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推一篇文,是片尾同一作者fox写的,叫 杀戮秀 。我喜欢它的一点是它的文笔真的非常好,语言文字特别有张力!还有就是世界观也满新颖的,主角二人感情线也水到渠成,很自然(是那种绝对信任,强强并肩作战,我守护你你保护我,可以将身后完全托付给对方的爱!) (但这篇文世界观实在是太黑暗了,而目有一些血腥场面,主基调有点压抑,可能会引起人的不适,up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观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
上师大天华工学院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希望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完成《三国演义》、《论语》、《水浒传》、《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的阅读并对阅读后的心得书写读后感。接下来节选了一篇来自15机设2班史文倩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请大家欣赏。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的开篇词,三国是一场战争的演义史,也是一篇英雄崛起的颂歌。
在这滚滚长江中,有忠肝义胆的关羽,有粗中有细的张飞,有威风凛凛的赵子龙……无数英雄豪杰尽在眼中、心中。《三国》归结于一字是“空”,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是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刘备,最终都没有完成大一统的美梦,司马氏夺权,无论是噩梦还是美梦都全部破灭。
《三国》中英雄众多,我最欣赏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曹操刘备,而是相比之下并不算出名的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死后,刘禅又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常言道:美人爱英雄。我呢,当然不是美人。可是,即使不是美人,英雄也是人人皆爱的,不是吗?在《三国》中的赵云,是侠肝义胆,忠诚良善之臣;英勇无畏,是战场上威名赫赫的战神。他儒雅,有智谋,这样的常山赵子龙又有谁不喜欢呢?
《三国》在我今后的路上会依旧陪伴我,我也会永不厌烦地读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将会有无数的新感慨产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会,脱离那纷乱的竞争,我想那时再读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心中也一定会想当年暮年之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之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责编:庄之强
文章来源:史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