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6089|回复: 0

《孔子传》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7 08: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给老梨安利吾九殿的《成为暴君之后》,西幻文,正剧风,特别考究!!!这个充斥骑士浪漫的故事里,有荣耀,有荒诞,有天使,有地狱。猎巫,冶金,预言,属于中世纪的词语在这部小说里出现得恰到好处。群像戏写得很棒,叔父是我的意难平!如果你偏爱史诗yu传说,请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小说。
  《孔子传》读后感---文/点婷妈杨燕秋
  开始看到《孔子传》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重新认知孔子思想价值的手边书,不了解孔子,何以了解中国,不理解孔子,何以理解人生,深深感染着我。每个人都需要体验一次精神上的流放。翻开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孔子传》,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的开始。
  用心读《孔子传》这本书让人获益匪浅,本书主要从孔子人生的几个关键阶段入手,分别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不逾矩”为题说开去,讲述了孔子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年所经历的人情世故,尤其是个人在仕途上的起落以及思想形成的过程。
  作者从大历史说开,从小事情展开,用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孔子以及其主要弟子的一生,读来令人顿生感慨,心绪久久难平。
  如作者鲍鹏山他说的,这书是写给一般读者读的。按孔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经历展开叙述,通过适时引用《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孔子家语》等书中的有关记载,多侧面、立体地为我们呈现了孔子言行、性格、思想、人格魅力及政治主张。
  本书在这里从认识孔子、阅读孔子和理解孔子为出发点,借助于《诗经》《左传》《史记》等名篇的权威记载,对于孔子圣贤的世祖,英雄的父亲,父亲母亲郊外野合才诞下的自己和他如何率领众多学生传道授业的生平经历以白话文的形式加以详细阐述,阅读起来没有一点困难。
  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隔着2500多年的悠悠岁月,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和遥远。三岁丧父,“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和他的三千弟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写下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厚度,2500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那么高大尚。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们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
  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我们每天早上听早课,蒙赖之家平台欣妈在讲易经之前就和我们先给至圣先师孔子行三鞠躬礼,就是不要忘了圣贤的教诲。
  孔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言论和思想早就渗透进了中华民族两千多来年的发展轨迹,我们的日常行为与思路、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深深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之前一直没有了解过孔子相关的平生,对于孔子的一生却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甚至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零碎的精彩语句。
  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用白话的解说、现代人的视角、更有一些流行的比喻,生动展示了孔子一生的抱负,让大家清晰地看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之处。
  在教育方面,孔子采取了探讨和互动式的私塾问答与思辨,也是不受当政权力左右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体现。
  在为人处世方面,孔子开创了君子之道,并讲求社会的次序,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自身的修养。
  在治国理政的方面,他主张仁政爱民。而贯穿于其思想的精华是中庸之道,并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做事不走极端,根据实际情况有灵活的对策,书中许多简短而寓意深刻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证。
  在说到道德方面,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
  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孔子还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据《左传》《国语》中记载,当时人物应答之辞,也常引“诗”“书”,他们交接用“礼”,卜辞用“易”。可见当时至少一部分的贵族,是受过这类教育的。然而在那个时代,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这样的教育。
  而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的宗旨,“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大招学生,不论他们地位贵贱,只要是主动地给他一点见面薄礼的,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典籍。
  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告诫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要求把学习和思想结合起来。
  当我读到孔圣人年过五十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鲁国去周游列国,且这一去就是十四年,我心中总是充满了莫名的伤感和对圣人生逢乱世的怜悯,那种颠沛流离的画面定格在脑海,许久不散。在读到圣人晚年先失老妻和爱子又失爱徒时,我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古人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圣人的晚年心志苦了无数次,筋骨也不能大动了,但仍然换不来盛世。所以圣人很多时候比我们一般人不宁弱小、软弱,还需要关怀。
  当孔子与弟子进行“零距离”的平等交谈,他不以权威自居,不摆专家架子,没有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师道尊严,在这个交谈氛围中,弟子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我就想到3.15-17日我在深圳三晚都是住在育心经典总部里的,赖老师有很多弟子,我也就其中的弟子,一些师姐也在总部住着,第三晚天气暖和有蚊子相伴,赖老师因为我们还有几位弟子在总部住,他也陪我们在总部办公室住,(现场临场还分享)。
  回来到聊孔子,孔子的很多主张,在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后,很多东西依然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也是人类社会不太容易实现的理想。不禁会让人想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当下的知识早已经远远高过古之圣贤,但我们的思想却远远没有达到古代圣贤的智慧或者境界,是什么缘故?
  人的智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和渐悟的。孔子的一生绝对值得每一个人去好好研究一下,其思想依然有无与伦比的闪光之处。我想,作者在此书中选取的言论和故事尤其适合当代人的学习与反思,也是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又合乎情理的孔子。
  我是3.15去的深圳参加育心经典总部的活动,在去和回来的动车上都在看《孔子传》,经常是看得忍不住热泪盈眶,想到赖老师为推广育心经典国学,编教材,录音频,十年磨一剑,可谓呕心沥血,赖老师的心是向众生的。
  在昨天,赖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家人亲人的不理解,就是说赖老师露富,让人看着听着想着都不是滋味。赖老师说,我没有露富,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每件事情,每个人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而不做真实的自己。
  赖老师还说,我露的最多的是我的学问,我的修养,我们的事业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受益其中,但别人是不是珍惜,是不是参与进来,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在家里,女儿婷婷也会一起看看,也说看不懂,但能看下来。
  在读《孔子传》的过程中,常常和女儿交流,大家知道孔子姓什么吗?婷婷在我引导下,知道了孔子姓子,晚上睡着要我也讲孔子的故事给她听,常常我刚开始讲,她就接着把后面要讲的意思帮我说出来了,她们学校也买了论语这本书,一次班里同学们说子路是一个词语,婷婷说是孔子的大弟子,同学们还在笑话她。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坚持育心经典,就是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生活中很多人是看事情太片面。很多人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正确的,我身边的亲人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只有深入了解,才会明白这是师父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引导更多人走向幸福生活。师父真是太不容易了,也一直没有放弃任何人,即使是面对那么多的不理解,有些甚至是诽谤。
  赖老师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遇到,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和使命感,不是心怀天下,早就倒下会者放手不管了。
  这让我想到赖国全老师学说集的超越圣贤说(有书的家人可以翻阅一下)。
  常怀感恩之心,常行付出之事。为人只做付出者,不找他人计报酬。斤斤计较都是错,万种算计皆是空。用心领悟。
  采编:魏淑云 整理:徐敏 发布:陈桂丹

《死在婚礼之前》平淡生活中的虐文对我来说才最虐,整本书的体验观感就像是,受和你面对面的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他和攻稀疏琐碎的日常,可是当你觉得很甜的时候,你突然想起他已经死了之后深深的失落感和惋惜,文章的描写让我不止一次的感觉是出现生活中的人的故事。(注;本篇故事没有原型)。“别急着喝汤,等我在孟婆面前强吻你”“新婚快乐”(总之就是一句话冲就完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7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