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再见了,很抱歉做了这个决定,希望我们有缘再见吧。因为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所以和你正式道个别吧。真的挺舍不得你的,这么久了,能够认识你真的很开心。谢谢你带给我了许多欢乐和感动,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这次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饿了,我要去吃零食了,一会儿再来,拜拜。
《石广智谈摄影》读后感
第一油矿 李晨阳
在摄影类书籍的选择上,很想看看国外作品,苦于外文基础薄弱,通常看的都是译著。外国人的摄影书因着佻皮的叙述方式、轻松的逻辑编排和图文并茂的排版形式,总可以让人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增长见识。而反观国内的摄影书籍,总是喜欢系统化,总是喜欢大而全,总是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强加给读者,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原创,是不是自己擅长,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感悟。结果,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无法深入。再加上个别的书籍语言晦涩,勉强看完,也是索然无味。其实摄影爱好者并非摄影专业科班学生,他们想要学的只是可以用和想去用的技能。其他的就算再高级、再微妙的招数在他们眼里都只是浮云。
作为一本好书,我认为,她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书之外。告诉读者多少知识自然是写书的旨要,但能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实践才是更高的宗旨。《石广智谈摄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不求系统全面,而是从实践经验出发,厚积薄发,举一反三。这本书我是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敢下笔写个读后感,第一遍的时候太受启发了,思绪乱飞收不回来。到了第二遍想法才有所沉淀,也才有了码几个字的念想。
一是对摄影本义的思考。石老师的拍摄方式就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摄影本义的回归。有些技法就现在看来,似乎只要通过photoshop就可以一招搞定。而石广智老师通过繁复的准备和操作来获得这种效果。相比之下,这种回归摄影本义的做法更可以体味到摄影的乐趣。效果和技法只要用心只要学习自然可以获得,而其中的乐趣却是只有自己知道。摄影应该是按快门的行为,而不应是按鼠标、键盘的行为,电脑屏幕让摄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也给摄影带来了浮躁的习气。什么曝光、什么白平衡,全部交由电脑一调了事,那摄影又岂有乐趣可言。
二是不走寻常路的勇气。石广智老师擅长从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下手。反其道而行,寻找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比如在暗光摄影方面,在别人认为是不好的光线下,他用心琢磨反而拍出与众不同、出奇制胜的照片。众多的摄影书籍(特别是国产的摄影书籍)都反复告诉我们,日出和日落之时是一天的黄金时光,这时的光线是全天中最美的,确实如此,我们的眼睛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但是其他时间段呢?难道只有黄金时段才能拍照?石广智老师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日出之前、日落之后,一样也有黄金。黄金不存乎外界,存乎人心。黄金时间展示给我们人眼可见的美景,而黄金时间之外,石广智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人眼所难以见到的美景。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三是散射光的拍摄方式。这本书里,我百看不厌的是《巍巍太行——我眼中的太行山》这组作品。那种气势、那种质感,一直让我久久回味。一直以来,我的脑袋瓜里都潜移默化地输入了“摄影是光影的艺术”的理念,在实际拍摄中,也始终喜欢有光有影的场景,无光不拍摄已近乎成为一种习惯。而石广智这组太行山的照片却让我如梦初醒,原来没光影的照片也可以这么震撼,这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