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一定要去看一十四洲的文!!我太爱她了,《小蘑菇》真的yyds,那种末世的苍凉感和无力感在小蘑菇眼中写出来,尤其是攻妈为了自由成为蜂后的一段真的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姐姐看无限流吗?强推《人间试炼游戏》。推着本的人好少。群像写得好的文很少,但他做到了。“昼夜有序,阳光普照。”永远黑暗的永夜城,得到了希望。这一段也超震撼。还有最近新发现的好文《向死而生》真•写抑郁症,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要看来。它带给人一种现实的无力感,挺压抑的,但结局还是好的。还有《君有疾否》和《黄金台》,我爱古耽,《余污》肉包的又一虐文,格局和伏笔超棒,看的时候泪洒床单。这些都算是推的人不多的吧。
了解大家都是碎片式学习时间。联系工作,我就概括分享感想。如果有兴趣共同讨论或分享更多,可私下再续^-^……
1、直面“学习”,见识过不同学生,也碰撞过不同家长,我对“学习”有了不同于学生时代的观念转变。这文章,也令我重新思考“踏实”是什么。
2、之前有一名高中生,86中的,黄埔区的家长应该能了解,这所中学在黄埔区是很不错的学校。学生中考数学130分+,家长说孩子计算容易错,学生说自己花很长时间在检查试卷答案上。学力测试卷面上没有明显问题,真的没问题吗????
公文公(《—公文式学习法创始人)曾说:“向优秀学生学习”。
很有幸,我的教室有一名优秀学生,从他身上,陪着他跑的路上,我学习了很多。其中一点是强悍的心算能力。这个心算能力怎么说呢,目标不在成为计算机器,而是一种掌握数学的资本,学习更深奥内容的敲门砖。(不展开)
我很想把这位优秀学生的经验应用在那位高中生身上,而高中生的问题是,跳得太快:有心算能力而无严谨,这点将极大抑制他在高级别内容上的学习。
因人而异地做学习计划:先改善“计算时选取必要的中间步骤,切实培养心算能力”,再加深难度,平衡心算能力和准确率,一步步前进。每次学习时都告诉他短期目标及学习时间,要达成的效果。
然而,这个学生,只学习半个月,就放弃了。他说内容他都学过。
我很遗憾。
我无法令他明白我学过的东西,见识过的牛人牛事,总结的经验。他只能凭借对老师的信任,完成老师的指令,简单的指令。
3、开始做竖式计算时,公文式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不写进退位点。这个指令下有多方面的考虑:
(1)心算能力,在头脑中计算,形成计算习惯
(2)集中力,记住进退位和进位数(乘法)
(3)能做到的学生,why not??不能做到的,至少有尝试过,再往下调整呗
但现实是,家长会忧虑很多:
(1)跟学校不同的计算方法
(2)我小时候不是这样学的
(3)孩子做得很慢、很抗拒
我明白家长忧虑各种可能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情况。但这只是简单的一个指令,不会害到任何人的,我们且看且调整~。
事实上,上周我的一位一年级学生学习竖式加法,学习前我和她爸爸说家里先不要教进位点,因为她花的时间也不长,答案也是正确的。
而堂课学习过程中,两位+两位,混合进位不进位的计算题,而这位学生还未分清具体情况。所以我引入进位点,利用进位点更具体地说明为什么进位。
这是打脸吗?不是的。我的目标是当她渐渐分清什么情况要进位后,进位点要退出。再次回到大道上。
有目标有计划地且看且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