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看罗再说!张力呜呜呜我直接吹爆 《好生开车》和《合法违章》都是我的都市文top!!!《差三岁》校园文 年下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那么少人知道呜呜呜 还有静水边/木更木更 的文《 岁月间》真的太温柔了 看完好向往苏州 《有名》娱乐圈文 两人因为一点点原因需要cp营业 但是还要比谁更敬业 我直接嗑拉了!!!顺便再推一下《彩虹琥珀》美人攻超香的好么。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这本书是俞敏洪老师的自传也可以说是他如何蜕变的心路历程,但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激励年轻人在当下社会奋发向上的心灵鸡汤,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一个老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苦口婆心的教导年轻后辈如何去树立自身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南针。在这本书里我没看到夸夸而谈,也没有自嘲,他的文字里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让人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
他谈了他的如何参加高考三次终于考进北大的并说明《中国合伙人》以他为原型成东青的区别和相似之处;谈了他的父母人品和对他的爱是如何影响到他成年后人格塑造的;谈了他如何在北大里自卑的度过了那么些年又是怎样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如何跟他妻子在一起的,如何又因为妻子对他的不满唠叨使他有了出国的念头为了攒出国的学费而去开培训班。..。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创办了新东方成为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俞敏洪。当然他的这些经历已经是世人皆知耳熟能详也不需要我过多重复当中的细节,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屌丝如何逆袭的过程,有的人甚至认为又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一本“自传”罢了,但在我眼里这却是一个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甚至一开始就跟梦想不太搭边就只是一心努力坚持做好当下所有事的那么一个朴实人。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在做事之前想得太多了,或者说手头上的这件事还没做完做成之前我就想着做完做成后的可能、不可能及憧憬的一切一切。..。.确实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在过去的人生道路上犯下了一些无法挽回的过错,致使我现在不得不闭关学习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心理学里按照卡特尔的智力学说:人的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所以,它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智力一直在发展,只是25岁之后,其发展速度渐趋平缓。有的人很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能写诗,有极高的运算能力,人们常把这种儿童叫“早慧”、“神童”;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创造出成果。大器晚成的人既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也可能是因为早期的生活道路比较坎坷,还可能是因为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从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和他入学后的班级排名来看他的液体智力是属于普通人范围的水平并不是有太高禀赋的,但是60后的他今天对整个社会所做出的成就和自身带有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作为一个中年人自我发展的整合水平超出了中国大部分的同辈人,这就是他不断的学习成长和有选择性的交友使得了他的晶体智力快速持续上升的结果。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一大批大器晚成的名人,我发现他们的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都是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在还没做之前就总去想以后怎么样会怎么样,仅仅因为喜欢热爱,所以专注这么一件事,也都因为专注那么一件事使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领域里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财富实现了个人价值,这仿佛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俞敏洪系列的书我想应该有很多人看过,也有很多人看过俞敏洪的演讲,可能就连演讲都是这样的千篇一律,反反复复都在说他那些年的那些事儿,假使我们不以看一个成功人士的心态去看他,仅仅是看一个比我们多走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路前辈的故事,谦卑的听取一些教诲,不断的反思自我,审视自我,一定会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