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280|回复: 1

谋杀手段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08: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橘再见了,很抱歉做了这个决定,希望我们有缘再见吧。因为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所以和你正式道个别吧。真的挺舍不得你的,这么久了,能够认识你真的很开心。谢谢你带给我了许多欢乐和感动,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这次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饿了,我要去吃零食了,一会儿再来,拜拜。
  看《谋杀手段》这一类书,是不大需要太费心力的,一篇篇故事被作者马克·贝内克如数家珍地诉说着。这本书里有足量的知识,不过作者选取的案件基本上又血腥又暴力又变态又诡异。所以读的时候,我是又好奇又恶心又刺激又难过。
  你不知道身边都生活着什么样的人,甚至你不知道自己身体里头究竟住着什么人。就像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自己会突然发脾气。你生气着这件事,但只要静下心来回溯,你会发现其实导致恼怒发火的是另一件事,或者另几件事。
  在人类历史上成千上万、令人毛骨悚然的刑事案件中,有一部分也是具有生命的。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它们都可能激发着大众的想象,催生着大众的恐惧。毕竟,它们就像一个待解的迷局,挑逗着人们的好奇心,既令人困惑,又令人着迷,终极原因是人们期待通过这些犯罪行为以及它们最终如何被发现、侦破以及被处罚而来观望我们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谋杀手段》里所例举的各个案例就像一把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为我们一一陈显出人类各种可能的罪行——或无奇不有,或令人发指,或匪夷所思——实在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和心理承受能力。
  每一篇凶杀案的故事,如同在看纸上CSI故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CSI的第一季第一集故事,便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了凶手卡在运动鞋里的指甲而成功破案。本书除了评述对于人情世故的分析,也不乏对于案件里的花粉、蚂蚁、木材的细微考察的记录,都因为其真实性而显得异常生动。就像作者在结语中说的那样:“现实总是比我们能想象出的任何虚构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除了激动人心之外,本书还不乏一丝惊恐。当我在阅读时,一方面对连环杀人凶手的异乎常人的心态和举动感到理解不能,另一方面也惊悚于令人发指的谋杀虐待行为。
  如果仅仅是靠警察和侦探的拷问、巡查和推敲,案件的破解将变成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刑侦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正义的践行。警察、侦探、法官和科学家们的工作总是不同的,前者要察言观色,要在社会中衡量问题,不免受到人心世态的干涉影响,而科学家则不尽然。他们只需要尊重事实的真相,找寻唯一的答案即可。作者数次提到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可以说明两者不同:当排除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还剩下一个时,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边是真的。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真相只有一个。当科学技术手段破开所有的谜题后,再坚定地粉饰罪行,假装无辜的人也必须要承认自己的罪行。也许,福尔摩斯在小说和电视电影中表现的那种不近人情和超低情商,也说明了科学与社会之差别吧。
  除了案件描述外,本书在各章节增加了许多轶事和知识解读专栏,都已“外一篇”的形式穿插在书中。特别值得读者去关注的,有“列宁的遗体”,此文详尽地介绍了列宁的遗体是怎么被保存下来直至今日的;“希特勒和基因进化”篇,从评价希特勒的基因和人种学观念入手,对于人种和基因知识做了一个普及。

《二哈与他的白猫师尊》这是继魔道祖师第二个让我反复刷的小说,一般小说好看我就看一遍,这个是在我文荒时期总是忍不住扒出来在看一看的文,就是虐的时候感觉心肝都颤抖了,甜的时候我觉得,啊,都值啦!还能继续看下去,番外都不够看的那种,剧情很带感,文笔也好,最重要的是肉香啊!有骨有肉的剧情,还有什么可挑的吗?攻是那种很man又很幼稚同时爱而不自知的性格,受是表面很清冷很禁欲内心很澎湃很深情的人,强攻强受,雷点,攻受之间的误解很深,经过了好久好久才解开,我不喜欢看有误解的文,但这篇真的是拒绝不了的带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谋杀手段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