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3966|回复: 1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08: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救救!判官!真的我磕生磕死求求你们快去看了真的求求你们!就是那种你以为年上游刃有余,只有年下如痴如狂的时候结果作者举起四个大字“绝美双向”,最后变成”不服我们现实里碰一碰,比比谁爱得更疯“是我更疯!是我看了绝美爱情之后已经疯了!我的每一滴眼泪都为绝美爱情而流!
  最近看了《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这本书,
  总的感觉是,这本书对于英语水平初级阶段的童鞋应该是更有效用。
  但借着看这本书,我一面把自己学英语的过程好好地回忆总结了一番,一面把自己经历过的学习思路和这本书的经验作了比对,对学习之道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动力和方向。
  0、透析法背后的脑科学
  伍君仪在介绍透析法时,是这么写的:
  【透析法的原理就是对英文原著中的生词等语言知识进行滤膜分析——英语的所有单词都的所有单词都“溶解”在英文原著的巨大“海洋”中,透析法就是对“海水”持续进行淡化处理,以电子词典为滤膜,定量析出“海水”中的生词,输入大脑脑记忆中枢。生词遗忘相当于“回渗”,但只要持续透析,原著的单词会反复出现,结合原文背景,都将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从而增加个人的词汇量。
  透析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模拟老外的生活常态,在技术上完全可以不投入额外的时间,就能提升英语文化水平。】
  对于这段话,我个人的解读是,透析法有三个关键要素:“反复”、“背景信息”、“析出工具”
  书里介绍过的学习素材,比如主题系列的podcast,英文原著、各类主题的网站、新闻等等,
  这些素材都符合前两个要素,1、某些内容会反复出现,2、且出现的时候与一定的“背景信息”相连;
  “析出工具”则是便利的电子词典类的技术or工具。
  此三要素契合了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机制(与背景信息一起编码偏于大脑检索)、记忆机制(反复出现保证记忆固化)【参见《Brain rules》一书】,以及《willpower》原理与“GTD中keep it simple原则”(电子词典析出生词方便快捷)。
  有科学原理护航,透析法大体靠谱。
  1、我的英语学习经历中,也曾有“透析”和“克漏字”的身影
  当年从乡下考到上海读大学后,英语课就变成一个痛苦所在。
  在乡下排名靠前的英语成绩,到了国际大都市立马变成垫底儿,听力神马的都完全跟不上老师,
  心里的落差让人再也提不起学的兴趣,四六级都是勉强过关。
  研究生阶段是个转折点。
  首先是听力老师课堂上的耐心引导,让我明白了听不懂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单词不认识,所以对听到的声音没概念,这个可以通过积累词汇来改善;
  另一种是声音是听懂的,但句子里有连读、略读等,需要动用理解能力去判断整句意思,老师鼓励对听到声音先蒙、再猜、最后靠语法推理,如此来处理听到的句子【这里的原理同克漏字是一样的,当时听力课用的教材是外研社的《英语中级听力》,里面听写填空是最常见的练习题型】。
  一学期听力课上下来,一时间有点开窍的感觉,黑暗之中看到了点光亮,觉得英语还有学好的希望。
  有希望,就有动力,那时一有空就泡在学校语音室,经过一段时间挑选,发现《走遍美国》最对自己胃口,于是开始反复看这套影碟和书,一边看一边跟着读,跟着模仿,前前后后过了好几遍。后来在《绝望的主妇》里面看到bree的原配老公,我倍感亲切,这位大叔不就是《走遍美国》里面那位成熟稳重的大儿子嘛。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用的方法与伍老师的透析法是如出一辙的。一遍遍地看、听、跟读,没有刻意按单词表记背单词,单词都是是反复观看中被记住的。这个过程下来,带来的是实质性的进步,感觉自己听说读的能力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自信满血复活。
  在这之后,是《Friends》的反复看,不过看热闹比较多,因为没有像《走遍美国》那样系统地进行跟读和学习新单词,进步没那么明显和全面,但是听力还是提高了不少,模仿着剧中人说话,也练了点口语的。
  对英文原著接触一直不多,只是研究生期间读过几本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也没有透析,完全属于装高端大气的路子,不认识的单词就猜,猜不出来就跳过,故事基本上看的稀里糊涂,唉,真是哪个人年轻时候没装过逼啊。
  2、看美剧其实也是在透析
  《Friends》开启了我的美剧之旅,此剧之后,我最爱干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看美剧。
  对于看美剧,我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这项耗时的娱乐活动。
  1)质量好的剧集,是学习的好媒介,因为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制度来开阔视野,可以借助他人的生活和视角积累经验和知识,可以了解到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人生,可以了解许多行业,比如罪案剧,医疗剧、律政剧、政治剧等等,里面的故事都会涉及到各式各样的行业的人和事;
  2)美剧的编剧能力都是很强大的,比国内的弱智狗血剧情要有内涵多了,看多了逻辑推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剧情稍弱就能看出bug来。
