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去看麟潜的《白羊》《垂耳执事》和《人鱼陷落》!你可以永远相信麟潜的文笔!!!真的非常绝,《白羊》是我今年看过的文top没有之一,关于人物的性格刻画一点也不平面化,真的非常立体,是嫂子文学(是我之前的雷点之一但是白羊真的没有让我感觉到一点不舒服),麟潜的文绝对入股不亏!只要你喜欢麟潜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红楼笔法,三国争霸,水浒江湖,西游神话
——漫谈《雪中悍刀行》
毋庸置疑,《雪中悍刀行》是烽火自《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真正费心费力在写的良心之作,从各个角度上来说,考虑到二狗的太监,雪刀如不烂尾,则可以成为烽火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有庙堂江湖的朝野关系,使用武幻的题材,加入架空历史的设定,推进异世争霸的剧情,借鉴红楼之笔法,不敢说集其大成至少也算得上是融入了多种元素的一部佳作。
漫谈《雪中悍刀行》
先谈谈雪刀的优点。
作为一个妖孽,雪刀我能吹十年(笑)。要论优点,首当其一的便是烽火的文笔。烽火与猫腻茂先生并称网文界两大文青,但茂先生喜欢卖酸,庆余年之中尚且收敛,将夜已至酸不可闻,而相比之下,烽火大体上不卖酸。烽火之文笔事的确有其过人之处的。第二卷“孤身赴北莽”中写边塞风光,三言两语就把一个边关小镇风土人情写的惟妙惟肖,让人深感边塞风貌如同身临其境。又比如写王府之景,烽火避开了王府的庞大,用一笔带过全景,着力于听潮湖与听潮阁,营造出万鲤翻腾,楼阁独立的奇景,而其极致精彩之意境便是写白狐儿脸于听潮湖前雪中弄刀,激起一湖飞雪,美人风姿与雪中悍刀,相映成趣,得成画卷。不由得让人赞叹,好一个雪中悍刀行!
可以确定的是,虽然烽火文笔不错,但是雪刀的笔法是借鉴了《红楼梦》的,有些王府内景的场景描写,以及许多出场人物的礼仪用度,皆是由红楼之中取用而来,经过润色改动后,用在书中。这一点可以对比同意借鉴红楼的《庆余年》,不难发现《雪中悍刀行》与《庆余年》给人的感觉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
再来说说雪刀的人塑。
《雪中悍刀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配角的描写。有人说,雪刀整本书就是靠写配角堆起来的,这话虽武断,但也并非全无道理。雪刀人塑之侧重在于配角,而配角之巅峰,当在李淳罡。烽火塑造李淳罡用了一卷的剧情,然而经过了五卷的风云,李淳罡依旧令读者念念不忘:
一剑仙人跪,两袖舞青蛇。
独臂开天门,雪坪喝剑来。
小道独开山,两愿天下剑。
叹兮真剑仙,唯有李淳罡!
在烽火之笔下,李淳罡就是一个不羁、不屈、不老、不灰心的真侠客,他既有剑客的不尽风采、侠士的天下大愿,又有普通的柴米油盐、幽默的插科打诨,既是一个高呼“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的剑仙,又是一个天天抠脚的老头子。李淳罡之大风流,虽只如流星划过一般短暂,但却照亮了整本雪刀。抛去李淳罡,其余配角中谋士李义山、黄龙士、张巨鹿等春秋遗骨傲气长存,运筹帷幄而决胜天下,曹长卿儒生意气浩然。更有轩辕敬城、陈芝豹、徐骁等经典形象,毫不夸张的说,对于配角的塑造撑起了雪刀的半边天。
至于主角徐凤年的人塑,相比之下反而略显无力,虽也时有精彩之笔,却无跃然纸上之感,但总的来说,徐凤年的描写仍然是较好的反应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雪刀值得称道的还有短线的铺陈以及政治的庙算。短线铺陈是强项,以文青的文笔加上各个配角的小故事,并以其强大的短线铺陈使其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圆其说,并且使配角的故事成为心灵鸡汤深化内涵,最后再用主角将一个又一个足以写成短篇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连成一本完整的书。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人物塑造,另一方面推进了剧情,串起了主线。而至于政治庙算,可以看出烽火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派系争斗,到屠龙术和攀龙术,直至讨论“为国”与“为天下”之间的政治抉择,从简单的南北政权对峙,地方势力割据争霸,上升到国家与民族的探索。
