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楚值得拥有姓名!楚楚的书都超好看!《BE狂魔求生系统》《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和《可爱过敏原》简直比贺朝夫斯基的《背影》还绝!《营业悖论》真的很顶!听觉yyds!看《人设》和《营业悖论》的过程中我直接直呼“救命,我还能再磕一万年!”绝到我狂写800字作文就为了给朋友安利!而且稚楚和她的书们三观比五官都正,每本书都有一种很浪漫感觉,他们值得拥有姓名!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作者:欠你的温柔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采用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取得了非凡成就。该书为时间管理类书籍中的经典,是李笑来、吴伯凡等大咖的力推书籍。
那么多大牛推荐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被称之为奇特的一生呢?为什么不是成功的一生,精彩的一生,幸福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不可思议的一生呢。。。。。。?
读了几个章节后就令我有点失望了,作者的叙事结构混乱,逻辑不清,废话较多,看完了整本书后还是没有得到我找寻的答案。
于是决定读二遍,采取按图索骥的方法,列出大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方才有拨云见雾之感。
一、柳比歇夫所获成就有哪些?
(1)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既是专家也是杂家,今称跨界高手;
(2)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一共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3)获得了足够的时间。他几乎从未抱怨过时间不够用,他总能保持每天10小时的睡眠,他基本未偏离自己的计划轨道;
(4)享有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他的身体并不怎么好,但长寿(享年82岁),且一生基本健康。在苦难和人生变故面前,他从未中断时间统计。哪怕是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也是有增无减;
(5)他清楚的了解人生各阶段时间的动向和自己的变化。所有的时间花销都记录在册,翻开册子就能清楚的查到某阶段做了哪些事,时间投入的产出比。
二、为何采用时间统计法?
作者强调,只有一个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成立。简言之:如果你没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你将很难做到像柳比歇夫一样如此自律,你很难坚持时间记录、总结与分析。
柳比歇夫在年轻时,就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善于统计,通过计算得知,为达到目标,需要比常人或现在的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开始找寻方法。
三、如何达成目标?
除了超凡的智力、人格、钻研精神等先天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他采用了时间统计达到了高度自律。
(1)对时间进行日、月、年度的记录与总结,制定月度、年度及五年度规划。
记录:用极为精简的语句记录每件事的起止时间,误差不超过五分钟,计算每一天用于工作的纯时间,根据精力合理安排时间;
总结:睡前用简短的语句总结,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等各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不断的完善时间统计来进行自我研究和试验。
规划:对照工作效果、时间分析成果,对自己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做计划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合理的月度、年度与五年计划。
(2)分类汇总,建立体系
柳比歇夫视分类学为至宝,使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凡是他碰到的东西都想加以分类,把异同程度确定下来,这些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他的头脑中,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海中找到这些材料。
(3)制定并遵守规则
柳比歇夫根据自身的工作,身体情况总结了几条规则:
(3—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3—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3)累就马上停止工作,休息;
(3—4)不同内容的书籍交替看;
(3—5)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10小时左右);
(3—6)累人的工作与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4)持续输入,定期输出
柳比歇夫拥有渴望求知的天性,他不膜拜任何一个权威,他认为他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他一直用批判性的思维思考。哪怕在他77岁时,一年仍保持57本书籍的阅读量。他写很多东西,做摘要并与人分享,毫不吝啬的花大量时间回复陌生人的来信。
四、每时每刻记录时间那不是机械呆板?
(1)享受生活的乐趣
柳比歇夫不是禁欲主义者,他也从事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与朋友相聚等。比如某一年他统计的娱乐共65次(清单上面列举了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博览会),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
(2)理智与道德并不矛盾
柳比歇夫对物质需求是简单的,不在乎旁人的看法,衣着寒酸。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用到竞争攀比上,满足虚荣心上,烦恼怄气上,伤心难过上。
亲人的离去,工作中的挫折也会让他分心,但他知道那些消极情绪于事无补,只能选择理智的对待苦难。虽然儿子的死,让他伤心了很多年,但他选择有克制的痛苦,即使伤心难过也没中断计划,照常进行时间统计。
我认为,柳比歇夫一生的奇特性,就在于他把从未终止的时间统计法看成是自然现象。对他而言,时间统计法已内化为像吃饭刷牙自然而然的习惯,他在每日每时中感到轻松满足。他并非刻意的坚持,而是在自我克制中感到幸福。
这种方法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也许会效仿他的时间统计法,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只有目标清晰,才能利用好时间。我们常爱犯的错误就是用看起来的勤奋来掩饰自身的懒惰,懒于思考,依葫芦画瓢,把方法当成指标,结果导致收获时没有成果收割,劳而无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