为精神上的怠惰者。
四、要以三种方法锻炼自己的灵魂,一是默默的做一件事,另外每天至少做两件自己不愿做的事。
五、要给人良好的印象,精神奕奕、服装整洁、讲话温和、举止有礼。不可批评、挑剔、教训别人。
六、不妄想在今天中要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而力求今日事今日毕,即使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也要在12小时内处理完毕。
七、详细写出每一个小时的工作计划。这或许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它可消除临事及急躁和做事磨蹭的毛。
八、不要总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懊恼之前发生的事,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做什么上。对于未发生的事就杞人忧天,将对事情毫无帮助。
最后是我们的思修老师教我们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
或许我们看完这本书后不能大彻大悟,但若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便是很好了。
欧阳作
(二)
儒家学说这几个名词并不陌生,初中乃至高中的历史都有谈及,只是具体不知道是讲些什么知识罢了;最近几天有机会读了一下儒学中的《礼记•大学》,使我感受颇为深刻,接下来就让我谈谈它吧。
说它晦涩难懂也好,说它天方夜谭也罢,总之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进修的阶梯,是教我如何做人的根基,只要用心去读去看你总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与美的。
《礼记•大学》的阐述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使人读来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有种余味回荡之感;它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要是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然后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大学》分为三条纲领和八个条目,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那这三条纲领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讲明明德吧,明明德的意思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康诰》《太甲》《尧典》中都说要弘扬品德,包括诗文中都有提及弘扬品德要做什么,可见明明德对于我们该是有多么重要!那么我想问什么是品德,你有怎样去理解品德呢?
品德顾名思义就是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小时候我所知道的品德就是拾金不昧,要做个有着诚实守信品德的好孩子;现在大了,整天所涉及学习的都是知识,虽然知识面广了,但感觉自身的品德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小范围内并没有多大的改动升华,所有的品德都是为了小家,哪还有考虑大家啊!
文章的第二段就很有力的告诉我们要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要怎么样做,首先要治理好国家,其次要管好家庭和家族,然后要修养自身品性,并且还要端正心思,意念真诚;最后要让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又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指明灯啊!从小家到大家,再从大家到小家,环环相扣。
我喜欢亲民这个纲领,它所代表的是革旧图新。创新一直是个飞跃进步的代名词.文中说商汤王把一句箴言刻在了他每日洗澡的浴盆上,这句箴言说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具体意思就是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该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是的,我认为这句箴言真的特别好,就像自律,既然有天你坚持了何不日日坚持呢,说不定到时就成习惯了呢?
革旧图新真的很重要,一个国家不去图新是没有进步的,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每个国家之间都在歇斯底里的竞争拼搏,每个可爱的人儿都在绞尽脑汁策划新的计划新的未来;而我们也要创新,写文章也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创造出一篇新颖优秀的文章也实属于一种创新呀!
最后再来讲一下止于至善吧,它的意思是要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何为境界呀?这是一个多么深刻且抽象的名词。
对于我来说,我所理解的应该是追求一种完美吧,不留一点瑕疵不留一点遗憾,只求兢兢业业做到最好的那种;古人好像天生就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做事认真,苛于一切美好,就像韩愈先生他是一点都容不得瑕疵的人;反倒现在的我们倒是搪塞马虎应付胜于一切,只要还行,还看得过去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大费周章去完善了.这是多么愚蠢且可笑!
《大学》中所蕴藏的价值实在很多,我今天剖析与感悟的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每个人读完都会有很深的触动与思考的,所以朋友空闲的话试着去看看吧,这真的很值得一读。
何莹
(三)
读《礼记•大学》,知道了它是一篇很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主旨内容是“大学教育的内容、目的、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他在开篇就有说明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读完《礼记•大学》让我深有体会,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德是根本,财是枝末。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利益,而把自己的人格出卖;更不能因为利益,去做伤天害理之事。一位小小律师所里的律师,在利益面前是很容易冲昏头脑的。他在了解了案件中的情况下,知道了,有错的是集团大老板,也就是自己的受理人,但是他并没有被金钱、势力蒙住自己的双眼,而是坚定自己的主张,帮助反方赢得了官司,并让犯错者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但却输去了官司,也受到了上级的责骂,网友们的抨击。然而,他并没有感到伤心,唉,他觉得自己良心很舒坦,没有违背自己的道德观。这同《大学》里说的一样,就你的做法有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你,但还是要以德为前提,不能把它抛在脑后。无论做什么事时,都应时刻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不应财货为利益,而应以仁义为利益。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是做的非常好的。并未因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去孤立某个国家,甚至还主动出手帮助他们,给予他们物质上和金钱上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才会有如此好的声誉,被誉为“和平之国”。可想而知,品德、仁义是多么的重要啊。
其次,修养自身也是极为重要的,它能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在这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自身修养,然而最容易缺失的就是人们的道德品行。自身修养,道德品行,两者同等重要。就如同人的手和脚是不可缺失的,缺失一方都会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所以,此时鱼和熊掌要兼得。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种的好。”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究其原因,是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思,没有意念真诚,归根结底还是自身修养不够。
再者,我们要学会诚恳待人。诚恳待人是我们批判人行道德的标准,说的是心意诚实的对待他人。人们都喜欢和真诚的人共处共事,讨厌欺骗和虚伪。你对他人好,他人自然也会对你好。人,就是这样,只有对别人真诚以待,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获得别人的真心。你若只是表面做做样子,在背后却说其坏话,捅他刀子,你将不是失去一个朋友这么简单,而是会在大家心里永远烙下虚伪不真诚的印象。总之,真诚待人不一定会有福报,但不真诚待人最后肯定会受到伤害,而受伤的那个人便是自己。
读完《礼记•大学》,我懂得了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并且要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邱峰
(四)
