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水浒传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8 15: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去看罗再说!张力呜呜呜我直接吹爆 《好生开车》和《合法违章》都是我的都市文top!!!《差三岁》校园文 年下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那么少人知道呜呜呜 还有静水边/木更木更 的文《 岁月间》真的太温柔了 看完好向往苏州 《有名》娱乐圈文 两人因为一点点原因需要cp营业 但是还要比谁更敬业 我直接嗑拉了!!!顺便再推一下《彩虹琥珀》美人攻超香的好么。
  读《水浒传》不能读起强盗心

  作者:周海平

  读《水浒传》,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个:《水浒传》是不是讲的农民起义?第二个:《水浒传》是不是武侠小说?第三个:宋江是不是个坏人?这三个问题,是近期以来围绕《水浒传》产生的最重要的问题。下面我把我读《水浒传》的心得简单罗列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个问题:《水浒传》是不是讲的农民起义?这个问题涉及到《水浒传》的政治性质,是读《水浒传》必须弄明白的首要问题。我想,《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讲农民起义。

  文革前后全国大讨论中,《水浒传》一度成为热门,“革命者”以高屋建瓴的革命气势定义了《水浒传》很多性质,其中将《水浒传》定义为农民起义性质、将宋江打成投降派,最有影响力,至今不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定义农民起义并比较《水浒传》呢?起义起义,以义的名义,以义的目的起来革命。我们一直把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运动都定义为农民起义,老实讲,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农民运动只是单纯为了物质利益,并不能上升到义的高度,如果不能上升到义的高度,只是以暴利的手段取得物质与财富,充其量只能定义到“侠盗”和劫富济贫的高度。

  农民起义应该有两个基本特征必须具备:一个是起义的主体要是农民;一个是起义的目的要是改变农民传统的落后地位。而我国农民传统落后地位最典型的表现是没有土地,农民起义要以土地诉求为目的,才是真正的义。

  首先,我们看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不是以农民为主体。

  晁盖至少是个小地主,因为有庄园,反而养了很多类似佃户的庄客。宋江更不是农民,是“小吏”,在官府中工作,家里也是地主成份。卢俊义是城市中的富户,吴用是教师,公孙胜是道士,林冲等一部分好汉是军官出身。以此类推,真正农民出身的好汉几乎没有,或者如果说渔民、猎户、庄客等出身的算是农民的话,除了阮氏三雄排名靠前外,其他并不占主体地位。再退一步讲,即使水泊梁山的普通士兵们是农民出身,我们也不能讲“一部分非农民领导一大部分农民搞农民起义”,太生硬。

  所以,用现在的名词来概括,梁山好汉其实是各行各业都有的不如意者,其实他们是一群边缘人。

  我们再看水泊梁山的诉求。很多农民起义打出的旗帜是“均田地”,水泊梁山不是。水泊梁山在晁盖时代是以财富为目的,即使是劫富济贫,这个贫也主要包括自己。后来水泊梁山发展到宋江时代,打出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但这个替天行道主要是反抗压迫、主持正义,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土地体系并没有觉醒,没有意识到广大农民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

  所以,从目的的角度来讲,梁山好汉们不是针对土地去的。

  综合主体与目的,梁山好汉们的活动充其量只能提高到反抗运动的层次,不能提高到农民起义与革命的高度。

  第二个问题:《水浒传》是不是武侠小说?这个问题涉及《水浒传》的表现手法与理解方式,也是读《水浒传》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我想,《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

  虽然《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法家所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特点,但《水浒传》绝不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分新旧两派:旧派活跃在民国时期,基本继承了《三侠五义》的写法,将武术与法术并举;新派在1950年代开始活跃在港台,作者以金、梁、古三位大师为主,虽然有夸张,但摒弃了旧派法术的迷信成分,一时洛阳纸贵。

  无论新派、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是突出主人公武功的高低,其宗旨是正义一派必将因正义而练就最高武功从而打败邪恶。

  《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最重要的是《水浒传》并不是武侠小说注重的侠之个人武功高低,而是注重团体的力量。《水浒传》并不是绝对以武功高低论,在团体中排名也是以“作用”为依据,并不绝对是以武功为依据。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水浒传》注重的是好汉们的“技术特长”,而不仅仅是武功。

