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990|回复: 1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9 15: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去看罗再说!张力呜呜呜我直接吹爆 《好生开车》和《合法违章》都是我的都市文top!!!《差三岁》校园文 年下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那么少人知道呜呜呜 还有静水边/木更木更 的文《 岁月间》真的太温柔了 看完好向往苏州 《有名》娱乐圈文 两人因为一点点原因需要cp营业 但是还要比谁更敬业 我直接嗑拉了!!!顺便再推一下《彩虹琥珀》美人攻超香的好么。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读后感
  松居直老先生的书我有好几本,不知怎的唯独这本一直未曾拜读,在蓝鱼书店偶遇,承蒙老板慷慨借阅,激动翻阅果然受益匪浅。
  为什么要从孩子出生时就要开始亲子阅读呢?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想让孩子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借此让孩子多认识些字?来看看老先生的观点吧,“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亲自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语言。”
  面对如浩瀚海洋一般的图画书世界,父母们不知如何选择,或是已购绘本却不知如何开始共读,不妨看看这本书,松居直老先生用最亲切的语言介绍着你想知道的关于图画书的一切。若无时间,不妨通过我的概述先一探究竟吧。
  一、关于如何选择绘本
  首先,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我们在最初为孩子选绘本时,总会去买一些色彩鲜艳的交通工具和动物的图画书,正常地认为这些就是给孩子看的,但这些书往往色彩过分夸张,外形欠缺棱角,表现得太过甜腻柔和,当动物人物都被刻画地像玩具一样可爱,便无法感觉到动物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和美丽的外形。而事实上,幼儿应该看的是可以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确认“事物”本质的书,因为,即使是幼儿,也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
  老先生介绍了一本最理想的认知动物图画书,《动物的妈妈》
  动物的妈妈如何背小宝宝呢?衔、抱、跟等和身体接触有关的字,搭配上正确、生动的插图,孩子看了,能和自己经验相结合,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想来,悠悠一周岁左右偏爱的似乎也都是表现比较生动真实的动物绘本,像《打开打开》《起床了起床了》等,网上大红的《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不知为何却总是引不起她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这套书中的小动物们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按理应该会很受偏爱呀,可能那时候的悠悠就是喜欢真实的动物,直到满了两周岁后,自己开始经历刷牙,穿衣等生活细节时,才开始比较喜欢看这套书。
  其次,用图画讲述故事
  大人在看书时习惯通过文字来了解内容,而孩子却从完全不同的方向进入图画书的世界,通过图画中的细节,设法找出画里的含义,故事的主角,在脑海中创造出一个故事中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通过文字来理解语言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将语言变成画面的能力”。广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中,有不少是大人觉得很不起眼的作品,包括我自己,很多书我仅凭自己的感觉觉得颜色好暗,或是画风怪怪的,悠悠肯定不会喜欢,但实际上却深得喜爱。
  为什么呢?原来“画得可爱”、”颜色鲜艳美丽“不是图画书插画的必备要素,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形”重于“色”,“形”才是讲故事的主角,有时,没有色彩反而更容易表现故事的内容。老先生推荐的《好脏的哈利》,就只使用黑,绿,黄三色,并不活泼明亮。
  这本书悠悠大概1周岁半开始看的,当时她可能并不了解具体的故事情节,却非常喜欢这本书,她每次看都会和爸爸把画面中的每个细节一一讲一遍,这里有什么,那里有什么,津津有味地看很久,这就是图画的魅力吧。
  另一本《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我虽然很早就听过,但是就因为画面没有那么美丽我一直没有给悠悠看过,直到最近才给悠悠借了这本书,果然,5本书中就这本是反反复复要求听了很多遍,边听边乐,我心中也是默想“乌漆墨黑有这么好看吗?”事实上,就是这么地有趣!
  当然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图画书通过文字将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简单说明后,用“生动活波”“历历在目”的笔调叙述,使人读过文字后便能在眼前浮现一幕幕的故事画面,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书中推荐的《古利和古拉》,
  我买了一套回家后稍微翻了一下,自己实在不是特别喜欢,书架上搁置了好久,想想老先生极力推荐肯定是好书,才拿出来给悠悠看,没想到,悠悠又特别喜欢,原来书中的有节奏的如儿歌般的语言正是幼儿的日常用语,直接按他们的想法来叙述,”可以煎一个跟月亮一样大的荷包蛋“”可以做一个从早吃到晚也吃不完的蛋糕“,一边听一边就能想象书中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咋一看,大人觉得有点夸张,却能使孩子产生共鸣。
  二、如何与孩子共读绘本
  1,亲手养育,抱着孩子读书
  有时自己很累很忙,孩子又缠着自己要讲故事,真希望电视里的讲故事的叔叔能帮忙安抚一会孩子,可是孩子却不同意,“难道电视里的叔叔讲得不比妈妈好听吗?”“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每晚抱着悠悠给她读故事的时候是最幸福的,图画书在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发挥力量,亲密的亲子关系,彼此信赖的保姆与孩子,以及孩子之间的友情,都能使图画书发挥最大的功效。孩子自己带,不假手于他人,才能在抱起孩子的瞬间感受到为人父母的重大责任,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大机会。
  2,念图画书给孩子听,不要剥夺读书的乐趣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选择有趣生动的书读给孩子听,孩子又高兴又满足,父母也能随之获得喜悦,亲子之间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有时父母们想通过图画书帮助孩子早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是他们无法轻松地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了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如果要求孩子自己看,就算是已经识字的孩子,大多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干巴巴地念,那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别说乐在其中,基本不太可能去了解书中的内容,孩子的人生经验有限,如果大人能参与其中,阅读时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这种语言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对孩子心理和智能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有时父母喜欢在讲完故事后,炮轰孩子一大堆的问题,这样孩子在看书的时候还得小心记住许多细节,否则等下无从回答,这样看书怎么可能快乐呢,放下问题,放下教育,就和孩子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单纯而快乐。
  3,父母的引导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自身的示范行为也很重要,父母爱书,孩子自然会亲近书本,当然从小牵着孩子的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也很重要,总之言传身教,我和悠悠爸都是爱书之人,家中也是随处有书,闲来也都爱翻阅各种书籍,悠悠受我们影响,自己也喜爱在小书架上随手翻翻新更新的绘本,不需要我们催促,自己就会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松居直先生书中的内容当然远不止这些,书中还有根据根据年龄来选择绘本的建议,最后还附有他最喜爱的50本图画书的清单,大家不妨一读,不管你的亲子阅读处于策划阶段还是已经实践中,这本书都将成为the perfect guide。
  个人拙见,就当抛砖引玉,其实老先生的观点很简单,have fun and be happy! 乐在其中!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08: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合格的父母——《幸福的种子》读后感