《礼记·大学》是四书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四书”中除了《大学》还有《中庸》、《论语》、《孟子》。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感觉很长很难懂,然后我就去看译文,发现虽然很绕、很长,但它中心明确,很容易看懂其中的意思。
《礼记·大学》中首段就写出了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整篇文章都在讲自身修养和当时社会的陈腐,而我们要抵制这些,并拥有良好的品德。里面也写到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要一步步地推进,最先应该管理好自己身边的人,才能统治大国大事,才能使其太平。如果我们连自己及周边的人都管理不好,那么别的大事更管理不好,甚至有可能会使他们过得不安宁,有时会毁掉一生。所以管理一个国家,必须要把自己、家庭和家族管理好。
在这篇文章中有那么一句话:“《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担着这份责任,做起应当的角色。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所担着的责任必然不一样。但这世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人。而我们要做到完美,就要从自身修养开始,当我们厌恶一件事时,就不要用这件事再去伤害别人;当我们厌恶上级所发出的指令时,也不要这样来对待自己的下属;当我们厌恶别人背地说你坏话时,也不要自己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懂得仁爱,或许自己经历了很难受,但别人经历也会难受,何必要一起痛苦,一起难受。我们应该要有一颗善良且真诚的心,这样我们才会多一份温暖,少一点伤害。
品德高尚的人要注意修养德行。每个人都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修养德行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东西,有德行的人就会有人拥护,也就会有财富,这篇文章有一句这样的话:“徳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在这时好像人们都认为德行没有财富重要,导致很多人都会去争夺利益,有些人为了争夺利益去做一些违背德行的事,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会去全心全意的相信他,他也就损失了自己的诚信,在别人眼中他也就丧失了话语权,无论他说的是真是假,别人都不会轻易相信他了。有些人心胸宽广,当别人德才兼备时,不只是口头赞扬而是打心眼里赞赏,而不是嫉妒、厌恶、压制、排挤。所以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每个人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不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杨敏
(五)
《礼记大学》,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它的了解概括起来大致就是: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而当我品味过后,我发现《礼记大学》还包含了政治哲学,对做人、做事、治国等也有深刻的启迪性,这让我不得不感慨敬佩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只是由于才疏学浅,我并不能完全的通其意悟其道,只学到了以下的些许做人做事的道理。
如曾子所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一个人只有去探究事物的本质道理,才能使自己的分析、剖析能力得到锻炼,即获得正确的认识。而有了正确的认识,则能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去努力做到不自己欺骗自己,即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就可以去端正心中对他人的情感,从而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去调整家族,最后以达到治理国家。也就是说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好高骛远。好比减肥。人为什么会胖呢?绝大多数人的原因是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了所消耗的热量。所以减肥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增加热量的消耗,俗称运动。另一部分是减少热量的输入,俗称节食,运动,要逐渐增加运动量,不能第一天就运动量大,否则极易损伤肌肉。节食,首先得慢慢的缩小胃,从吃十分饱到七分饱,而不是一下子只吃半饱。缩小胃口后再减少碳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做到后再养成习惯,坚持下来,减肥就不是问题了。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减肥人士做不到,他们太急功近利。
一个人对他人提出要求,自己就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为他人信服。如曾子所说“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而曾子也的确如他所说的这般做人做事。曾子教导人要诚实,不欺骗他人。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了去买东西,儿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说只要他不闹,回来就杀猪给他炖肉吃。孩子以为母亲说的是真的,就不闹了。妻子回来,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吓了一跳,说:“你真的要杀猪吗?我是哄他玩儿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妻子听了点头同意。于是,他们就一起把猪杀了,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由此可见,曾子的以身作则。
……
《礼记大学》为曾子所作,是国学经典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这篇文章,我得以与曾子先生“沟通”,领略先生的风采。
付子倩
(六)
最近读了《礼记•大学》,其文中的主要内容是大学之要,前人总结为“三纲八目”。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刚入大学的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让我受益匪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光明正大的道德。道德是做人的标准,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良好行为规范和则。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 我们首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端正自己的思想。意大利的诗人但丁说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也感觉到道德的重要性。
“雷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雷锋叔叔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们,他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认为人最基本的就是道德。雷锋叔叔的英勇事迹一火车也装不完,我们在这个条件优越的时代,雷锋精神的圣火应由我们传递下去。学雷锋,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亲爱民众。作为班长,我有责任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上的事情,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为班上的荣誉和利益考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礼记•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说就是我们要全面透彻的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端正自己的内心,并且要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我们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了,是一位有思想的人,我们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严于律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爱同学,遵守规章制度,并且诚实待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有遇到一些坎坷,我们要正面的去面对,不要退缩。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迈入更高的阶梯,拥有灿烂的人生!
蔡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