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3091|回复: 0

《未来简史》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4 08: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也推一篇文,是片尾同一作者fox写的,叫 杀戮秀 。我喜欢它的一点是它的文笔真的非常好,语言文字特别有张力!还有就是世界观也满新颖的,主角二人感情线也水到渠成,很自然(是那种绝对信任,强强并肩作战,我守护你你保护我,可以将身后完全托付给对方的爱!) (但这篇文世界观实在是太黑暗了,而目有一些血腥场面,主基调有点压抑,可能会引起人的不适,up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观看)
  《未来简史》读后感
  原创: 杨梦圆 点滴积累365天
  本书开篇就以令人惊羡(同时也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确指出,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甚至可以说,这本书比他那本了不起的《人类简史》更具可读性和重要性。
  人类的新议题
  过去人们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痛苦,估约有数百万人死于饥饿、流行病和暴力。但在第三个千年之际,人类突然意识到一件惊人的事。虽然多数人很少想到这件事,但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当然,这些问题还算不上被完全解决,但已经从过去不可理解,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转化为可应对的挑战。我们不在需要祈祷某位神或圣人来解救人类,而是已经非常清楚怎样预防饥荒、瘟疫和战争,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比如天花,因其传播速度快,无法治愈,在以前人们拿它束手无策,而现在它已经被宣布是第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天花有一个血亲,名叫“牛天花”被它感染一般无事,在过敏体质里面可能会身体上出现红痘,并不致命。而天花这种病毒一旦被感染便不会再次感染,只要在小时候接种疫苗就好,这样人们就可以宣布它已被消灭。
  现在人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温室效应、如何治愈癌症、以及如何可以活得更为久远。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过去宗教代表一切,法老、神职人员说出的话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而到了现代社会分化出人文主义。
  首先是自由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永不重复的一连串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照亮世界,为这个宇宙增添色彩;
  其次出现了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责怪自由主义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他人的感受。没错,人类的体验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但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的价值都不比谁小;
  进化人文主义者则认为冲突是福不是祸,能够促成自然选择,推动进步。毕竟,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优秀,而在人类体验有所冲突时,最适者就该胜出。
  人文主义相信自己的“感觉”,于是我们在现代契约中虽然得利。却无需付出代价。我们不需要有神来限制我们的力量、赋予我们的意义,只要相信顾客和选民的自由选择,就能得到所需的意义。
  智人失去控制权
  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等同为数据模式,也就破坏了我们的主要权威和意义来源,带来自18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宗教革命。在洛克、伏尔泰的时代,人文主义认为“上帝是人类想象里的产物”。但现在数据主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道:“没错,上帝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但人类的想象力是生化算法的产物”在18世纪,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到一边。而21世纪,数据主义则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旁。
  1、科学正逐渐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个人想象场景
  1、未来人们无需各地奔波,戴上头盔,将自己的意识传向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自己完成各种工作。附加能力有可能是根据每个人头部的3D扫描图生成每一个人头部,这样机器人将和人无任何区别
  2、现在有句真理,医生无法医治自己本身,而未来的所有机器人可以自己修理自身一切问题
  3、在法院上所有人都将成为机器人,而它们可以引用一切法律条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谁的机器人更为完善(伦理方面的考量)而媒体机器人会把本次审判过程以最优美的语句广而告之。
  4、机器人可以完成一切人类所做工作,而我们只需要买一台机器代替我们去工作,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当然更为实际的是一个公司可能一个人都没有,企业创始人只需购买几台相应的机器,就可完成现有一切工作,我们将无事可干。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比如把自己的器官全部升级打造一番(包括大脑)这样至少不至于失去竞争力
  5、我们的专注力将会通过技术得到无比提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绝不会有任何其他想法(这项技术在十年前已经实验成功,只不过时间只能维持二十分钟左右。而且因为伦理关系目前只会在实验室出现,暂时不会普及)
  书中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欢迎探讨交流。

2021我看过最喜欢的一篇是《要你寡》。[星星眼]唯一一部发了2次空间安利的小说!!!是一本画风不同的古风赛博爽文!以我十多年的网文阅历来说,真的就是看的时候一句话都不愿意跳过,剧情节奏紧凑,主角全程智商在线。看完真的不会觉得它太长,只会觉得:怎么就完结了完全没看够!安利给看到这条评论的姐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9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