  幼儿园里有《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无数次送孩子之后,我有一种想拿回家看看,之后马上还回来的冲动,但幼儿园有明确规定,这个读书角的书不能借阅。前段时间我把这想法也曾向爱人透露过,他说你可别丢那大人了,我一定给你买一本。我有“贼”心,没有“贼”胆,此事做罢。没几天真的给我买回来了。

  慢慢的翻阅了这本书,只能说受益匪浅,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其实一直以来都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我也经常给孩子买书,同时我发现我买书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孩子应该看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我自己以为我是从孩子的心理去考虑她想看什么样的书。但是说实话,每一次给冒号买书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次我觉得她会喜欢的书,她却没什么兴趣。每次去书店都是挑三拣四,我也就慢慢随了她的想法。我只是负责掏钱的,其他不管。

  书中谈到:握着孩子的手念图画书,“电视机里的叔叔不会抱我,我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这段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让我深受感动,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个男孩的幸福模样。殊不知,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书和故事,还有一种情感交流分享的期待。

  亲子阅读不止是“书”,而是亲情。当孩子偎依在你怀里,一起分享故事的时候,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只有与孩子才能真切的感受的到。

  书中又谈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充分享受了图画书乐趣的孩子们,不久将进入下一个读书阶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得其乐的阅读,有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从旁协助。读书不是赛跑,不能以快慢来决胜负,如果母亲心急或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父母一个劲而的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样,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齐读书的快乐气愤,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总之,对孩子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平常,我们都能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投入享受到与孩子的相处中。然而一旦察觉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的差异心理就不平衡了。

  重要原因就是耐不住自己的“面子”。当你打乱了自己孩子发展的节奏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我们就已经在潜意识中给自己的孩子判了不及格。关键是:不及格的是孩子,还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一直在场的我们?凭什么只是敦促孩子呢?为什么不躬身反省反省自己——比如:我与别的父母的差距?怎么能凭着一种现象正如上述所说的“快”或“慢”否决自己孩子一直以来的努力进程?

  所以,在书面前,在任何事情面前,我们做父母的要静心,要理性,努力做合格父母。(文/王海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8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