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2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5:3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来了!《丧病大学》《骷髅幻戏图》《这位alpha 身残志坚》《子夜鴞》《子夜十》《全天堂都以为上司失宠了》《格格不入》《一个钢镚儿》《犯罪心理》《临时保镖》《灵异片演员app》《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史上第一佛修》《解药》《碎玉投珠》《我总在春天想起你》《表面矜持》《稳住,你可以》《新世纪,新冥界》《日落大道》《漂亮朋友》《哏儿》《禁区》《明日星程》《我和我的凡尔赛朋友》…推不动了。
  亚马逊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必读的书目里有这一本,正好刚速读了一遍此书,谈谈看法。
  早听说这本书很火,但刚看它的时候没觉得有多么惊奇的地方,有些幽默,文笔跟网络小说水平差不多。不过深入读下去感觉不错。能把枯燥的历史写得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最主要的是富有吸引力,这是作者的功力。为了易懂和脉络清晰,作者把明朝接近三百年的历史梳理了一遍。不光阿猫阿狗删除得一干二净,有些名号的张三李四也仅有个别幸运的能露露脸,只有重要的人物才能留下一个带有漫画风格的速写。每个人物都像一根线,条分缕析,用这些线编织成一根鞭子,虎虎生风,挥舞有力,这个力是传播力。
  明朝像一个瓶子,装进了太多的人,这些人挤在里面,为了折腾出一些空间,各怀鬼胎,各展拳脚,无数人兴旺发达,更多人被踩在脚下。可纵观全书,发现最后能得善终的人寥寥无几,就算牛逼到爆炸的天下第一首辅张居正,死后也被清算,险遭开棺鞭尸。几乎人人是悲剧。作者当然也看出这点,因此他用了一个很有深意的结尾。这个结尾不是崇祯皇帝的煤山自缢,而是一个平民的一生。这个平民,不科举不做官,追随自己的兴趣与长风云雾为伴,行遍名山大川。他的最后一次出游是答应带一个和尚去云南鸡足山礼佛,和尚半路去世,他就背着和尚的骨灰,靠着野菜干粮充饥一路艰辛独到鸡足山,算是完成了他对和尚的承诺。这个人是“千古奇人”徐霞客。徐霞客临终前说:“汉代的张謇,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徐霞客行走在大山之上,那个人头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地的朝代仿佛跟他无关,他只是做他想做的事,活出了最饱满的一生。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同样一百个作者笔下也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历史。如果只看一本历史书,那么只看到了历史的一面。如果作者认同某一个观点,那么他之后的叙述都是在这个观点上展开的。比如作者很明显对朱棣是比较欣赏的,因此他眼中的《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都闪发着熠熠光辉,他像现在最流行的说法一样,认为《永乐大典》是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就的光辉。但是罗辑思维介绍的《龙床》这本书里,《永乐大典》却是朱棣为了显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他是篡位)而做的形象工程,编写《永乐大典》只用了两年,基本上就是把民间的书抄写了一遍,抄完之后就锁起来等待积灰,完全没有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而且抄写的过程中从民间收上来的书很多都是孤本,被他们收走后就再也没有还回去过,《永乐大典》原本两万多卷,但是它是被锁起来的嘛,本身不能流传,就毁一本少一本,到现在还在的只有八百多卷,这哪里是弘扬文化,分明是毁灭文化(现存《永乐大典》为嘉靖时期重新抄写本,原版本据说随嘉靖陪葬了)。由于这两本书对《永乐大典》的看法不同,自然导致了他们对《永乐大典》的编撰人解缙失势的看法也不同。《明朝那些事儿》认为解缙失势是因为管了立储的闲事,《龙床》认为是他本来只是一个工具,事情做完了,他已不再重要。两个不同的观点谁对谁错由读者自己判断,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读一本书就以为获知了“正确”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历史。
  戏谑不等于没有诚意。字里行间我没有感觉(只是凭直觉)作者在故意讨好谁而扭曲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本好书,带着幽默的诚实表述历史,算得上是一本良心之作。阅读此书花掉的时间没有白费。

推一个看完后非常清新舒爽的甜饼吧,长佩《尤其》,我最喜欢的年下狗勾攻季鸣枕,少年的热情,真挚,坦诚与永远燃烧的爱真的能成为另一个人无与伦比的后盾,而且攻真的是狗里狗气的,像长着小黑脸的成年德牧,表面又大只又凶,实际上内心还是个爱撒娇的,经常被拎后颈的狗崽。我记得看这个之前心情非常低落沉重,然后突然撞到这篇文,就给我一种“啊,我被打动了”的感觉,像缀满草莓奶油蛋糕。而且里面的配角很完整,我很少觉得会有这么尊重配角的作者,不只是为主角或者主线而服务的工具,他们即使不是被对准焦距的中心,也在自己的世界绽放,所以哪怕他们的身份一开始可能是并不讨喜的情敌,坏人,也会被吸引和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4 15:09:4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覆灭-——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2017届6班李嘉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汉族统治的时代,明朝一直是史学家们评论的焦点,这个让人“喜忧参半”的王朝也颇为神秘。暑假中我读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明朝,以及其灭亡的真相。