  “路见不平一声吼”,需要好汉们有武功的个人资本,更需要的是反抗不平等的勇气。描写鲁达收拾郑屠,并不只是颂扬鲁达的武功,而是宣泄压抑已久的正气。梁山泊能做大,也不单纯是靠好汉们的武功,而是聚集了众多好汉的众多“技术特长”,并且人人“在合理的岗位上发挥合理的作用”,这才是水泊梁山的优势。当然,其中宋江发挥的指挥才能,更不是简单的武功高低。

  把《水浒传》电视剧拍成武侠片,固然是导演们为了好看,同样也是对《水浒传》理解不深。从发挥集体力量的角度来讲,《水浒传》比武侠小说更务实、更真实,从而层次更高。即使把武侠小说的鼻祖生扯到先秦的游侠,也不能把《水浒传》归为武侠小说,只能是说后世的武侠小说借鉴了《水浒传》的一部分写法。所以,苛刻一点讲,把《水浒传》拍成武侠片,就像把一个大家闰秀打扮成一个花枝招展的交际花,固然有一部分好看的成分,层次上庸俗很多。

  第三个问题:宋江是不是个坏人?

  首先是金圣叹特别痛恨宋江,说宋江“恶”、“奸诈”,并且“纯用术数去笼拢人”。我们且不说金圣叹对宋江的印象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表现,我们就看他其他评论是否恰当就知道了。

  第一点,看金圣叹如何评价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明显能看出金圣叹纯属胡扯:一个是李逵独服宋江是人人所知,他竟然说“无一人入得他眼”;另一个是他用孟子的话形容李逵,非常过分,李逵见到宋江后的第一仗就是输了宋江给的银子,低劣之极人人所见。

  第二点,看金圣叹如何评价鲁达、林冲与武松。金圣叹最喜欢武松,但又挑不出鲁达与林冲的缺点,就开始臆想。针对鲁达他说:“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想说武松比鲁达好,却说不出来,就说可能鲁达有很多地方比不上武松,强行定义鲁达是人中绝顶,而武松是神仙,所以比不上。纯属臆想。再看他评价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一个完美的人金圣叹竟然“怕”,并且强扣一个没有元气的帽子,叫人连笑的兴趣都没有。

  整个《水浒传》中的人物,真正完美的上上人物就是双子座林冲与鲁达。武松与他们相比,多一个滥杀的嫌疑,李逵就更是有滥杀的罪过。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杀的人中有普通下人,他们是不是该死,不能确定,所以武松有滥杀的嫌疑。李逵在江州劫法场,一双斧子排着砍过去,根本不管是官兵还是群众,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徒,即使不能把李逵一生都上升为杀人机器,仅江州一闹,李逵就足够暴露没有是非与节制的本性。

  所以,尽管金圣叹谦虚到说自己仅仅是第“五”才子,他的篡改《水浒传》,仍然苍白无力,没有人看。

  所以,宋江这个人是多样化的,仅仅把他无条件地打倒是不对的。至少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当然,这个话题很大,是另外一个中心。
《将进酒》真的好看,看完那一阵我真的每次都靠臆想来苟活哈哈哈哈哈哈,真的有那种看完还会想看,再次看完之后还会想看他们爱情线的续写,然后以至于我走遍贴吧、老福特还有微博去看他们的续写,还有很多牛批大大画出来的牛皮的画,至于选一些人去代入还真的没有。不光是兰舟和策安,里面无数个角色非常鲜明,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配角很多的文,但是这本真的每个人物都让我记在心里,还有里面的场面十分宏大,最应该表扬的还是唐酒卿,真的爱她,太会写了,写写她能让兰舟在我心里感觉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人,《南禅》也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主要情节围绕梁山聚集的一百零八将来展开描写。

  水浒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当时朝廷内忧外患,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入侵,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底层民众揭竿而起,反抗剥削与压迫。作者借助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演绎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朽的一面。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宋江是梁山领导,他早期从事政府工作,按现在来说也算是公务员,他因为讲义气,结交了不少英雄好汉,后来因为杀了阎婆惜,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才聚集了一些人到了梁山,从另一方面来讲暴露出封建社会几乎没有什么法治,统治阶级制定法律是为自身服务的,是用来镇压和剥削劳动人民的,所以穷苦人瘦了冤屈又不想坐牢杀头,大多数人会选择逃亡,走投无路时只有反抗,拿起武器,揭竿而起,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战。

