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044|回复: 0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07: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稚楚值得拥有姓名!楚楚的书都超好看!《BE狂魔求生系统》《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和《可爱过敏原》简直比贺朝夫斯基的《背影》还绝!《营业悖论》真的很顶!听觉yyds!看《人设》和《营业悖论》的过程中我直接直呼“救命,我还能再磕一万年!”绝到我狂写800字作文就为了给朋友安利!而且稚楚和她的书们三观比五官都正,每本书都有一种很浪漫感觉,他们值得拥有姓名!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原创 惜真精雅 漫步成长
  每次看一本书之前,我都喜欢先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写这本书的一些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巨头之一。阿德勒三岁时,弟弟去世,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差点死掉,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他后来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更不得了的是,他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了9年,成为了一代心理学大师,最终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个体心理学”。
  全书的理论,都是他通过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关于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写就的。
  全书的核心观点是,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遗传等先天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合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合作中。
  01
  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WHAT)
  自卑感与优越感的来源: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一定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一定想超越自己,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是因为有人类的最底层的情感在推动着我们:自卑和超越。
  阿德勒对于自卑与超越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阻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大家有没有觉得看到这句话,像打了鸡血一样,自己产生的一些自卑感,原来也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正确运用这个自卑感,还会激励我们。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愤怒、眼泪、道歉都可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错误看待自卑情结的表现:
  由于自卑感会让人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会通过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去释放压力,补偿自己。这种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比如有一些不会解决问题的小孩经常用哭鼻子和抱怨来赢取别人的关注。
  作者让我们正确看待自卑感,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关键是你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卑感。我自己的感受是,自卑感其实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个中性词。人无完人,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多少对自己某些方面不满意,从而产生自卑感,如果我们不抗拒新问题的出现,合理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它其实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是,优越感。
  追求优越感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是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个生命的意义决定了优越感的目标是什么。有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化后,个体的生活模式、行动都会为此目标服务。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些人后来做了医生,是因为从小就见证过死亡,也许发生在他的父母身上,死亡给他们留下了恐惧的阴影。他们想努力对抗死亡以改变这个状况,于是立志要做一名医生。
  作者建议大家树立看待优越感。也就是要设立有意义的优越感的目标。那什么才算是有意义的优越感的目标?
  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总结下来,自卑感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心态,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自我成长的轨道上飞奔。
  02
  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超越?(HOW)
  个体心理学强调童年的经历,经过一些想法上的转变,实际上是可以消除消极的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经历,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比如,一个人从小就比较穷,童年不快乐,那么他就真的注定长大后也会过不快乐的人生吗?不同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命运。“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那我自暴自弃了”“我小时候生活这么苦,长大后不能再继续这么过下去了,我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个幸福的家庭,让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幸福的童年。”第二种解读,就是通过创造性解读自己的经历,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自身以后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03
  如何在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意义?(HOW)
  在阿德勒看来,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三大类问题:职业问题(我与地球的关系)、人际交往问题(我与他人的关系)、婚姻问题(我和异性的关系)。
  这三大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合作问题。就是与他人建立合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只想着自己,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合作方上。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是一位好员工,在朋友中是一位好朋友,在婚姻中是一位好伴侣,能同时做到这三点,那就实现了人生的真正的意义。
  拿婚姻问题来举例,丈夫和妻子不能过多地介意各自在家庭中的分工,这可能是由于文化属性决定的,而是要建立平等的合作。基于这个原则,要主动给予对方关心,而且你关心对方的程度要比关心自己的程度还高,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合作。
  这本书到现在已经有100年了,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就更倒逼着自己追求超越自己,超越阶层,在追求着一个自己都没有特别明确的人生意义,有时候焦虑时,停下来会问问自己,我这样做真的有价值吗?这样我真的会幸福吗?
  阿德勒给了我们一个强心剂一样,让我们不再孤立地看待个人的得失和意义,而是个人意义没有价值,要建立在与他人合作中,将眼光放在更大的价值体系中,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员,去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国家或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
  记得之前读曾国藩传时,曾国藩教育科举落榜的弟弟也是用这种衡量方式。曾国藩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科举落榜的弟弟写信给他,抱怨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好,个人仕途实在坎坷,曾国藩为此痛斥弟弟:男子汉不应该将目光放在个人的得失上,应该时时刻刻想是否对政府做出了贡献,下一年争取考中,为政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7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