  3)看国外的剧,是学习其他语言的工具,关键是这工具用起来不乏味。
  主要谈谈这第3点。
  一开始的时候,是什么剧都看,大陆的、韩国的、日本的、香港的,当时看剧比较集中,逮着某个系列、或是某个明星的作品猛看一阵子,
  这样看剧看多了,就有个感觉,猛看的那几天,脑子里思考的语言内容,或是语言风格都跟剧集同步了。比如有阵子狂看TVB,有一天突然发现,不看字幕也听得懂粤语了,心里默默吐槽的语言,也自动开启粤语模式。
  受此启示,考虑到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读书时少多了,
  所以近几年,美剧成了我温习英语、防止英语退化的一个主要工具。
  常年看美剧,至少有个好处是,听力基本保持水准,前两年考雅思,听力8-9分毫无压力。
  相比于情感生活剧,我看得更多的是律政、罪案等之类的主题剧,这类剧往往只重点讲述某一类情境下发生的故事,歪打正着地,词汇的重复频率更符合透析法的要求。
  所以,虽然看剧时没有刻意学英语,但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了解到了不少与美国文化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3、如何进步到高贵冷艳
  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大概属中级稍偏上,
  听、读水平呢,要好于说、写,但离自己期望中的“游刃有余、酣畅淋漓”的境界都还是有差距的。
  口语和写作一直让我没有自信,尤其是口语,雅思考试里四项里面属它最低。
  听和读是输入,口语与写作是输出,
  口语不好的原因,《把你的英语用起来》里还是归结在输入不够上,总结了几种可能:听力输入不够,阅读输入不够,跟读模仿训练不够;
  我觉得分析的有一定道理,照着自我诊断了下,认为后面两项比较符合我的情况,的确没有集中海练过这两项。
  针对口语的训练,《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介绍的基本方法是,ESL的podcast系列,听、读、跟读,各来几遍,
  这个podcast我听了下,语速挺慢的,词汇量也不大,听起来无压力,
  我不打算浪费时间听了,重点就放在跟读上吧,感觉跟读最好也是一个topic一个topic的透析(目前,跟读了interview那个系列,跟读这个看上去简单,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刚开始练的时候,的确有嘴巴不利索,脑袋嘴巴不同步的困难。);
  接着打算透析AAT,口语的innotation、accent啊什么的,希望能有效果;
  再接着是透析英文原著,为口语和写作源源不断输送弹药,原著的内容,可以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选择,逐个topic地扫荡过去。
  以上是初步的思路,先试试看,后续再调整和补充方法以及材料的细节。
  突然想起来,李笑来讲过一个经验是,先练写作,写作练好了,口语基本上也没问题了,因为输出在纸上和到口上,大脑的工作应该是差不多的,这个法子也make sense,其实就是扩大脑子中的素材,不然大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此外,奶爸的微信练口语,真·是个紧跟科技潮流的好点子。
  4、方法论——通向成功的指南针
  “透析”这一学习思路,我感觉,不仅适用于英语,是可以放之于各科皆准的。
  经常看文献的话,对“透析”会更有感觉,比如,大量看某个领域的文献,一些专业术语会反复出现,看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其实,这一思路,对于经历过高考题海备战的中国学生们,也不应该陌生,“题海”也是一种“透析”啊,只不过题海的料要枯燥些,而且当年大家大多是被逼的,而这本书里的英语透析法,被作者用兴趣和科技进行了融合和修饰,就显得容易接受多了。
  还有备考过各种资格证书的同学们,应该都有“借助于设计较好的辅导资料,反复对知识点进行透析”的成功经验。
  而《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虽然是糅合了他人的教材和理论,但贡献是按照自洽的逻辑和科学的原理进行了材料和内容的组织,还有作者身体力行的宝贵经验。
  所以,透析也好、i+1理论也好,名词是个新名词,但背后的道理不是新的。
  它们的核心原理就是学习的方法论,
  即,1、在一个方向上用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资料去积累,2、而且积累的过程要符合大脑的工作机制,
  但凡满足以上两点的方法,长期坚持都应该会有效果。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但是难在哪儿呢?
  难在用心,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上用心,在应用方法论的细节上用心,这是个知易行难的事。
  这本书的作者们够用心,至少在学英语这件事上够用心,所以他们用简单的道理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作者:林@语堂

呜呜呜有人知道月下桑太太吗,是晋江老太太了(?),文风慢热,一点点童话感,脑洞奇大,小说世界观非常完整,偏奇幻,甜文写手,《安息日》,《魔王》,《年长者的义务》都强推呜呜呜呜呜,如果有恐怖小说爱好者,月下桑太太早年写过短篇恐怖小说合集,网上搜名字应该可以搜到,有两个系列,都非常非常有氛围感,可以说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恐怖的小说[藏狐]而且是纯恐怖文,没有感情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16: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