  水浒里的好多人物都有着英雄气概,他们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替天行道……,例如武松这个任务就是典型,他打死老虎为民除害;他诛杀西门庆为兄鸣冤,他杀死蒋门神等恶霸贪官为民除害。..。.。每一件都是正能量。其他还有,因为大家都看过或者听过评书,故事情节都是知道一二的,我就不再列举了。我主要说说最后,宋江被朝廷招安,北出抗辽,南下评定方腊。宋江同意招安,看过书的人大多数都骂他软弱无能,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路农民起义军既有积极地一面,又有局限的一面。换做别的人也会选择招安。这是高俅等奸臣的阴谋,他们在正面军事斗争上屡屡失败,转而抓住宋江等人的弱点,将其招安后在进行消灭,征方腊就是他们的借刀杀人之计策。宋江等人的弱点是对统治阶级的愚忠思想。他们认为国家之所以风雨飘摇并不是皇帝的错,而是高俅等奸臣的错,当皇帝那他们当人的时候,宋江等重新具有了幻想,希望都在皇帝那里。宋江被招安,兄弟们自然不服,但是故事并没有出现谁谁去真正的反对了宋江,制止了宋江,他们对宋江也是愚忠。封建社会选择儒家思想来统治人民,正因为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牢牢地控制着广大人民,不允许打破它,反对他。所以当时的人们如宋江等人会选择诏安就不奇怪了。

  总之,水浒里有好多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英雄,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我们要有选择的去学习他们,学习交友之道,学习诚实守信的品格。现今社会很多优良品质不断流失,人们之间交往越来越功利化,自私狭隘,水浒里英雄人物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勇坦荡的梁山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读了的《水浒传》,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与性格。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宋江、武松和李逵。

  宋江的性格特点比较复杂,但不难看出主体是忠义。他豪情仗义,江湖上的好汉均喜欢与他结交;他足智多谋,对人也十分仁义,弟兄们均非常信任他。但是,由于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朝廷趁此借刀杀人。他壮大了梁山,却亲手毁灭了梁山。因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对于宋江,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意愿,使整本书的结局成了悲剧。

  武松赤手空拳地在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店家喝酒和打虎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武松很多意气风发的场面。在店家喝酒时的武松坦白直爽、争强好胜;在打虎过程中的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颇识时务,不鲁莽行事;在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武松主动到衙门自首,毫不退缩;他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些情节都可看出武松直率坦荡的个性。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

  李逵与武松相似,也拥有直来直去的性格。他一生忠诚于宋江,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也要追随宋江,对死没有一点怨言;在打仗时,他也是提着自己的两柄大斧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英勇可见;李逵对母亲也十分孝顺,母亲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四只老虎;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些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忠诚与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敬佩,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从这件事足可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官逼民反”,他们只是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水浒传》使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更使我欣赏到那种英勇坦荡的胸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人要大气 心胸要宽广 ——读《水浒传》有感

  合上书本,算是又看完一本书-—《水浒传》。想想书中的精彩内容,感受颇多,说也说不尽,真是回味无穷啊!

  要讲《水浒传》,要先从梁山好汉讲起,而讲梁山好汉,又要说起一百单八将。这一百零八个头领,虽说记得不太牢,但有几个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犹如一场场精彩的戏剧展现在我面前,而他们身上那种讲信用、守承诺的优秀品质,更让我刮目相看。

  不说那聪明有智慧的军师吴用,也不说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我就来谈谈梁山伯主—宋江。他为人讲义气,做事大气,从不斤斤计较,所以,天下许多好汉都来投奔他。记得梁山伯好汉和没羽箭张清交战时,那张清会飞石子,百发百中,梁山好汉几个都被他的石头打伤,但张清最终还是被捕,押归宋江。此时,那些被打伤的头领,都要求杀了张清,宋江却立刻制止。张清见宋江如此大义,也顺归于他。

  若此时宋江听从众好汉的提议杀了张清,自己既得不到一员爱将,还使得两军之间闹得更僵,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这更让我体会到宋江为人的大气,心胸的宽广,才使得他成为梁山伯头领,让众人心服口服。

  平日里我跟同学相处就缺少大气,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一支笔吵闹起来。虽然这支笔最终被我抢走,她哭了,但我心里并不高兴。事后回想起来,我非常后悔,不就是一支笔吗,让给她就行了,何必要吵吵闹闹呢?为了一支笔而失去一个朋友太不值得了。再看看宋江身上的一个个故事,仔细想想自己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真是羞愧呀!

  在生活中,我们要心胸宽广,做人大气,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3-28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