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501|回复: 1

影响力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5 0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影响力》读后感
  读完《影响力》这本书,立即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引用一些原理,轻松的解答出来。大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限制或牵引,而是受自身思维的限制和社会影响力的延伸而做出了与实际逻辑不符或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行为。
  如果机械的讲原理,那么很难将这本书看懂。但作者运用简单生动的故事,把读者带到情境中去,恰如其分的展示出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眼前清晰地呈现出当时的情境,从而意识到这些被我们忽略的行为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互惠原则
  这一原则用我们清代的一句古语便能很好的解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我们,收到小小的恩惠,也要大大的给予回报。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美好的传统,需要发扬和继承。但同时,这种心理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轨之人,利用这一原则,强加给我们一些小恩小惠,我们还是会有此类反映,将不需要的服务或商品带回家。这个时候,请学会说“不”。
  承诺和一致原则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这样做的很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或是正确的决定。
  比如说关于戒烟的例子。如果我们用纸笔记录下我们要戒烟这一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然后承诺于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承诺的越多,那么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拿我自己为例(这对我来说,是很危险的~~o(》_《)o ~~),我对自己承诺过,如果我加入了读书会并且成为了会员,那么我在享受资源的同时,要对我所读的每本书做好记录,即写读后感。因为做出了承诺,很多时候,特别是我懒惰的时候,承诺和一致原则,就会像一只疯狗一样死死的拖住我,使我不得不勤快起来,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如果,现在把之前只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以这种纸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想更会加深这一承诺的力度。o(︶︿︶)o
  社会认同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判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对逝去的这名女性深感惋惜。一名妇女在午夜里,被一名歹徒先后袭击了三次,最后身亡。在这个过程中,巷子里有38家住户亮起了灯,但没有一个人报警,大家都在观望,导致这名女性最终身亡。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其他人都已经报警,他们只需要耐心等待警察到来就行,结果就是这可怕的社会认同原理,使大多数人都在看其他人的反映,但却忘了,目睹事态发展的其他人也在寻找社会证据,最终使所有人都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
  还有一个关于此原则的例子。一个人参加一个小型音乐会,散场时突然发现四肢不听使唤,目光无法集中,这是典型的中风症状。他只能斜倚在树上,照往常来说,他肯定是要拼尽全力高喊救救我,可是如果人们参照社会认同原则,大家都会持一种观望态度,那很可能这个人将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和时间。但是,避开这一原则,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轻松获救。这个时候,应该清晰的说出施救人的特征,点名让其中一人过来救助。那么根据社会认同感,这个人会毫不犹豫的赶来施救,并赋予新的责任感。我们通常需要指出一个人特有的特征,清晰到一个人。例如“穿红色裙子,戴金边眼镜的女士,请您过来救救我,我恐怕动不了了……”诸如此类。
  喜好原则
  根据喜好原则,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爱屋及乌这个词语的准确含义。当我们喜欢一个明星时,那么我们特别认同他所下广告或代言的产品,这就完全遵循了喜好原则。同样,如果我们本身不需要此商品,但可能是因为跟代言人有千丝万缕的关联,那很可能就会从心里更加认同此款产品,从而做出让我们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行为,直接买回并不需要的商品。
  权威原则
  这一原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从小我们被要求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长辈的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威原则的体现。不单单是儿童,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也会被权威的强大力量所牵引,从而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一个人的衣服、名牌首饰、手表座驾,高高的头衔,都是一种权威的体现。当我们服从权威时,大多时候会带来一些实际的利益。因此,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作出对权威的追随。
  书中提到:一个衣着光鲜的骗子,就是利用了权威这一原则,谈吐优雅,穿着讲究,冒充银行的经理,骗走了一个人一生的积蓄。
  因此,不要过分信赖权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事物的本质。
  稀缺原则
  “物以稀为贵”这一成语根深蒂固于我们的大脑中。当一个物品变得稀少时,我们会产生害怕失去它的这种危机感。运用到实际生活,那就是商家惯用的大甩卖,只有最后三天之类。人为的制造出缺少货物的假象,促使人们盲目的消费。
  最典型的例子是书中提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个年轻人认识没有多久,但是感情却超乎寻常的浓厚。特别是两个家庭设置的阻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对彼此爱的程度,对能够相爱这一稀缺资源的珍视。如果没有家人的阻碍,或许会像一般正常的年轻男女一样,从热恋的冲动转变为涓涓细流的爱意。
  这一原则警示我们,稀缺的资源并不会比我们正常得到的资源更更好看、更有用,一旦我们有这种倾向,那务必使自己清醒,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我确实需要的。
  以上是自己读书后的一点心得,这是本难得的好书,受益匪浅。
  戴辉

