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918|回复: 1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08: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去看罗再说!张力呜呜呜我直接吹爆 《好生开车》和《合法违章》都是我的都市文top!!!《差三岁》校园文 年下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那么少人知道呜呜呜 还有静水边/木更木更 的文《 岁月间》真的太温柔了 看完好向往苏州 《有名》娱乐圈文 两人因为一点点原因需要cp营业 但是还要比谁更敬业 我直接嗑拉了!!!顺便再推一下《彩虹琥珀》美人攻超香的好么。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这本书是俞敏洪老师的自传也可以说是他如何蜕变的心路历程,但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激励年轻人在当下社会奋发向上的心灵鸡汤,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一个老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苦口婆心的教导年轻后辈如何去树立自身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南针。在这本书里我没看到夸夸而谈,也没有自嘲,他的文字里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让人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
  他谈了他的如何参加高考三次终于考进北大的并说明《中国合伙人》以他为原型成东青的区别和相似之处;谈了他的父母人品和对他的爱是如何影响到他成年后人格塑造的;谈了他如何在北大里自卑的度过了那么些年又是怎样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如何跟他妻子在一起的,如何又因为妻子对他的不满唠叨使他有了出国的念头为了攒出国的学费而去开培训班。..。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创办了新东方成为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俞敏洪。当然他的这些经历已经是世人皆知耳熟能详也不需要我过多重复当中的细节,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屌丝如何逆袭的过程,有的人甚至认为又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一本“自传”罢了,但在我眼里这却是一个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甚至一开始就跟梦想不太搭边就只是一心努力坚持做好当下所有事的那么一个朴实人。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在做事之前想得太多了,或者说手头上的这件事还没做完做成之前我就想着做完做成后的可能、不可能及憧憬的一切一切。..。.确实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在过去的人生道路上犯下了一些无法挽回的过错,致使我现在不得不闭关学习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心理学里按照卡特尔的智力学说:人的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所以,它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智力一直在发展,只是25岁之后,其发展速度渐趋平缓。有的人很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能写诗,有极高的运算能力,人们常把这种儿童叫“早慧”、“神童”;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创造出成果。大器晚成的人既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也可能是因为早期的生活道路比较坎坷,还可能是因为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从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和他入学后的班级排名来看他的液体智力是属于普通人范围的水平并不是有太高禀赋的,但是60后的他今天对整个社会所做出的成就和自身带有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作为一个中年人自我发展的整合水平超出了中国大部分的同辈人,这就是他不断的学习成长和有选择性的交友使得了他的晶体智力快速持续上升的结果。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一大批大器晚成的名人,我发现他们的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都是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在还没做之前就总去想以后怎么样会怎么样,仅仅因为喜欢热爱,所以专注这么一件事,也都因为专注那么一件事使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领域里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财富实现了个人价值,这仿佛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俞敏洪系列的书我想应该有很多人看过,也有很多人看过俞敏洪的演讲,可能就连演讲都是这样的千篇一律,反反复复都在说他那些年的那些事儿,假使我们不以看一个成功人士的心态去看他,仅仅是看一个比我们多走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路前辈的故事,谦卑的听取一些教诲,不断的反思自我,审视自我,一定会受益良多!

题一个有点冷的文,长佩《太平长安》。权谋算计王爷攻和新科状元少年受,阅读体验也是剧情线感觉写的很好,但感情线可能有点模糊,我觉得是一见钟情互相吸引。因为是长篇古风破案所以伏笔都在后面,包括攻受的初遇。攻一直在保护受,受是成长型的一直在努力追上攻的脚步,到最后两人并肩走那一段真的很绝。我和up一样没什么雷点看这本所以应该没问题。这个作者写文不久写的这篇,我觉得刚开始写剧情线能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她之后的文也是一直在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3 08: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魏琦璇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团委

  初闻俞敏洪先生是因为他与他的新东方学校,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开办学校的人而已,应该还是以利益为主的商人。但是偶然间读到他写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本书,却使我不仅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而且十分的佩服,他的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着真诚,虽是用简短的文字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受,却是给读的人莫大的精神鼓励。又联想到“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这句话,使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与阳光,因此,在下文将写下我的读后感。