  不得不得不说,这一系列的七本书我都是笑着看完的,作者用风趣无比的语句展现了当年那段神秘的历史,仿佛是想告诉我们:历史要笑读才能记住。而读到第七本末尾,明朝经历了所有封建王朝必须经历的灭亡时,我却笑不出来了。因为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灭亡是必然的,但如果不学习,故步自封,灭亡的会更快。

  不得元朝末期,火药技术得到了最大规模的发挥,使元朝的武器装备达到鼎盛。火药在明朝中期虽有所发展,但后期便将其荒废,而清朝则从俄帝国学来战术、战法自然就“入关灭明”了。

  不得“学习是一件必须努力做的事”——巴顿。这对于已经被“疾风骤雨”般的课外班压榨得“心力交瘁”的同学们似乎有些太不公平了……

  不得其实“学习”不应只是学习知识、能力,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别人的美好的品格和精神。这个暑假我去了日本。这个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人们每天只知道吃饭、睡觉、打仗这几件事,可“明治维新”时,人们积极学习西方思想、道德、制度,引进各种技术,使得国家不断发展,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不得可能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追求更进步的思想,不研究更先进的“国防”,归根到底不学习,就是等待学习的人来反超你,来攻击你,来亲手覆灭你。一个原本强盛的王朝就因为自身的不奋进而加速覆灭。一个不可一世的人物不奋进就会加速落后。不能因为自己偶尔的成功而不学习,更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强大就放弃学习。

  不得明朝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无数的精彩从那里走出,无数的文学佳作在那里诞生,可历史没有“如果”,“永远”两词,明朝已经沦为历史,希望在未来类似的失败不再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9 08:25:2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阿锦 满洲里安加尔国际青年旅舍

  题记:人在世,我们应该带着良心和理想过活,浮浮沉沉几十载,终究得淹没于历史规律、自然规律中,活着真不容易,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花了4个月的时间总算读完了这部百万巨作,这本书陪我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比如15年的后半年经常去阅览室;又比如去参加老张的婚礼,在郑州坐回重庆的火车上,读完了其中的一本;又比如看在最后的时候恰好是妇女节,和姐姐聊天,突然说起了人生,觉得这辈子能做姐弟真开心,在未来的路上,她们开始越来越多的鼓励,越来越给予支持,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竟一阵悲伤袭上心头,我始终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还好有这么好的两个姐姐一直默默的照顾父母,能让我肆无忌惮的去选择自己的路。

  来说说书吧。明朝是个很神奇的朝代,如果把明代比喻成一个职业运动员,那么他的新秀就是巅峰,靠着天赋把封建国度带向了世界,然后却是每况愈下,最后内忧外患总算是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财富:历史教训,朝代曲线,人文气节,经典事故。给我感触很深的是杨涟,于谦,黄道周等。他们身上有中国千百年来文人有的气节与风骨。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愚蠢,不开窍。但是,我相信他们要走的路他们自己很清楚。他们选择坚持原则,坚持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应该也明白,退一步自己的生活能好过许多,说不定在当时,的确有很多比他们有能力,有才干的人选择了退一步,选择了把自己当作国家的看客,从此他们也就默默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我始终相信命运是公平的,你选择了什么路,最后在行将就木的时候,你会感激或是悔恨当初的选择吧。

  说说感受吧,这本书看完我的鼻子是酸酸的,总觉得好遗憾,好悲伤。我想也许强大的内心是由一次又一次灵魂深处的抨击吧。书的最后以徐霞客来结尾,我想作者也许是想告诉读者,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流寇枭雄都是一辈子,放在历史长河中,真的不算什么,你自己的世界里千万不要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了。很多事情,我们做了不一定有结果,它改变不了你窘迫的处境,改变不了你屌丝的生活,但是做这件事,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真不枉此生,因为它在那,它是我付出生命也愿意追求的东西。

  依然记得毕业时同学对我说过:这个世界因为不同人而精彩。我想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不算完美,这里依然有战争、有吃不饱饭的地区、有始终受伤病折磨的人群,但是它却可以让你自由的去选择你的人生。只要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世界。

  最后附上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4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