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629|回复: 1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0 0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万里觅封侯》《天潢贵胄》《嫁给暴君后我每天都想守寡》(这本还改名了,叫《愿以山河聘》)都是超好看的古耽,当万特别好笑,很有梗,但是又有点玻璃渣的那种,让你刚笑完就哭,还没哭就想笑,停不下来的那种,天潢贵胄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好看,最后两个人对立要打仗那一段真的明知道他俩肯定没事不会虐但还是好担心那种,但是真的不虐,守寡这本真的本来没有给太高期望,但是他真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非常甜,也没我想象中的要虐的剧情,非常甜,姬越他对阿敛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两个人一个王一个是质子,但是这个从来都是强强,阿敛也很强,两个人都留了一手,这就是个逐渐让对方沦陷,放下警惕心,从喜欢到爱,从爱到深爱,从深爱到真正的至死不渝的过程。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董婷婷 林婵名师工作室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读后感
  马利娅·蒙台梭利简介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童年的秘密
  读后感
  近期,我的床边总会放着一本书,在这本书里,它记载着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并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这本书就是来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但怎么才是正确的科学方式呢?从这本书里懂得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而有时候成人往往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有存在特别显著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溺爱。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该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溺爱会造成一个孩子渐渐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只记住好的,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心里承受能力低。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许以后我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只要他们的做法不违背一些不可逾越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一个禁锢了他们的人。
  end

相关帖子

丧病大学,我真的太爱了这篇!就是在大学考四六级考着考着丧尸来了,没有异能没有开挂超写实 太有代入感了,没有异能专业凑各个真的是各显神通,我看这个的时候真的笑掉头!!而且这篇文一点也不丧,真的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其实一直都在。还群像,每个人都写的很真实而且灾难发生时主角二人处于矛盾分手中,但其实他们非常爱彼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原创: 蔡孜睿妈妈 张外一1班

  在备孕阶段即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定会受益匪浅。原先以为刚出生的小宝宝, 除了吃喝拉撒睡, 他只是一个偶尔会抿嘴痴笑的小玩意,原来, 他也有很多的秘密。

  这个秘密的核心我认为是孩子的本能。

  我们大人做的很多事情, 似乎是压制了他们的本能。回想一下, 在他们尚在襁褓之中, 我们除了将他们捆得严严实实, 偶尔在他睡醒时分逗乐一下, 是否有给他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 将他斜放着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 辨别周遭的声音? 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很不厌其烦的对他说很多, 却没有认真听他在讲什么, 或者想表达什么?在他蹒跚学步之际, 我们是不是在旁边认真的盯好, 一旦他有些许的跌跤姿态即立刻抱起来,宝宝长宝宝短的开始用心呵护?又或者是拽着他的手往前奔?

  蒙台梭利作为教育界的医学博士, 列举了一些小孩的行为, 虽然是100多年前的小朋友, 这个普遍性却是古今中外的一致。 比如, 他们在捉迷藏的时候, 小朋友都一定要躲在某个固定的地方, 然后找的人也是在固定的地方找, 找到之后大家就开始开心的大笑, 然后重复同样的动作, 一次又一次, 乐此不疲。作为成人的我们看着很无趣, 会指导他们躲在一个新的地方, 这个时候, 藏的人和找的人都很茫然失措, 过不了多久就会结束这个变来变去他们觉得不好玩的游戏。这个现象归结为一个理论即儿童看重的外部秩序和内部定向。他们不喜欢变来变去, 就喜欢简单的东西重复做, 而且沉浸其中。不禁想起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你就是专家。

  我们理想中的孩子, 是热爱学习, 彬彬有礼, 懂礼貌,乖巧, 不迷恋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但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 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他们了解少之又少。 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这些孩子的是自由的, 老师更像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看着他们自理, 自处, 自我调节和交往, 而这些孩子可能只有十几个月到几岁而已, 通常我们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的帮助,否则只会让事情一团糟。而放手让他们去发挥自主性时, 他们反而是礼貌的, 考虑周全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回孩子的本能, 我们成人不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勒绊者, 只做心中关切, 行为疏导, 不用命令式而是多建议, 是否孩子会更茁壮成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8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