四点优点吹完,接下来该挖挖黑料,谈谈《雪中悍刀行》的缺陷了。雪刀之优点令人赞叹,缺陷也十分的惊世骇俗,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烽火虽然不像茂先生一样卖酸,但他喜!欢!装!逼!烽火如果平均五章之中不让主角装一次逼,那么他就浑!身!难!受!在书中,烽火一般喜欢使用如下套路:
主角入——路见不平,无视——反派杂鱼看主角不爽,强行作死——主角教训之——【杂鱼不爽,叫大哥——主角再次教训】{←←←此过程可重复N次}——叫出终极大哥——主角亮身份/开大招,瞬间爆炸,教他做人——众人大惊,主角潇洒而出。
这种类似扮猪吃虎的剧情在书中被玩了无数次,与其余装逼情节一同,极大的拉低了全书的整体格调,并将一个塑造尚可的主角搞的简直不能直视。
第二,在于雪刀之中对于配角的过度堆砌,一方面弱化了主角的塑造,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剧情的突兀性。举个近期的栗子,雪刀中有春秋十三甲之说,代表春秋之中十三个在各个方面最优秀的人。烽火为了集齐十三甲召唤神龙,在书中莫名其妙的强行搬出一个“隐于王府后山多年、春秋遗民最强刀甲”齐练华,还给齐老头子强行套上了一个外公的身份,玩了一出祖孙相见的戏码,然后待烽火玩完了这梗,十三甲成了废物,齐练华直接被当成了炮灰,给送到京城和皇帝的炼气士们同归于尽,一同领了便当,可叹齐老爷子一个足以位列雪刀武评前十的大人物,就这样被烽火活活玩死,强行被用绳命去消耗地方有生力量,而其倒霉的戏份,却只有区区三章,可算是雪刀中死得最窝囊的高手。这真可谓:
逢刀甲外公再爱我一次
送人头老齐强行一换五
不说刀甲老齐,其余有些无关紧要的路人甲,烽火也喜欢给他们套上一个故事,美其名曰写出真正的江湖梦,不过是煽煽情,让大家感动感动。这样无脑的堆砌成就了配角的精彩,也让读者对烽火的小故事和心灵鸡汤感到恶心和审美疲劳,对主角的印象进一步弱化,其反而过犹不及。
然后,便是烽火可称惊世骇俗的长线铺陈,以及无力吐槽的军事。
短线的精彩并不能弥补长线的无力,烽火可以驾驭一个主角行走江湖的一卷布局,却难以驾驭天下大势的走向。雪刀前后,bug频出,剧情拖沓,长期的心灵鸡汤及烽火一些闲淡出鸟的笔触和雪刀相比之下短如一瞬的高潮让人简直蛋碎不已,拖沓的也让人感觉作者的笔锋张力严重不足,很多大伏笔都是虎头蛇尾。
烽火两次说往后不写江湖只写争霸,结果一次又一次食言。剧情玩脱了无法掌控,还得靠“机械降神”,靠个人勇武来救场。“机械降神”这点尤其体现在军事上:一方面大力渲染侠客在战争之中的无力,一方面控制不了剧情又只好用高手来救场。军事上合理性只能算勉强,达到紫川之皮毛就算不错了。而在长线上和《庆余年》一样闲适,然而却没有庆余年的剧情张力;在我看来,没有一处剧情冲突可以达到《庆余年》中的“庆帝大东山祭天,范闲和长公主决战京城”高潮一段之张力与冲击力。唯有前期几次有几次较为出彩的江湖风云。
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王初冬作为一个少女写出感动全天下女人的言情巨作;主角的屌丝气息;以及汤姆苏等等,尚可以理解,自不赘述。
优点很多,问题不少。但烽火写这本书的确是用了心的他想要结合武侠的核心精神与历史的风云浩瀚,宣扬侠义与民本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关于“道”的探讨,其核心仍是他所言之大道:让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龟皆可自得其乐,而非天人与凡人之间泾渭分明、等级森严。准确的说,雪刀虽是武侠,但其实质是反武侠的。他的终极目标是永隔天人,让无人可入天门成仙,天人亦不得干涉人间。让侠客就此绝迹,抛却武侠之风流,打破阶级的限制,不再存在高手与凡人的差别,不再有侠以武犯禁,转而回归秩序的社会,让人人都能找回生活的平凡与生活原本的精彩。
