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万里觅封侯》《天潢贵胄》《嫁给暴君后我每天都想守寡》(这本还改名了,叫《愿以山河聘》)都是超好看的古耽,当万特别好笑,很有梗,但是又有点玻璃渣的那种,让你刚笑完就哭,还没哭就想笑,停不下来的那种,天潢贵胄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好看,最后两个人对立要打仗那一段真的明知道他俩肯定没事不会虐但还是好担心那种,但是真的不虐,守寡这本真的本来没有给太高期望,但是他真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非常甜,也没我想象中的要虐的剧情,非常甜,姬越他对阿敛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两个人一个王一个是质子,但是这个从来都是强强,阿敛也很强,两个人都留了一手,这就是个逐渐让对方沦陷,放下警惕心,从喜欢到爱,从爱到深爱,从深爱到真正的至死不渝的过程。
《诗经》读后感
14级5班-徐雪
燕燕于飞,之子于归——题记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比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力。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比起雅颂这类的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巩固统治的诗篇,我更喜欢十五国风,其中尤为偏爱邶风中的《燕燕》一首。 一直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缠绵的情诗,总感觉若是把那种无法黯淡于时光的深情化作词句,绝非简简单单几句比兴便可概括全部风雅。词句太短太短,纵然天地万物在诗人眼中皆有万般情意,也难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后来仔细一想便也释然。世间最难最难不过不忘初心,其次便是“长情”。生长于匆匆时代的我们无法想象什么感情可以绵亘一生,但是对于那个比孕育出《从前慢》这般温柔的词句还要舒缓的年代,也许我们这样的步履匆匆才是他们无法理解的“长情”。的确,行走在时代当中,我们无法拒绝被生活的潮流裹挟着前进,但是我却仍然固执地相信,在感情温柔的内野里,总会有一方属于我的失落田园。
所以才偏爱无关风月的词句。单纯的离愁是如此的简单易懂,在一次次重复的词句中那么轻易便能让人感受到哀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天下大概找不出第二个更正经的哥哥了。送妹归去,挥泪再别,多么哀伤的离愁别绪,最后偏偏还要加上几句一本正经的告诫,好像前面的眼泪不过是最后叮咛无趣的铺垫,带上了满满的戏剧化的味道,仿佛再来几位衣着朴素的下人捧着精致的巾帛苦苦劝谏,被送别的人堆出一脸悲哀从行路上频频回头留下几个沾染着泪迹的眼神,这出兄友妹恭的剧目才能称的上圆满。没有经历过太伤感的离别的我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推测,却直到不久前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称的上持久的感情。
不久之前,旧友先我一步离开,去向一个我从未踏足过的城市。相处多年,人生已经渐渐带走了她天生的乐观,为她朝气蓬勃的眉目沾染上近乎惆怅的平静来。虽然痛心于她的改变,可是我却无可奈何,只能看着我们曾经并行的人生沿着不同的轨迹静默无声地蔓延开去,却不知道说什么去怀缅,说什么去挽留。送她离开的时候,其他人都一个一个走过去给她拥抱,送上给她的礼物,对着她似乎有着一句一句永远说不完的叮咛与嘱托,仿佛说得越多就能传达出越加浓厚的情谊。我游离于热情的人群之外,注视着她一脸麻木地与其他人得体地寒暄,只觉得自己的喉咙被涩住,堵着无数无数说不出来的感情,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燕燕中那几滴悬而终落的眼泪的含义。
的确,世界上也许真的找不出第二个更好的哥哥了。亲眼注视着妹妹悲惨的命运,注视着她一脸麻木走向未知的冰冷,作为身上背着责任的贵族,却什么都不能说,不能做,不能有所表示,只能把千言万语化作无数句公式化的叮嘱,期盼远行的人能够至少做出一个幸福的梦来。燕燕于飞,那是曾经亲密无间的你我,而在凌冽的风下,一切说不出口的感情都只能无声地堵在喉咙口,化作几滴只有飞燕才能看到的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