推一个看完后非常清新舒爽的甜饼吧,长佩《尤其》,我最喜欢的年下狗勾攻季鸣枕,少年的热情,真挚,坦诚与永远燃烧的爱真的能成为另一个人无与伦比的后盾,而且攻真的是狗里狗气的,像长着小黑脸的成年德牧,表面又大只又凶,实际上内心还是个爱撒娇的,经常被拎后颈的狗崽。我记得看这个之前心情非常低落沉重,然后突然撞到这篇文,就给我一种“啊,我被打动了”的感觉,像缀满草莓奶油蛋糕。而且里面的配角很完整,我很少觉得会有这么尊重配角的作者,不只是为主角或者主线而服务的工具,他们即使不是被对准焦距的中心,也在自己的世界绽放,所以哪怕他们的身份一开始可能是并不讨喜的情敌,坏人,也会被吸引和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08: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力》读后感

  後來 秋实的空白格

  《影响力》是在一两个星期前看完的。当时看完,是想就此写篇读书笔记的,不过因为其他的事给耽搁了,后来不了了之了。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笔记写的怎么样了,我当时有些尴尬地说还没写,瞬间就比较冲(zhuang)动(bi)地打包票:回头一定写,然后放在个人公众号上,说到做到。于是又因为了一些原因,这个回头就到了今天。

  我之所以这么废话地讲这些,不是为了要充字数,而是这背后就蕴含了《影响力》一书中所介绍的一大武器要素:承诺和一致。我当时对他相当于是做出了某种公开承诺,而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当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立场,我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会显得前后一致。我希望成为一个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人,我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即使今天事再多,熬夜也得把它写出来。

  书中总共介绍了六大影响力武器,除了承诺和一致之外,还有互惠、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本书是第一次读,所以很多认识都是比较浅薄的,就简单地聊聊自己的几点体会。

  小的时候,我们被灌输的教育中都包含了这样一条:要学会乐于助人。说实话,我在其他的品德保持上都演得很辛苦,但乐于助人这一点,我却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满足,而且很多时候还能收获更多的东西。现在结合着互惠原理,能够收获更多东西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要是别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这是互惠原理告诉我们的。我帮助了他,对他也并无所求,但他会为此而产生亏欠感,然后就会想着尽快“还债”,这一现象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所以好善乐施就是在一点一滴的攒人品,终有一天会爆发。

  前几天,了解了番茄工作法的我想要下载一个此类APP试玩一下。我在手机APP Store上搜索“番茄”这个关键词,然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款收费软件,不过评论数很多,评分也很高。于是我就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不少用户对它的使用体验都是赞不绝口。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犹豫,就购买了它。社会认同的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特别是对于我们来说陌生的领域,我们会更倾向于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我购买APP的行为就完美地印证了社会认同的存在和强大。

  社会认同,具体到个人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上购物时你是不是习惯去看综合排序?某家饭店生意火爆、门庭若市时你是不是更坚定了进去的步伐?当别人都在骂何韵诗“港独”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对她生厌?王宝强离婚引发舆论一边倒是不是让你对他充满了同情?

  可是社会认同原理并不总是有效和正确的,我买的那个软件因为更好用而且还免费的APP的出现被我束之高阁了,我之前看到的那些评论即便描绘的再天花乱坠,也不适用于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贴合自身的选择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不能盲目地跟随,你要有自己的判断。

  而说到喜好这一要素,就让我想到现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根据相关实验证明,颜值高的人在需要的时候更容易得到帮助,在改变听众意见时也更具说服力,所以知道为什么里根、宋美龄演讲时魅力四射了吧。前段时间在TED上回看了王力宏在牛津大学的演讲,内容不敢恭维,全程也几乎没有脱离手中的稿纸,但下面的妹子们听得一头劲。没办法,因为人天生就是喜欢看长得好看的人,然后喜欢和熟悉的小伙伴玩耍,这个熟悉也可以引申为跟自己性格、志趣相似。所以颜值高、跟自己相近、熟悉的人对我们就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

  上次看到有文章总结关于怎样起标题,可以更吸引别人阅读的几个法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可以加上某某权威人士说。譬如你要想表达怎样让别人变得更牛逼的观点,前面加上个马云说肯定事半功倍。书中这样写道: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权威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力之大,从KOL营销的兴起就可见一斑。权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组织中,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中都有它的影子,它保证了组织的生存和延续。

  最后还有稀缺。物以稀为贵,这是我们人人都听过的俗语。还记得几年前被很多人吐槽过的饥饿营销吗?不聊利益方的商业道德,它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造成了万人疯抢的场景,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产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某个清晨我曾在耐克旗舰店的门口见过,一批少男少女为能买到限量版的运动鞋早早就过来排队。身为屌丝的我不太能理解土豪的世界。我在京东上买东西,有时会去抢优惠券,不过都是有比较短的时间限制。其实这也是一种稀缺性的体现,商家利用这个促使你尽快消费。同理,饿了吗上的优惠券也大多只能在当天使用,隔天即作废。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一些,超出了我的预计篇幅,希望看的你不会觉得我一直都在闲扯。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二天,打乱了我早睡的生活规律,希望第二天上班不会太困。

  《影响力》是一本很经典的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书,我只是浅尝辄止,还需仔细阅读才能得到更深的体会。最后我只想说,冲动果然是魔鬼,冲(zhuang)动(bi)有时会很累,本来昨晚可以睡个早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