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3619|回复: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8 14: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酒卿《将进酒》我!无法言语!古风人物群像硬核权谋我爱死了 看人性看争锋,看众人众生荒唐或传古的百态人间,先生与那一场春三月真的是我的意难平。其实我很多知识都是从网文男主那边学来的,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和待人处事,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总裁文啊啥的,其实大的文真的可以学习,学习骆闻舟的正义,费渡的细心,顾昀萧萧而立的君子骨,当然还有很多xing知识…。
  道德准则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直到成年后的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基本原则。这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所认可之行为的可能性。这个主张当然有其真实性。无论奖赏是糖果、玩具,还是延长体育活动的时间,在眼前晃呀晃的奖赏的确是良好行为的有力诱因。
  但警惕为了“成效”而患了这种“奖赏症候群”。比如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大多数人无法抗拒这类现象,孩子们的取悦会让你自我膨胀。让人这是最完美的状态。但为父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许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悦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选择大学和主修专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不过,至少他们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最近很流行第四阶段的思维。参与制定规则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这是一个承诺投入的原理,当自己从一开始承诺愿意去做(必须是真心的),就会努力去遵守承诺。但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是必须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小说中,阿坦克斯给他女儿斯各特一个忠告,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
  身体力行,是一种体贴,亲身去体验对方所需要的付出。做出来比说出来的态度更有说服力。我试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看到我所秉持的观点。
  第六阶段思维范例
  能过独立思考和行事,不为他人和社会的观点所左右,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但如果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在思维上从未独立思考过,那么当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圣雄甘地(Gandhi)没有遵守规则,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也没有遵守规则。英勇的劳工领袖们打破了规则,帮助其他劳工。
  他们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取悦他人,或是规则;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死在婚礼之前》平淡生活中的虐文对我来说才最虐,整本书的体验观感就像是,受和你面对面的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他和攻稀疏琐碎的日常,可是当你觉得很甜的时候,你突然想起他已经死了之后深深的失落感和惋惜,文章的描写让我不止一次的感觉是出现生活中的人的故事。(注;本篇故事没有原型)。“别急着喝汤,等我在孟婆面前强吻你”“新婚快乐”(总之就是一句话冲就完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3: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啊!看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真的是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雷夫老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当然他最终的成功不是仅仅依靠毅力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

  每位老师新接手一个班,总是在许多方面面临一些困惑、苦恼,而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总是给各种各样的学生带去希望,没有因为他没有把教学当成任务,当成教书本,为学生考虑、规划,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有这样,从56号教室走出的学生才会一一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下面谈谈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雷夫在书中提到:“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而雷夫又告诉我们:“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他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阅读,他做了很多:

  1、善于指导孩子进行阅读,而孩子们也能透过阅读来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2、善用学校图书馆,如何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

  3、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等等。

  相比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发现只有部分学生是在看书,可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提出,孩子们最近喜欢看书了,但是看的并不是好书,看的都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漫画类的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我们并没有像雷夫做细致,比如说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又比如说为孩子挑选阅读书籍。我们其实可以做到,但却没有做到。我们可以像雷夫那样开展读书会,共同在书中体验“笑声与泪水”。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做对一道习题,考个高分,是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教会学生把阅读与世界联结起来,在阅读中感受酸甜苦辣,因为我们都需要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不管哪个民族,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者都是非常重视阅读的。

  二、教学方法的丰富化

  1、看到雷夫老师教地理知识,便用“小组积分”进行,既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又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还有他的奖励机制(先拿20分先得),都是为学生而进行的。我们很多老师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啊!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学习或行为的进步。不要用奖励机制来给学生们分三六九等。我们也可以像他那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被表扬的滋味。我认为这样,对我们都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游戏不断,乐趣不断。雷夫老师用Buzz来训练数字的倍数问题、质数等,学生们乐此不彼。又比如说在“加加看”游戏中,解决了数学中公制单位、分数等问题。想想自己在数学课堂里却没有考虑到“学生都是爱玩的,游戏也可以不分高低段”。以前总认为高段的学生不爱玩教学游戏,不爱竞争,看了雷夫老师,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了。于是我试着在五六年级的课堂里大胆地玩一些翻卡片、幸运数字、拍卡片、炸弹游戏等,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好多孩子还问我“老师,我们这节课还玩游戏吗?”是啊,这样的教学游戏是可以很好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边学边玩,何乐而不为呢?

  3、随时找机会教育。比如说看电影,雷夫老师会在看电影之前先给学生讲解电影里面难懂的片段,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又比如说劳动节、教师集会时都会安排一些电影给学生欣赏,增加知识面。又比如说雷夫老师利用运动赛事来教育学生如何保持风度与运动家精神;又比如说在教室内进行经济教学,让孩子们懂得怎么用钱等等。

  四、老师可以全才化

  我们从雷夫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全才教师。他有着旺盛的精力、为人谦和、有耐心、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毅力。何出此言?你看,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搞体育(学棒球)、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在平常的繁琐工作中已经很累了,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感到十分幸福。我想雷夫老师没有去介意这些,因为他没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心投入,让56号教室的学生全方面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

  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雷夫老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起点、从而循循善诱来进行教学,从而也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觉得雷夫老师真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注:本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8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