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1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8: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看书名,这应该是一本营销人士更喜欢的书,讲述的事情,他们也更关心,毕竟流行代表着可以带来~~~~~~~~~~~~。
  我看此书比较偶然,朋友推荐的,之所以在这里发这篇文章,也是因为书中内容,涉及到了许多社会现象。
  书中内容印象深刻的是,模仿行为许可,这是描述自杀潮的时候,用到的一个词汇,原谅我的英文,我看的中文版,还记的不是那么清晰。
  但是对于这部分内容,让我联想到很多事情。之前我和朋友偶尔吐槽,新闻上都是标题党,负面新闻太多,负面新闻越来越多。之前说不出所以然,这次可算是找到了思想武器。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本书,这部分。
  之所以社会上出现那么多的碰瓷、砍杀儿童、官员、护士,和新闻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尤其部分内容还对于罪犯的处境进行分析,什么家境贫困,亲人离世,容易走极端啊,找了一堆借口似的。这让同样有问题的人,怎么想,学起来是不是心安理得?人不畏死的时候,天知道会做出什么来,尤其你还给他们一个示范案例。
  真想对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无节操的标题党,你们先多看看书,你们想要抓人眼球可以,想博取阅读量也没错,但是也请看看此书,想想随意评论发布信息的恶果,尤其还有对犯罪带有同情色彩的文章,杀伤力太大了。一定要注意新闻立场。
  下面是一篇关于《引爆点》的一片读后感,在豆瓣上翻出来的。这不是排名最高的评论,对于那篇评论上来说的就是黑格尔,阅读量也没到那个份上,实在品评不了。于是,找了这篇简单易懂的分享给大家,一篇读后感,讲述核心内容,支持其中部分观点足矣。
  正如书名所述,本书重点讲的是如何引发流行,副标题是How Little Thing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也就是如何找到引爆点,以小撼大。
  关于流行的3W问题(who、why、how),作者总结出了流行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这一法则可以理解为引发流行的特殊人物,作者将这些关键人物分为三类: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简单来说,联系员是拥有广泛交际圈和高明社交技 巧的人,可以通过人际网络将信息有效传递出去;内行掌握某一领域相当多信息的人,拥有专业地位和一定威望,他给出的信息可以被大众认可,有很大的威力,是 这一领域的专家;推销员拥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很容易让人接受他的推荐。
  2、附着力因素法则。
  简单来说,附着力因素法则要求信息本身要有足够的魅力,经得起传播,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包装信息,使信息产生附着力,变得令人难以抗 拒。这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给出如何给予信息附着力的方法,只是提到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方法,只要能get到那个点,就可以让信息充满魅力。
  3、环境威力法则。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章节,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理论,破窗理论和150法则,分别阐述了外在环境和群体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破窗理论认为环 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因此,通过严惩地铁逃票和清除涂鸦,可以有效地降低犯罪率。150法则认为人类智力将允许 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150人以下的团队可以产生高效的工作氛围,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团队氛围便会急剧变差。
  以上是书中内容的概述。可以想一想我们身边曾经流行的事物,其实多少都是受以上三个法则影响的。
  比如大V推荐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种化妆品、一款饰品,很大可能会成为爆款,这是个别人物法则。
  比如前段时间的冰桶挑战,正因为它带有公益色彩,实践起来也不难,本身就很有附着力,因此流行开来。
  比如青少年会因为同龄人的影响开始吸烟,从而带动一整个团体里的人都开始吸烟,这是群体环境带来的流行。
  举个栗子,前段时间的大圣归来,从非常少量的排片,到大量排片依然一票难求,没有广告,没有宣传,却能够流行开来,三个法则都在起作用。
  相信最开始去看了这部片子的,大部分是“内行”,在面对新事物时,内行通常是先驱者,会最先接触到信息,而他们的评价也决定着这一信息能否最 终传播出去。于是一些内行开始将这部片子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每个人身边总是有“联系员”的,他们通过强大的人际网,将这一信息传播给了更多的人,包括更多 的内行和推销员。那段时间,我的朋友圈和微博里有很多不同圈子的人刷着同样的信息,包括很多大V。而这样的口口相传,引爆了这场流行。这是个别人物法则。
  大圣归来同样满足附着力因素法则,片子本身就充满魅力,经得起传播,再加上对后期团队的采访,让大众体会到制作者的用心,更是增加了其附着力,很容易就引发了流行。
  环境威力法则,我认为一是因为国内国产动画大环境的影响,在推国产动画,在恢复大家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为国产动画贡献票房似乎成了一种可以拿出来说的光荣。二是因为正处于国产保护月,刚好也没有其他竞争力强的片子,大圣归来就成了那段时间看电影的首选。
  这样看来,大圣归来的确非常成功地引发了一次流行。
  书里还提到,因为环境威力法则,在报道过暴力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暴力事件会成为一种“流行”,在某个地区报道会使这个地区的同性质暴力事件发生率上升几个百分点,在全国报道会使全国的暴力事件发生率上升。这让我想到有一段时间女大学生失踪事件频发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文章呼吁不要频繁报道这类事件,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原来道理在这里。
  引爆点是本很涨知识的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尝试用书里的内容去分析身边的现象是非常有意思有启发的事。
  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换个视角看待这个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的世界,只要找对了一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必然能够动起来。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31 17:25:45 | 只看该作者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9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