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6007|回复: 1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3 0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稚楚值得拥有姓名!楚楚的书都超好看!《BE狂魔求生系统》《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和《可爱过敏原》简直比贺朝夫斯基的《背影》还绝!《营业悖论》真的很顶!听觉yyds!看《人设》和《营业悖论》的过程中我直接直呼“救命,我还能再磕一万年!”绝到我狂写800字作文就为了给朋友安利!而且稚楚和她的书们三观比五官都正,每本书都有一种很浪漫感觉,他们值得拥有姓名!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作者:欠你的温柔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采用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取得了非凡成就。该书为时间管理类书籍中的经典,是李笑来、吴伯凡等大咖的力推书籍。
  那么多大牛推荐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被称之为奇特的一生呢?为什么不是成功的一生,精彩的一生,幸福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不可思议的一生呢。。。。。。?
  读了几个章节后就令我有点失望了,作者的叙事结构混乱,逻辑不清,废话较多,看完了整本书后还是没有得到我找寻的答案。
  于是决定读二遍,采取按图索骥的方法,列出大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方才有拨云见雾之感。
  一、柳比歇夫所获成就有哪些?
  (1)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既是专家也是杂家,今称跨界高手;
  (2)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一共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3)获得了足够的时间。他几乎从未抱怨过时间不够用,他总能保持每天10小时的睡眠,他基本未偏离自己的计划轨道;
  (4)享有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他的身体并不怎么好,但长寿(享年82岁),且一生基本健康。在苦难和人生变故面前,他从未中断时间统计。哪怕是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也是有增无减;
  (5)他清楚的了解人生各阶段时间的动向和自己的变化。所有的时间花销都记录在册,翻开册子就能清楚的查到某阶段做了哪些事,时间投入的产出比。
  二、为何采用时间统计法?
  作者强调,只有一个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成立。简言之:如果你没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你将很难做到像柳比歇夫一样如此自律,你很难坚持时间记录、总结与分析。
  柳比歇夫在年轻时,就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善于统计,通过计算得知,为达到目标,需要比常人或现在的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开始找寻方法。
  三、如何达成目标?
  除了超凡的智力、人格、钻研精神等先天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他采用了时间统计达到了高度自律。
  (1)对时间进行日、月、年度的记录与总结,制定月度、年度及五年度规划。
  记录:用极为精简的语句记录每件事的起止时间,误差不超过五分钟,计算每一天用于工作的纯时间,根据精力合理安排时间;
  总结:睡前用简短的语句总结,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等各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不断的完善时间统计来进行自我研究和试验。
  规划:对照工作效果、时间分析成果,对自己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做计划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合理的月度、年度与五年计划。
  (2)分类汇总,建立体系
  柳比歇夫视分类学为至宝,使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凡是他碰到的东西都想加以分类,把异同程度确定下来,这些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他的头脑中,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海中找到这些材料。
  (3)制定并遵守规则
  柳比歇夫根据自身的工作,身体情况总结了几条规则:
  (3—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3—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3)累就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3—4)不同内容的书籍交替看;
  (3—5)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10小时左右);
  (3—6)累人的工作与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4)持续输入,定期输出
  柳比歇夫拥有渴望求知的天性,他不膜拜任何一个权威,他认为他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他一直用批判性的思维思考。哪怕在他77岁时,一年仍保持57本书籍的阅读量。他写很多东西,做摘要并与人分享,毫不吝啬的花大量时间回复陌生人的来信。
  四、每时每刻记录时间那不是机械呆板?
  (1)享受生活的乐趣
  柳比歇夫不是禁欲主义者,他也从事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与朋友相聚等。比如某一年他统计的娱乐共65次(清单上面列举了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博览会),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
  (2)理智与道德并不矛盾
  柳比歇夫对物质需求是简单的,不在乎旁人的看法,衣着寒酸。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用到竞争攀比上,满足虚荣心上,烦恼怄气上,伤心难过上。
  亲人的离去,工作中的挫折也会让他分心,但他知道那些消极情绪于事无补,只能选择理智的对待苦难。虽然儿子的死,让他伤心了很多年,但他选择有克制的痛苦,即使伤心难过也没中断计划,照常进行时间统计。
  我认为,柳比歇夫一生的奇特性,就在于他把从未终止的时间统计法看成是自然现象。对他而言,时间统计法已内化为像吃饭刷牙自然而然的习惯,他在每日每时中感到轻松满足。他并非刻意的坚持,而是在自我克制中感到幸福。
  这种方法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也许会效仿他的时间统计法,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只有目标清晰,才能利用好时间。我们常爱犯的错误就是用看起来的勤奋来掩饰自身的懒惰,懒于思考,依葫芦画瓢,把方法当成指标,结果导致收获时没有成果收割,劳而无功。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0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原创: 那年匆聪

