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丧病大学》《骷髅幻戏图》《这位alpha 身残志坚》《子夜鴞》《子夜十》《全天堂都以为上司失宠了》《格格不入》《一个钢镚儿》《犯罪心理》《临时保镖》《灵异片演员app》《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史上第一佛修》《解药》《碎玉投珠》《我总在春天想起你》《表面矜持》《稳住,你可以》《新世纪,新冥界》《日落大道》《漂亮朋友》《哏儿》《禁区》《明日星程》《我和我的凡尔赛朋友》…推不动了。
第三次大课上先生谈到的《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读完了。这本书记载的跨度为350年,记录了华尔街从无到有,美国金融市场发展从萌芽发展至今的一段历史。
作者约翰戈登,在叙述角度上,可贵之处有二:
一是,把这段历史放在了全美、甚至全球的发展背景之下(每一章结束都有东西方同一时代重大政治经济大事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华尔街的成长史,一部美国的金融史。读罢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来直尺,画了一张时间事件轴。横轴为时间,左边为与华尔街关联的事件,右边为中国,纵轴为时间。一比照,便引发出思考、形成一些直观的感受。前些天在论坛里分享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如果结合这两本书来读,也许对于比照东西方,美中经济的溯源和当前政经主张会有帮助。
二是,讲述了在华尔街上风起云涌的一群活生生的人物,并通过他们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贪婪、投机的狂热、理性中的博弈、资本的逐利,给人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从幼稚到成熟的资本市场。有很多时候,前人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即使你通过读史,知道为什么犯错,也知道该怎么做,但即便这样把你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你仍旧会犯一样的错误。也许这就是人性。这点上,这本书真实地进行了还原。
读完后,感触有三: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对世界经济变革的影响,对产业的发展,对股票市场的炒作主题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纵观人类的这350年,从电报、电话、电灯,自动报价器、计算机,直到互联网,这些发明也间接改善了股票市场的硬件设施。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会带来产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股市的牛市行情。站在时空交织的这个历史点上,我们不仅感慨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更期待着未来有更多、更重大的发明创造来改变我们这个世界。
2. 从华尔街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点像华尔街上个世纪30年代的状态,炒作题材、依靠消息面、合谋做市而与此同时,立法立规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的速度。所以华尔街那段历史,或多或少能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给予一些启示。顺着这一思路,按照先生所说的沿着人均GDP的轨迹寻找产业机会的思路,中国当前的GDP与1975年的美国人均GDP水平差不多(详见下表)。那么是否同样,从那一时段起,看看美国产业发展历程,就可以推测出当前和未来中国产业的潮涨与潮落、兴衰和更替、机会与风险。另外,从经济时差的轨迹,可以看到那些产业会从当前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哪些产业如美国从东部向西部开发一样,中国也一样从东部沿海转移到西部内陆去的。
以上两点阐述的是共性方面的感悟,下面则是差异方面的。
3. 美国以及华尔街金融发展与中国以及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又存在巨大的不同。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收益于战争,美国以及华尔街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的南北战争中的大赢家。军火买卖,战争国债,炒卖黄金,时空转换,这些也许是当前中国无法拥有的条件和背景。二、自由的市场,美国200余年的国家史,本身直接从欧洲的商业精神中孕育成长而起,从纽约原名新阿姆斯特丹,便可感知,欧洲大陆的,制造出“郁金香泡沫”的,有着投机文化和重商思想的荷兰人给予了这片土地天然的自由空间和商业气息;而中国5000多年历史长河,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重农轻商的思想一以贯之,在17世纪到20世纪的这300多资本主义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年间,中国正处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经历着天朝大国的自我封闭,后被舰炮利船打破梦醒后,被侵略,动乱战争,直到1949年,随后真正商业社会发展短短30年。这30年,既有世界经济的裹挟成分,更有中国政府主导的色彩。因此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与美国不一样的路径,相信这也是目前中国经济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因。前方没有现成的案例复制模仿,照搬套用,而经济体已经走到世界总量第二的位置上了。这也是先生所说的,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其特点与个性,按这个思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时候,不能绝对化、刻板化,需要根据时代和国家的特点进行调整的缘故吧。
何为博弈,华尔街给我们提供了自由市场各种利益体的角力下的天然成长状态,虽然期间,有杰斐逊的反对一切投机行动,凯恩斯倡导的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参与市场资源配置,但总体350年的历史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的原生态过程和结果。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即少有外力作用的金融变革样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的意义和价值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