夸张一点说,雪刀有四大名著的特点隐藏其中,红楼之笔法,三国之争霸,水浒之江湖,西游之神话。虽四者合一使其有混乱的四不像之感,但全书整体而言是瑕不掩瑜的。
总体而言,《雪中悍刀行》一书:文笔有余,合理性不足;细微处有余,而大气不足;配角塑造有余,而主角塑造不足;短线有余,长线不足;政治有余,军事不足;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内涵有余,张力不足。雪刀之七有余与七不足,便是我对雪刀之整体评价。
但无论怎样,《雪中悍刀行》仍算是一本网文中“中上”一级的佳作;在江湖上是成功的,在政争上也是成功的,闲谈之处使人悠然自适,高昂之处也使人热血沸腾。是故,雪刀可称得上精彩绝伦这一说了。
【完】
附录:
1.“机械降神”: 这一说法来自希腊古典戏剧,指意料外的、突然的、牵强的解围角色、手段或事件,在虚构作品内,突然引入来为紧张情节或场面解围。近似词有天降神兵、有如神助等。
2.白狐儿脸雪中舞刀:
“ 一道白虹掠出阁。
落于离听潮亭不远的湖中。
白袍白狐儿脸,第一次同时抽出绣冬春雷二刀。
绣冬刀长三尺二寸,重十斤九两。炼刀人不求锐利,反其道行之,钝锋。
春雷刀长二尺四寸,仅重一斤三两,通体青紫,吹毛断发,可轻松劈开重甲。
一柄绣冬卷起千层雪。
仿佛天下大雪都如影而行,倾斜向湖上疾行的一袭白袍。
磅礴壮阔。
一把春雷刀刀冷冽,湖面冰块劈散出近百道触目惊人的巨大凹槽。
风雪乱人眼。
刚拿起一根黄瓜啃的徐凤年动作僵住,看神仙一样直勾勾望着湖中一人两刀漫天雪。
啃生黄瓜苞米都是来回六千里游历熬出来的习惯,迎合世子殿下的“刁钻”口味,都准备了许多洗干净却不削皮的生黄瓜,还有一些甜苞米,这个时节要折腾这些玩意可是不小开销。
姜泥呢喃了一句:“好美的女子。”
相比除了一柄神符就没什么杀伤力的女婢,粗略习剑并且在上阴学宫呆过一些年月的鱼幼薇要更有眼力,湖中作悍刀行的俊雅人物,绝对是最拔尖的刀客。眼前这等风景,可不输给年幼时见娘亲剑舞。
白影卷雪前行。两道刀气纵横无匹。
徐凤年啃了一口黄瓜,乐呵道:“这才是宗师风范嘛。”
湖中风雪骤停,一柄重新归鞘的短刀被抛出,划出一道玄妙弧线,直插徐凤年身前雪地。
这一年,大雪时节,白狐儿脸舍弃一柄春雷,登上二楼。
3.李淳罡精彩塑造:
“浩大大雪坪上,雷声不响,只余风雨,竟然最终只剩下轩辕青锋一人,真正是茕茕孑立了。
轩辕敬城与轩辕大磐同归于尽,尸骨无存,连灰烬都不曾留下半点。
轩辕青锋呆滞过后,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哑喊叫,跌坐在雨水中。
徐凤年缓缓重新走回大雪坪,百感交集。
看到轩辕青锋蜷缩在那里呜咽。
徐凤年叹息一声,走过去替她撑伞,不是为了她,只不过轩辕敬城所作所为,当得徐凤年为这名儒圣的女儿这点举手之劳。
大雨依旧磅礴。
她不起身,徐凤年便一直撑着伞。
老剑神李淳罡望向这一幕,瞪大眼睛。
随即眼中黯然落寞缅怀追忆皆有。
那一年背负那女子上斩魔台,一样是大雨天气,一样是撑伞。
世人不知这位剑神当年被齐玄帧所误,木马牛被折并不算什么,只剩独臂也不算什么,这都不是李淳罡境界大跌的根由,哪怕在听cháo亭下被困二十年,李淳罡也不曾走出那个自己的画地为牢。
原本与世已是无敌,与己又当如何?
李淳罡想起她临终时的容颜,当时她已说不出一个字,可今rì想来,不就是那不悔两字吗?!
李淳罡走到大雪坪崖畔,身后是一如他与绿袍女子场景的撑伞男女。
她被一剑洞穿心胸时,曾惨白笑言:“天不生你李淳罡,很无趣呢。”
李淳罡大声道:“剑来!”
徽山所有剑士的数百佩剑一齐出鞘,向大雪坪飞来。
龙虎山道士各式千柄桃木剑一概出鞘,浩浩荡荡飞向牯牛大岗。
两拨飞剑。
遮天蔽日。
这一日,剑神李淳罡再入陆地剑仙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