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604|回复: 0

《长河落日扁》 《厕所种种》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08: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推《安息日》,超级超级有趣,两个小机器人进城的故事hhh。就感受上来说,它在我心里和哈利波特上同一水平的,剧情流畅感情都很有趣,不是只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对世界的爱,一部非常暖心的成人童话。“脱下厚重而华丽的王冠与礼服,他便与他相逢于乐园了。”
  《长河落日扁》微评
  读完《长河落日扁》,我唯一的感受是后悔看了这篇文章,因为即便作者讲述的道理是完全科学而正确的。我都愿意相信那个错误而落后的答案:长河落日圆。而反到时这篇文章,让原本在我脑海里的那幅美妙的画面多了一个污点。
  黑格尔曾经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美的本质是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假如一件事物我们用绝对的具体实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而缺少了抽象性,那美也就不复存在。我想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如果要把仅仅一轮红日,一缕光线,一层薄雾都精确的给出一串令人费解的数据和一些拗口的专业术语,那么这世界哪里还有美景可言呢?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又是怎么能写出这一句又一句浪漫的诗词呢?设想一下,假如李白当初就知道峨眉山佛光是云彩中的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的独特圆圈形彩虹,那他还写得出“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冷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的佳句吗?假如苏轼当初就知道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那他还写得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名句吗?可见科学知识也有利有弊,有时不知也比知道的好,使人心中存在一些天真美好的念想,这也许是古代诗歌万古佳句,而现代诗歌却名篇甚少的根本原因吧!
  —— 倪楚妍
  拒绝惯性思维——读《厕所种种》、《长河落日扁》有感
  人都有惯性思维,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方式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也正因此,遏制了我们去发现另一个世界的可能。
  提到厕所,尤其是公厕,仿佛便有一股恶臭迎面而来。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厕所种种》中,却把这样一个散发臭气的词语,描绘成一幅美好的画面。诸如“秽物坠落之际,群蝶上下飞舞,下边是一片油菜花田。”“粪团自上而下吧嗒而下,无数蛾翅烟雾一般升腾起来。”等等的句子,在文中真是数不胜数。
  若你说这作者太天马行空,那《长河落日扁》可不一样,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引子,以科学的态度向读者说明了在光的折射下,落日是扁的这一事实。不得不说,我很早就度过王维的《使至塞上》,也学过了光的折射,可我倒是从未想过“长河落日扁”。
  在惯性思维的指使下,轻易地认为厕所就是丑陋的,轻易地认为长河落日就是圆的。可两位作者却成功的摆脱了这一思维,向读者展示了事物的另一面。仔细一想,何尝不是呢?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和苍蝇装进底朝天的玻璃瓶中。结果,蜜蜂不停的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却无济于事,苍蝇在几分钟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要说蜜蜂为何葬身瓶中,“惯性思维”便是背后的杀手。蜜蜂执着于寻觅光亮所在,却不想薄薄的玻璃将拦其于瓶内。而苍蝇则不然,都说“似无头苍蝇般乱撞”,而恰恰因此,苍蝇才得以逃生。
  诚然,很多时候“惯性思维”有助于我们更迅速的做好一件事情。但有时,若按照“惯性思维”照搬硬套,将困在原地而无法前行;相反,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将收获一片全新的天地。
  所以,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请拒绝“惯性思维”,那“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不远处等才你的探访!
  ——陈 劼
  Sing Praises to Dark
  “最美的地方,或者它美学的核心在于它的阴暗,这个阴暗讲的不是人的那种很黑暗的那个阴暗,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真正的空间上的,视觉上的,你感受到的那种阴暗。”
  一个事物的好与坏,丑与美不在于它的光明还是阴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在谷崎润一郎先生的眼中厕所都有他有趣的地方,更何况是其他。
  任何事物都存在他的对立面——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创造便有破坏,有美好就有丑陋。。。。。。世界上没有是十全十美的人,我们是生活的主角又不是主角,不像电视剧中的主角一样腰缠万贯,英姿飒爽,不像小说主角一样逆境不倒,永远成功,不像动漫主角一样圣母白莲,舍身为人。。。。。。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其实有很多,只是没人去看,无人去欣赏。当落叶纷飞,当大雪缥缈,当百花齐放,那就是美;当报以微笑,报以关心,报以帮助时那就是美。。。当然,美不只是这些,当不怀好意时,面带微笑久略显邪魅,但不可否认,只要你帅那也是一种不同意喻上的美;当做一件事情前,低头沉思考虑综合的利益和好处也是一种美,一种冷静睿智的美,与“主角们”的热血,激情相反。美不只是片面,该获得的称赞也不只正面,反面也有他的特点,也有他的优点,也有他常人难以察觉不去关注的别样美。
  你恐惧黑暗与死亡,而我却歌颂黑暗面的美丽,目睹生命在黑暗的梦幻中破碎,聆听痛苦嘶喊成的一曲歌谣。
  —— 瞿江燕
  科学与美学的矛盾——《长河落日扁》微评
  都说文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文字自然不科学,科学与美学也自然是矛盾的了?