  俞敏洪先生书的篇章分为“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三大篇章。在第一篇章中,俞敏洪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他曾两次高考失利,最终考入了北大,他谈到了他犯傻的青春,以及迟来的爱情,他的教育观,以及对于现在的我们该如何完善自我。他在书中写到的自己好像只是一个普通人,拥有一群朋友,在该犯傻的时候也犯过傻,也追女孩子的年纪也追过女孩子,虽然大都不成功,但总算多姿多彩。他虽高考两次失利,但还是经过刻苦努力考上了北大,一个至今都为人羡慕的大学,可是他却不安与此,在教书几年后却选择辞职,毅然走向创业的道路,一切看起来都不按正常轨道走,却是按着俞敏洪自己的人生规划向前进着,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在别人看似应该走的轨道上改变路线坚持自己所想的,大多人都缺少勇气。我从来都不是学霸,却也不需要父母与老师的督促,一直处于乖乖的状态,走着一直认为该走的方向。知道有一天我从知乎上看到了网友留言的一句话,却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 的处境,他说:“最可悲的身份,是那种既不是学霸,又不全是学渣的人,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只好以抄作业为生,不逃课,不捣乱纪律。为考试成绩着急,又无奈于现状。三分钟热度,又恨自己不争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看着这句话,就像一支箭戳中了我的心,让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多无奈多没有追求,因此失落了几天,让我开始反思自己难道要这样对自己的未来这么不负责任的度过吗,在年轻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奋斗一下吗,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一下吗。于是进入大学后我积极寻找突破,在军训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学委的竞选并且努力进入学生会,幸运的是两个我都得到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一定是主动获得的。如果我因为害羞或者一时的松懈而放弃这些竞选,那么现在的我依然默默无闻,过着平凡上学下课的日子。因为我的努力争取,因此我得到了我想要的,这是我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从没有为自己而努力争取过任何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突破。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学委和系部的成员,但是是自己争取来的,同时在工作中,从不会到会,这一年多我却学了许多,学会了怎样跟老师打交道,学会了与交往交际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感,作为学委,要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反应问题。而作为系部人员,就要学会最基本的能力,服务的是整个系的同学,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在书中写给年轻人的篇章中,俞敏洪说道,为自己积累比钱更重要的人生资本。他认为年轻人需要具备分享、吃苦、果断、专注、奋斗、隐忍、困难的品质,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分享才能为自己带来资源,在这个人与人相处的世界,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可是不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你所知道的空间依然狭小闭塞,没有个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怎么开展以后的工作。吃苦我也觉得是个必要的素质,现在的年轻人太怕吃苦,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放下身段干些苦活,一味的追求享乐,从大学时期起就沉迷于逃课,追求所谓的自由与爱情,以至于在社会上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稍有不如意就觉得工作太苦太累,不适合自己,因此这样的人也难成大事。再看果敢,专注,奋斗,隐忍,不惧困难这些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俞敏洪当初的目标是把自己变成在中国的英语专家前100位的,但是随着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会英语的人就越来越多,但是他却没有就此放弃,拼命背单词,结果成为了中国还算不错的英语词汇专家,这些绝不是偶然得来的,就像俞敏洪说的,世界上任何人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没有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永远不属于自己。他在大学期间对于英语的刻苦努力,每天的坚持背单词,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聪明的人,在学习方面也总是领悟的很慢,可是自认为情商还是不错的,在忙碌系部工作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这使我非常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学习方面,而不是整天开不完的会,忙不完的工作,为了些琐事浪费了许多时间。但我又一次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书中写道:“当你不够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时间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毕业后步入社会,成功靠的绝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态度”。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学习很重要,但锻炼自己的社会技能同时也很重要,以后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各种技能,不断丰富发展自己。

  最让我感觉读起来舒服,能得到对生活感悟的就是最后一篇,写给生活。在这一篇章的诸多文章,不像前几章给予人的事敦敦教诲,而是告诉人们要拿得起放的下,在紧张的生活中也要放松一下,他告诉我不完美的生活也是种完美,生活在豁达的日子中,每天都读点自己感兴趣的书,将痛苦沉淀在自己心中。这也可谓是种成长,只有愈发成熟的人才能看淡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俞敏洪用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以最真诚的文字来体现出来,让我们这些读者也对生活有了重新的定义。读到此,就想起了叶赛宁的一句话:“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豁达人生观的同时引人思考。

  读完整本书,就像看完一个人的一生,同时也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一个人以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给了很多人感悟。而我也从中受益匪浅,重新的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的事情中得到升华,希望我能从这本书中吸取到经验教训,以后更好的对待生活与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