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511|回复: 3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6 1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末日乐园》,略烧脑,涉及丧尸等末世元素,作者的想象力惊人,剧情走向天马行空,有意思的悬疑设定分布比较密集,我看的时候会顺着结果摸回去找细节,会让你体会到深深的《后怕》的感觉。不需要看完全本,看完虎头部分就行,我个人预感到后面会是蛇尾所以没有看了,但是几年来都为前段部分剧情的精彩而忍不住一次次地重温!!
  ——读《昆虫记》有感
  北京四中初中部2017届初一7班 张雨萱
  其实,要不是因为学习了《绿色蝈蝈》这篇课文,我还真不会仔细地把《昆虫记》再读一遍。尽管小学时,曾把它作为推荐书目推荐给我们,老师再三要求我们阅读,可不管我以多么期待的心情去读,还是摆脱不了一群虫子满地乱跑的惊悚场景。但这次再读时带着对法布尔生平的一些了解和课上对文字文章的分析,我终于有了新发现。
  首先,这绝不是什么科普性的“虫子大宝典”(尽管也有一些科学性的描述),其次,整部书到也没什么情节可言。(好像是把一个个小故事编在了一起一样。)就是这种奇奇怪怪的体裁却让我产生了 别有新颖的感觉。每当读到池塘边草丛中那些欢脱的小虫子,我总能联想到一位中年大叔举着放大镜、穿着小马甲、带着一种天真的孩子气蹲在地上“与虫共舞”的情景。在他看来,虫子们是他工作时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也许“荒石园”的虫子们认为这位不知姓名的巨大生物也成为了它们世界中共同的朋友。法布尔还是法布尔,虫子还是虫子,可是当这两种生物在“荒石园”相遇时,摩擦出了最闪亮的火花,也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现在想想,连法布尔和虫子都可以成为挚友,那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矛盾又算什么呢?也许矛盾的产生就像我们把虫子的缺点、短处放的太大,以至于把它们最开始的那份善良、单纯埋没的太深太深了。久而久之,一种不良印象占据了我们的脑袋,所以赶快清理我们的大脑,还虫子和那些被误解、被批判的人们一个清白吧!
  点评:从“一群虫子满地乱跑的惊悚场景”到彼此都认为是“朋友”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这次读书是真的“读进去了”。小作者自诉“带着对法布尔生平的一些了解和课上对文字文章的分析,我终于有了新发现”,可见读书确乎需要一定的引领。在引领之下,有自己的发现“法布尔还是法布尔,虫子还是虫子,可是当这两种生物在“荒石园”相遇时,摩擦出了最闪亮的火花,也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进而有了“赶快清理我们的大脑,还虫子和那些被误解、被批判的人们一个清白吧!”的独立思考和呼吁。我们为她的收获真心高兴。小作者语汇丰富,语言流畅,思想表达自然而鲜明。(北京四中 黄丽娟)

《将进酒》真的好看,看完那一阵我真的每次都靠臆想来苟活哈哈哈哈哈哈,真的有那种看完还会想看,再次看完之后还会想看他们爱情线的续写,然后以至于我走遍贴吧、老福特还有微博去看他们的续写,还有很多牛批大大画出来的牛皮的画,至于选一些人去代入还真的没有。不光是兰舟和策安,里面无数个角色非常鲜明,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配角很多的文,但是这本真的每个人物都让我记在心里,还有里面的场面十分宏大,最应该表扬的还是唐酒卿,真的爱她,太会写了,写写她能让兰舟在我心里感觉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人,《南禅》也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6: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法布尔不仅仅写了《昆虫记》

  北京四中初中部2017届初一7班 朱家瑞

  法布尔一直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每天拿着放大镜,穿着破大衣(因为很穷),到园子里观察昆虫的老头。而读了法布尔的传记,我才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比较全面的法布尔。

  法布尔早年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了,这是我在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仿佛他一生下来就很老,就已经在孤独、平静地研究虫子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谁没有壮志满怀、敢想敢做的青年时代呢?法布尔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后来又立志要在大学里讲课,还自学取得了物理、数学、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甚至还有个“工业化学梦”。这都说明了法布尔的能力特别强,而且是个很能学习的人。他积累了这样丰富的知识,具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但他却确定自己最终要做的事业是研究昆虫。这的确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让他在一个乡下园子里干上几十年的,如果这能让一个人感到发自心底的快乐。拥有很多,却能投身于一种默默无闻的事业,这让我欣赏。

  除了他的巨著《昆虫记》以外,我特别欣赏法布尔的一点,就是他在思想比较保守的19世纪,给女大学生们不定期作了一些自然科学讲座,吸引了许多人来听课。这更让我觉得,法布尔的眼界和思想是十分开阔的,精神特别纯真而高尚的,是没有那些宗教界人士的龌龊思想的。他能不顾外界看法给女大学生开讲座,更能远离世俗名利在乡下潜心研究虫子——他是一个真正为了自然科学、真正为了研究事业的人。

  点评:“文如其人”有时候并不准确,读一本书反而会对作者产生误会。小作者最初由《昆虫记》感知到的法布尔是“一个每天拿着放大镜,穿着破大衣(因为很穷),到园子里观察昆虫的老头”,“仿佛他一生下来就很老,就已经在孤独、平静地研究虫子了。”这种误会源于从书中所感受到的心态的平静和学识的分量。而当误会消除、了解作者的真相时,法布尔众多的出色才智与其最终的选择的对比给人更深的震撼,而起思想的纯真高尚恰好为这种选择做出了解释。对这样的人,我们由衷佩服。小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不乏幽默,令人读之生喜。(北京四中黄丽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6: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执著与成功

  ——《法布尔传略》读后感

  北京四中初中部2017届初一7班 宫梓铭

  看看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成功的条件都有执著。假如你有了一切一切的条件:智慧、机遇、灵感,但没有坚持下去,那么你离成功,还是太远。

  法布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昆虫学家,但是他的经历不可不谓悲惨。小时候的老师常常不能教书,后来家里又是多次搬迁,无法正常完成学业。但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法布尔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个老师。后来又被教会攻击,经过了一生的跌宕起伏,法布尔终于来到了他的归宿:荒石园。也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他一生的结晶《昆虫记》。

  法布尔的一生没有成名的喜悦,没有放逐的悲伤,没有成书的快乐,也没有被遗忘的凄凉。仅仅是一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心愿。只是执著地干自己的事情。想想其他的伟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爱因斯坦,一个伯尔尼专利局的小科员,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执著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与研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还有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但是却是艺术界的一代宗师,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着高远的追求和执著的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当你走在通向成功宫殿的路上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准要带上“执著”这块石头,它可以帮你走过最后一个悬崖!

  读了《法布尔传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法布尔一生中只有六年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在他去世后,却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昆虫学家。我认为,他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成名,但《昆虫记》也实现了他一生的价值,体现了他一生的执著。——谁知道这本书给予了多少人帮助与引导呢?

  点评:由喜爱一本书而去探寻一位作者的故事,由探寻一位作者的故事,进而真正懂得了一种精神,学生读书的理想状态就是如此吧——由一扇窗而感知天空的深邃。在写法上,本文错落有致的句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北京四中黄丽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1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