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看罗再说!张力呜呜呜我直接吹爆 《好生开车》和《合法违章》都是我的都市文top!!!《差三岁》校园文 年下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那么少人知道呜呜呜 还有静水边/木更木更 的文《 岁月间》真的太温柔了 看完好向往苏州 《有名》娱乐圈文 两人因为一点点原因需要cp营业 但是还要比谁更敬业 我直接嗑拉了!!!顺便再推一下《彩虹琥珀》美人攻超香的好么。
读《水浒传》不能读起强盗心
作者:周海平
读《水浒传》,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个:《水浒传》是不是讲的农民起义?第二个:《水浒传》是不是武侠小说?第三个:宋江是不是个坏人?这三个问题,是近期以来围绕《水浒传》产生的最重要的问题。下面我把我读《水浒传》的心得简单罗列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个问题:《水浒传》是不是讲的农民起义?这个问题涉及到《水浒传》的政治性质,是读《水浒传》必须弄明白的首要问题。我想,《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讲农民起义。
文革前后全国大讨论中,《水浒传》一度成为热门,“革命者”以高屋建瓴的革命气势定义了《水浒传》很多性质,其中将《水浒传》定义为农民起义性质、将宋江打成投降派,最有影响力,至今不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定义农民起义并比较《水浒传》呢?起义起义,以义的名义,以义的目的起来革命。我们一直把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运动都定义为农民起义,老实讲,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农民运动只是单纯为了物质利益,并不能上升到义的高度,如果不能上升到义的高度,只是以暴利的手段取得物质与财富,充其量只能定义到“侠盗”和劫富济贫的高度。
农民起义应该有两个基本特征必须具备:一个是起义的主体要是农民;一个是起义的目的要是改变农民传统的落后地位。而我国农民传统落后地位最典型的表现是没有土地,农民起义要以土地诉求为目的,才是真正的义。
首先,我们看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不是以农民为主体。
晁盖至少是个小地主,因为有庄园,反而养了很多类似佃户的庄客。宋江更不是农民,是“小吏”,在官府中工作,家里也是地主成份。卢俊义是城市中的富户,吴用是教师,公孙胜是道士,林冲等一部分好汉是军官出身。以此类推,真正农民出身的好汉几乎没有,或者如果说渔民、猎户、庄客等出身的算是农民的话,除了阮氏三雄排名靠前外,其他并不占主体地位。再退一步讲,即使水泊梁山的普通士兵们是农民出身,我们也不能讲“一部分非农民领导一大部分农民搞农民起义”,太生硬。
所以,用现在的名词来概括,梁山好汉其实是各行各业都有的不如意者,其实他们是一群边缘人。
我们再看水泊梁山的诉求。很多农民起义打出的旗帜是“均田地”,水泊梁山不是。水泊梁山在晁盖时代是以财富为目的,即使是劫富济贫,这个贫也主要包括自己。后来水泊梁山发展到宋江时代,打出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但这个替天行道主要是反抗压迫、主持正义,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土地体系并没有觉醒,没有意识到广大农民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
所以,从目的的角度来讲,梁山好汉们不是针对土地去的。
综合主体与目的,梁山好汉们的活动充其量只能提高到反抗运动的层次,不能提高到农民起义与革命的高度。
第二个问题:《水浒传》是不是武侠小说?这个问题涉及《水浒传》的表现手法与理解方式,也是读《水浒传》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我想,《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
虽然《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法家所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特点,但《水浒传》绝不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分新旧两派:旧派活跃在民国时期,基本继承了《三侠五义》的写法,将武术与法术并举;新派在1950年代开始活跃在港台,作者以金、梁、古三位大师为主,虽然有夸张,但摒弃了旧派法术的迷信成分,一时洛阳纸贵。
无论新派、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是突出主人公武功的高低,其宗旨是正义一派必将因正义而练就最高武功从而打败邪恶。
《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最重要的是《水浒传》并不是武侠小说注重的侠之个人武功高低,而是注重团体的力量。《水浒传》并不是绝对以武功高低论,在团体中排名也是以“作用”为依据,并不绝对是以武功为依据。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水浒传》注重的是好汉们的“技术特长”,而不仅仅是武功。
“路见不平一声吼”,需要好汉们有武功的个人资本,更需要的是反抗不平等的勇气。描写鲁达收拾郑屠,并不只是颂扬鲁达的武功,而是宣泄压抑已久的正气。梁山泊能做大,也不单纯是靠好汉们的武功,而是聚集了众多好汉的众多“技术特长”,并且人人“在合理的岗位上发挥合理的作用”,这才是水泊梁山的优势。当然,其中宋江发挥的指挥才能,更不是简单的武功高低。
把《水浒传》电视剧拍成武侠片,固然是导演们为了好看,同样也是对《水浒传》理解不深。从发挥集体力量的角度来讲,《水浒传》比武侠小说更务实、更真实,从而层次更高。即使把武侠小说的鼻祖生扯到先秦的游侠,也不能把《水浒传》归为武侠小说,只能是说后世的武侠小说借鉴了《水浒传》的一部分写法。所以,苛刻一点讲,把《水浒传》拍成武侠片,就像把一个大家闰秀打扮成一个花枝招展的交际花,固然有一部分好看的成分,层次上庸俗很多。
第三个问题:宋江是不是个坏人?
首先是金圣叹特别痛恨宋江,说宋江“恶”、“奸诈”,并且“纯用术数去笼拢人”。我们且不说金圣叹对宋江的印象是不是仅仅停留在表现,我们就看他其他评论是否恰当就知道了。
第一点,看金圣叹如何评价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明显能看出金圣叹纯属胡扯:一个是李逵独服宋江是人人所知,他竟然说“无一人入得他眼”;另一个是他用孟子的话形容李逵,非常过分,李逵见到宋江后的第一仗就是输了宋江给的银子,低劣之极人人所见。
第二点,看金圣叹如何评价鲁达、林冲与武松。金圣叹最喜欢武松,但又挑不出鲁达与林冲的缺点,就开始臆想。针对鲁达他说:“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想说武松比鲁达好,却说不出来,就说可能鲁达有很多地方比不上武松,强行定义鲁达是人中绝顶,而武松是神仙,所以比不上。纯属臆想。再看他评价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一个完美的人金圣叹竟然“怕”,并且强扣一个没有元气的帽子,叫人连笑的兴趣都没有。
整个《水浒传》中的人物,真正完美的上上人物就是双子座林冲与鲁达。武松与他们相比,多一个滥杀的嫌疑,李逵就更是有滥杀的罪过。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杀的人中有普通下人,他们是不是该死,不能确定,所以武松有滥杀的嫌疑。李逵在江州劫法场,一双斧子排着砍过去,根本不管是官兵还是群众,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徒,即使不能把李逵一生都上升为杀人机器,仅江州一闹,李逵就足够暴露没有是非与节制的本性。
所以,尽管金圣叹谦虚到说自己仅仅是第“五”才子,他的篡改《水浒传》,仍然苍白无力,没有人看。
所以,宋江这个人是多样化的,仅仅把他无条件地打倒是不对的。至少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当然,这个话题很大,是另外一个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