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兴奋地从大V店买来了蒋佩蓉老师的《给孩子一个间隔年》,迫不及待地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
我觉得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和年龄下读书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满妈要分享的感受可能会跟你读完这本书不同~希望你喜欢这个角度看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蒋佩蓉老师同林为千先生2014年从中国离开,决定给自己和凯安一个间隔年。(间隔年(Gap Year)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摘自百度)。满妈定义就是给自己放一年的假,或者是用这一年的时间调整一下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重新去看世界,重新给自己充电,给一个时间让自己修整一下。)其中我最喜欢蒋老师写的“自序:告别,是为了再出发!”间隔年,好像是乐曲的休止符,而乐曲因休止符而变得更动听。
从书中的内容来讲,这本书好似一本游记,上篇记录了他们一家三个人在北美用了40天经历了十几个城市,而下篇讲述的是40天左右在欧洲和中东几个国家和城市的经历。蒋老师不太擅长写游记(哈哈,满妈也不擅长,打动我的是动物和人物,不是风景。但这个不用纠结,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写不同的题材,有自己擅长的就可以了),但里面的照片记录下来他们行程的点滴事件,猜想以后这一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精神之旅。蒋老师给自己设定的这个间隔年的目标是“3E主题”:感受上帝、享受休憩、邂逅美好(Experience God, Enjoy Rest, Encounter, Beauty),在书中的每个章节最后,蒋老师也都以这三个主题作为结尾,跟大家分享在这一天的游历过程中,她是如何感受上帝、享受休憩、邂逅美好!(我不是个基督徒,但是我敬畏有信仰的人,也很尊重每个人的信仰。) 这样分享每天的感受,让我觉得更像是祷告或者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帮助化解和梳理负面情绪,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则可以换作冥想,对于理清思路会有很多帮助!
好吧!来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吧!
关于情商
蒋老师是个情商很高的人,对于自己的情绪起伏很有意识。行程中难免遇到些突发的小事情(好像天要下雨、赶不上车、行程的每个人想看的东西不同、想同朋友联络等等),这些破坏心情的小事,在书中蒋老师并没有说自己对这些事情根本不在意,而是描述了自己纠结的心情和如何跟这些负面情绪做斗争。我们通常说的“情绪管理”中第一步就是识别情绪,意识到自己情绪的起伏、还能找到情绪起伏的原因、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学习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事情会触动我的负面情绪,给自己一个cool moment,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情绪管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识别他人的情绪,还有如何教会自己的孩子识别情绪和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情绪出口等,这里就不赘述啦!
关于旅游
我不是个爱旅游的人,因为找旅游攻略很麻烦,我又不是太爱看美景和吃美食的人(好吧!我就是很无趣的那种人),不爱美景也就不太爱照相,还是个路痴!到处游览,太阳会很晒啦!或者遇到下雨走起路来就很麻烦!住的酒店不干净也会让心情很糟糕……我原本以为可能只有我才觉得旅游如此麻烦,看看蒋老师的旅游才发现,旅游对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旅游大多是为看风景、学历史、体会人文、感受文化的差异、还有就是品美食~世界这么大,大多数人都想出去看看!当然,它是件辛苦的事~
读这本书的又一个小发现,大家知道景点秩序不好,很影响心情!原来以为只在国内有这样的烦恼,原来欧洲的旅游景点也一样有很长时间的安检和秩序混乱的情况!
关于焦虑
引用蒋老师在自序中一段话:
“休止处无音乐,但休止却可以孕育音乐。
在希望音乐中休止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莫扎特恰当地运用休止符,将一位音乐家谱写的平庸之作改成一曲天籁之声。把我们的生活比喻成那些音符,如果缺乏有意识的节奏和巧妙的布置的休止符去表现其中的高低起伏,让生活中高音的部分显得高亢,低音的部分更能唤醒深深的愁思,那么,我们的生活之声就成了背景噪音。
中国乐器,例如:古筝,在宫廷中常由女性演奏,没有什么节奏和休止符。古筝音乐听起来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没有开始或结束。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我们中国人所倾向的生活方式。
我发现自己害怕休整期。在休整期里,我会因为懒惰而满怀负罪感,为碌碌无为而终日羞愧。好好享受安息日与有步骤地生活当中安排一段修正期,对我而言,仍是艰难的一课。我为自己留出了时间,但仍要与我的负面情绪做斗争。我开始发掘内心深处的欲望,这帮助我开始享受休整期,不再担忧是否会和人生脱节。”
满妈想分享的是我对休整期和甚至是短暂的旅游都有深深的焦虑、羞愧,我经常跟我的负面情绪做斗争,这样的焦虑无法让我好好享受旅游和空闲给我带来的快乐,而是我总是担心我错过了什么?或者自己今天没有进步!这样的焦虑会让我焦躁不安,基于想回到原来工作的节奏中去,就好象是一种体制化…。。.只有在忙碌中才能击败焦虑!它对我来说非常艰难的课!但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战争!也是化蛹成蝶的过程!
忙碌的你要不要也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