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304|回复: 0

独立的风险—《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考研备考中,当我发现自己在每天学8小时的前提下还在b站上逛了3小时后我破防了,痛定思痛,准备今晚卸载小破站。诶,姐姐说视频就是今天更新来着,我的jj和cp虽然也都艰难的卸载了,但我还是想再最后看一次姐姐40分钟充满奇特比喻的talk,然后就和姐姐说再见了哇,就先由其他小伙伴陪着姐姐吧!明年一定带给你上岸的好消息!
  by 米子川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有过一个演讲,其中提到过独立和自由的问题,大概的意思是说(不记得原文了),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独立和自由(Independence and freedom),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爱因斯坦考虑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外在的环境,包括当时的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社会民主制度和令人讨厌的军事制度,这和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身份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内心自我的成熟过程。
  按照斯科特的观点(本节,独立的风险),心智的成熟包括爱和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自我延伸,还需要自尊自爱,其中,内心的独立比外部的自由更重要。可见,内心和外在同样可以催促一个人走向成熟。
  本节我自己思考的三个问题:
  1、一个人在婴儿、幼年和少年时期体验过的不安全感是否会一直保留到成年,乃至终身?
  我的答案是会的,一个人小时候的体验可能会成为一种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并将这些习惯保留到成年。个人的体验是小时候的不安全感更多可能出现在思想独立的早期,中学时期或者离开父母的初期。
  成年之后的表现就会出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甘于孤独、通过不停地工作来对付自己内心潜藏的不安全感。如此种种,也许还有更多的体验。
  2、自己的不安全感是否会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会的,我母亲勤劳的习惯遗传给我,使我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努力工作,才能满足自身的要求,才能防范于未然,不会饿肚子。
  我的早期习惯就来自我母亲的早起习惯,她老人家当年常常天黑起床工作,留给我深刻印象,所以我现在习惯了早起工作。
  另一种可能是不会转移,父母会有意识地避免转移自身的不安全感给自己的孩子。前提是做父母的人要有自知、自省和自我否定的勇气,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我给孩子的安全感是从女儿两岁左右开始的,两个细节,一个是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包括风雪天把她从幼儿园抱回来或者半夜出去买了一只彩色铅笔;另一个细节是给她强有力的力量感知,在娘子关火车站的游泳池里给她温暖和力量,让她第一次敢于下水。
  3、独立的风险与独立的收益是否有关系?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在社会科学的底层,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本节讨论的风险是心理独立的风险,即便对于人文意义上的风险,相对应的概念当然也就包括心理上的一种收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说的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因果,穷人的孩子,无法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衣食住行和简陋的生活使他们需要用更多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因此,也会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收益,就是早当家。
  这种心理上的适度的不安全感,或者说适度的风险,就像比较低的通货膨胀一样,是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的。没有一点风险,也就意味着没有令人满意的收益。
  米子川记于2015年4月30日
  ------------------------------------------------------
  编后:这是静晖心理读书小组成员的一篇私人读书笔记,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和大家分享。米子川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统计学教授,在诗词方面也造诣颇深。文中的“三个思考”也是读书小组第18期讨论的话题,关于“安全感”、关于“独立”,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欢迎在后台留言,说出你的故事,分享你的观点。

最近在重温P大的《残次品》,不知道阿梨看没看过,我去瞅了眼上一期的评论发现阿梨看过P大的默读!!呜呜呜呜我最喜欢的刑侦现耽。残次品里主cp感情线是我喜欢的,每个配角的发展也让我牵肠挂肚。不论是被历史湮没的父母爱情还是养父、祖父辈、妹妹,他们都太让我揪心了[大哭][大哭]P大的《杀破狼》(古代架空机甲朋克)《六爻》(修仙,这里面的师父师祖我哭爆)也都强推!!还有这几部剧的广播剧!我的命根子啊啊啊啊啊啊,续命小帮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30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