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530|回复: 1

《不求助的人》读后感800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8 16: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酒卿《将进酒》我!无法言语!古风人物群像硬核权谋我爱死了 看人性看争锋,看众人众生荒唐或传古的百态人间,先生与那一场春三月真的是我的意难平。其实我很多知识都是从网文男主那边学来的,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和待人处事,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总裁文啊啥的,其实大的文真的可以学习,学习骆闻舟的正义,费渡的细心,顾昀萧萧而立的君子骨,当然还有很多xing知识…。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不求助的人》,感觉很值得深思。这篇文章作者其实不是什么知名作家,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个名字----游识献。也许,只是个笔名罢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这篇文章还是引起了我的共鸣。
  作者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最近发生的空难事故------德国之翼4U9525空客A320撞击法国阿尔卑斯山,引发的大家的思考。机上150名人员全部遇难。经调查了解到,27岁的副驾驶卢比茨选择了坠毁飞机。并且调查得知,他可能患有抑郁症,同时他的视力在持续恶化。视力和心理问题给卢比茨的职业前景笼上了阴影,而他却没有选择求助。
  曾经飞行10年的安德鲁。麦吉为《纽约时报》撰文,说飞行员的工作要义就在于“每次都一模一样地执行一成不变的程序”:飞行前准备、发动、滑行、起飞、隆落。每个步骤都有备忘清单,每种紧急事故都有应急程序。为了将人为差错降到最低,飞行员要牢记每个标准程序:机械故障怎么办、乘客失控怎么办、另一个飞行员急病怎么办。唯独一件事缺乏流程------当你自己出了问题,怎么办?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也在认真的思考着。
  文章又例举了沃顿商学院的研究,让学生做7道智商测试题,结论是,当“别人觉得我好”时,求助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这说明,一个人很容易被自身的优越感所感染,从而忘记自己有求助这个功能或不再愿意去求助。
  不幸的是,飞行员这个职业本身,就自带“绩效型目标”。同行和上级对你的评定十分重要,你要么优秀到可以让一机人以命相托,要么资格不够,必须离开飞行员这个岗位。
  “不求助之人”并不少见。不过,“绩效型目标”者不知道的是,求助他人时,其实会提升此人对你的评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智慧过人,可以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而“懂得向聪明的我询问智慧建言的人,一定也是聪明人”。敢于“有求于人“的人才是真智者,勇于找搭档的人,生活中一定是个快乐的人,老板和领导们,更喜欢那些遇到困境会主动求援的下属。某种意义上,”求指点迷津“可能是对老板最好的恭维。
  最后一次执行飞行前,卢比茨有许多选择。他可以接受医生帮助;也可以求助公司。然而,他选择了保持沉默。3月24日10时29分,机长离开驾驶舱,卢比茨反锁舱门接管飞机。10时40分,4U9525右翼撞山。11分钟里,机长呼喊、乘客惊叫,卢比茨始终一言不发。
  不懂求助的人,到悲剧发生的最后一刻,也只是沉默。
  文章虽然很短小,但是,我想这个道理是深刻的,古人还知道不耻下问,身为寿险业的我们,会怎么办?难道我们天天只是按流程操作就可以了吗?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并且如果我们自己有了问题,一定要学会求助。在这个世界上,适当的求助,不只是一种渴求,更是一种豁达,一种智慧,一种能力,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推荐个bg作者的作品,顾几的《劳伦斯的四封情书》、《再见拉斯维加斯》和《女王的抉择》都贼好看。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超级立体可爱,故事又苏又真实,事业线高潮迭起看起来超爽,感情线百转千回又特有代入感,有一些国外(尤其伦敦)生活经历的同学还可能会找到一些彩蛋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7: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助的人》读后感8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7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