  速读用了2、3小时,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也不知道消化吸收了多少,当然以这种速度,可能不见得就有非常大的吸收,但在思路上却也有很强的连贯性,也并不会比花个几天时间无效率的效果差。这样一种阅读时间上的紧迫感,迫使自己更加持续保持专注力。

  不过阅读还是要区分读物类别。如果是专业性的读物,那可能需要慢下来,进行记录,记忆要点,那样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对于故事类,叙事类。纪实类的读物,少了较多的笔记。而更多的是一种带入式,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场景,类比等等。

  目前读的书来讲,也比较杂,没有专项的阅读,但是必然还是需要去专研专项阅读,而现在正处于一个,量入阶段,在达到足够量的阅读前,我们需要更了解各种书的结构性,继而对不断地筛选阅读的品类,品质,而这个阶段又是必然的过程。

  自己读书也有5、6年时间了,在某一个阶段,阅读足够多的书,那段时间的工作效率,也会异常的高,工作安排更具有条理性,更具逻辑性,对工作进度的紧迫感也会更强,与人沟通的语言会更具魅力,让人听着更舒服,说话的内容更具有深度,更诙谐幽默,而且整个人也会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与人交谈也会很从容自然。然而在一个阶段性的高能后,往往也会伴随着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在这期间阶段,会懊悔,会自责,急盼着寻求突破,却怎么也无法重新点燃热情。但也时不时会在一段时间后突然再次开窍,后面也总结出了原因和经验。其实一切就在一个观念的转变,一个小时或者更少时间内,对于目前状态的回顾,也就是所谓的反思,冥想后,可以很快调换转换频道。但这也是始终这么几年了,在阅读这块没有太大的质的跨越。如果能把如此多的时间进行串联,并且始终保持热情,那必然又会是另一种光景和人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在时间上面的驾驭能力还不够,故此,今天能够重新找回那么一瞬间的感觉,也有赖于近期阅读的时间管理类的书籍。

  不知哪里来的阅读推荐过后,就买了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一书,然后的确有点打了鸡血似的。突然开始慢慢认识时间的流动,并且感知到原来时间是如此真实的存在,他是有感情的。在于我们如何与之相处。紧接着阅读到了当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记录时间,一丝不苟。确实让人为之一震。那是需要何等的毅力?这人可能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方法?而的确有那么一句话,也比较滑稽的回应了我幼稚的想法。即,你居然坚持不懈,每天刷牙洗脸一辈子,那不是更神奇了。原来如果真的形成习惯后,那是顺其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去想其实真的也不是什么多大秘密了。只是在于你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与时间相处,如果的确是个正面的方式,那么你如果能够也一样拥有足够的毅力的话,你一样可以做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所有的伟大,都是因为坚持了普通的事。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也是这样的。很普通的事。他能够用惊人的毅力坚持下去。而我们其实真的拥有很多时间,只是没有被我们好好地规划。好好的运用。最终一天一天的耗费掉。我们以为5分钟是很短的时间,而5分钟的神奇,真的需要好好地去体验。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应用我所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来实践,碎片化时间的集合。集合每一个5分钟。每一个30分钟。挑战1天一本书。1天1.5个小时高效工作时间,并且,不断地用文字来记录所感所想,用大量的输出,来巩固输入的讯息。

  今天也出奇的完成了很多事情,读完一本书,高效的自我提高时间30分,听电子书30分,跑步6.5公里,完成了120个俯卧撑,120个深蹲,100个卷肌训练。午休30分,工作2小时。接待洽谈1.2小时。亲子娱乐30分钟,认真做家务30分钟。用20分钟产出一篇字数1500字的读后感。

  读后灵感乍现,想哪里写哪里,在结构上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后面会加强文章结构布局的学习。但在这之前也还没认真研究过如何真正的去写好一篇文章,但既然想要通过写作来提升,就必然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7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