  大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落日不应该是扁的吗?仔细想想,若是在大漠上,一个扁扁的落日,是不是就打破了那种寂寥,倒是平添了几分趣味。再者,诗的押韵也被“扁”给破坏了。或许他当时真的看到了圆的落日。
  在一些古诗中,也有科学不发达造成的不科学。比如,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有“腐草为萤”等许多类似的诗句。事实上,萤火虫可能只是将卵产在腐草之上,从腐草上的卵中孵化出来了而已。也可能诗人只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写了出来。
  为了用环境衬托作者的心境而人为将景色改动未尝不可;为了营造出一种美,把扁日写成圆日自然也是可以的。都说大自然是最美的,每个人看起来却不一定都相同,带着不同的心情去看也会不同。因此,科学就是王道吗?不是。这些文学中的美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又哪有对错可言呢?
  要是说文章都不科学,也不尽然。说明文有绝对的科学性,用词精确严谨,但它的美就与诗大相径庭了。试想,看一个没有任何拟人手法的《动物世界》,你所感受的只有生物的多样性。加上了一系列的拟人,比喻等解说词之后,你便能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情感与人是一样的,动物也是那么神奇。
  在文章中记叙的事物都源于生活,那自然也是科学的了,只不过一些细节都加工成完美,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感受。除了一些科幻系列的文章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有哪个作家只要坐在家里就能写出美文来取悦读者了呢?人类是完美主义者,不然怎么能进化的如此之快,所以人们所追求的美也只是一切尽善尽美的虚拟世界,即使真的将自己经历的完美的瞬间写下来,也不会与现实一模一样,读者也不会与作者想的一样,理解起来也回去有些不科学了。
  科学与美学本来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又何来的矛盾呢?
  ——何梓妍
  原谅我的俗——《湖心亭看雪》《厕所种种》读后感
  我虽然只活了十几年,但进过的厕所绝对不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是五星级酒店的厕所,我在那里只闻到了熏香味,而无半点排泄物恶心的气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有城市里没什么人的公共场所,没有香味,也没有臭味,一切设备都好似无人用过般干净清爽;“天然环保无加工”的嘛,自然是灌木丛啊、草长到腰际的草原啊、小树林什么的啰。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厕所有什么美感可言,所以对于《厕所种种》中作者所描写的各式厕所以及对日本传统厕所的赞美,我是该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呢?还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呢?虽然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似乎历代文学家、画家、雕刻家等等一类人的三观与我们这些俗人有所不同,性格与精神在我看来也总有些“不正常”——总是多愁善感又脆弱清高,看着就觉得矫情,不爽,但似乎只有这种人才能频频发现生活中的美——尤其是被人们所忘却的美。那么他们应当是相当有雅兴的人了吧,想想又不是这样的——
  就拿张岱说吧,他的《湖心亭看雪》风景倒是写的挺好,可他明明都不在乎名利了,都放弃做官的机会了,可还想表现一下自己有多清高、多雅,自己身边的人都浑身冒着俗气,自己和他们谈不来可是好寂寞。.. 。..说到底还不是在给自己打广告!虽然这篇广告在他死之前都没有第二人看到过。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有着过人的能力,却不想做官,不想为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难道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要是他真的深爱大明,就应该做官,尽量为大明朝遗留下来的百姓多做些事!而不是打着清高的旗号,躲在市井间隐居,颓废地,一遍又一遍回忆着奢华糜烂紫醉金迷的过去!我认为张岱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自我标榜的懦夫,我看不懂也看不起他的避世与懦弱。
  也许是我的确是俗人,而且俗得不可救药,那又如何呢!古今中外无数的史实告诉我:往往俗人才能活得称心如意,因为俗人的要求总不算过分。
  所以,为了让我活得更惬意,让在佛家口里比中药还苦的人生多一点甜蜜,我选择原谅自己的俗。
  ——蔡宇骁

40分钟,我本来想以后在看,然后扔进收藏夹,哈哈哈哈哈,结果因为看到薄雾在第一个,想听小姐姐夸夸,但没想到,我他么看完了,还种草了好几本,每一本都想看看啊啊啊啊啊,爱了爱了一把子关注了,喜欢小姐姐推文的态度,尊重每一个码字的太太嘿嘿,还有薄雾好看好看好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9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