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653|回复: 2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0 0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给老梨安利吾九殿的《成为暴君之后》,西幻文,正剧风,特别考究!!!这个充斥骑士浪漫的故事里,有荣耀,有荒诞,有天使,有地狱。猎巫,冶金,预言,属于中世纪的词语在这部小说里出现得恰到好处。群像戏写得很棒,叔父是我的意难平!如果你偏爱史诗yu传说,请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小说。
  最近在湛庐读者群里和大家一起读书,刚刚读完的一本书是《真实的幸福》。这本书我在前年就读了,但是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次有机会再次和大家一起同读,也许是因为自己这两年在不断成长,对这本书也有了新的体验。
  《真实的幸福》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扛鼎之作,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我在这本书里的收获有:
  一、学习了一个快乐公式。
  快乐公式: H = S + C + V
  H =幸福的持久度
  S =Set Range幸福的范围
  C =Circumstances生活环境
  V =Voluntary Activities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简单来说,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乐潜质,其对快乐的影响大约40%。C是环境因素,其影响约为20%。V是个人信念及思想行为,其影响占40%。
  这个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们的快乐。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环境,对于快乐有更大影响。第三,快乐与否,个人能够改变的,往往比不能够改变的还要多。
  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教导我们,如何从思想开始,争取自己的幸福。
  二、书里说:“喝香槟、开名牌跑车是愉悦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这是你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工作、爱情、教养孩子等,都可以学着做到的”。
  塞里格曼将快乐分为愉悦及满足感。愉悦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势的感觉。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应,或脑内化学反应。而满足感则是完成一件喜欢做的事的感觉。期间不一定有愉悦,甚至会有痛苦。可完事后,比起愉悦,快感能持续较久。他不反对我们追求愉悦,但若想得到更广大更深层的快乐,他建议我们应该主力追求后一种快乐,即满足感。
  获得满足感的最好途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及美德。
  什么是长处?如果进行某活动时,你会感到兴奋,不觉累,以及能够主动学习,进步神速,并想寻求更多展现机会。那就是长处。
  什么是美德?美德是每个人独有的,性格中的正面力量。某人的美德是慷慨,另一人的美德可能是宽恕。你了解自己的美德吗?你享受过展现自己美德时的满足感吗?
  三、塞利格曼把工作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工作(job)、职业(career)及事业(calling)”,而calling的本义正是“召唤”。塞利格曼在书中建议人们选择自己能感觉到召唤的职业作为工作,才能达到职场中的幸福。
  四、学习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术语“习得性无助”。失败后就认命,不再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人比一般人更为悲伤与焦虑。
  五、我们很多人都是悲观者的思维模式。塞利格曼提出了ABCDE模式去反驳悲观的想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
  B(belief)代表当事情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
  C(consequence)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
  D(disputation)表示反驳。
  E(energization)表示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
  举个例子
  A不好的事:下周我安排了一次正面管教公益分享课,周末班报名比较踊跃,但是周三班只有两个人报名。
  B想法:正面管教的课程是体验式的,两个人无法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这次周三班的分享课根本就无法正常开课。我如此满腔热忱,为何没有更多的人愿意报名呢?难道是我不适合当正面管教讲师吗?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宣传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精心准备的课程。
  C后果:失望沮丧,想放弃继续做正面管教讲师
  D反驳: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不适合做正面管教讲师?这只是我的臆想。谁都可能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按照前面几期的学员反馈,绝大多数学员是喜欢我的课程的。
  E激发:我感觉好一点了,一份试听课的事情嘛,干嘛把它看得生死攸关。我在朋友圈再发一次报名通知好了,加油!
  六、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
  七、获取幸福的24种优势:
  - 智慧与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
  - 勇气:勇敢、毅力、正直
  - 仁爱:仁慈、爱
  - 正义: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
  - 节制:自我控制、谨慎、谦虚
  - 精神卓越: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热忱
  我做了书中的测试,我最突出的优势是:正直和热忱。最突出的劣势是:领导力。
  扬长避短是获取幸福之道。
  八、在最后一章里,塞利格曼充满热情和浪漫地讨论了人生意义的一种积极可能:“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
  另外一个收获是:看到有的读者,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整本书的脉络画了出来,非常直观,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用于我的读书会。

40分钟,我本来想以后在看,然后扔进收藏夹,哈哈哈哈哈,结果因为看到薄雾在第一个,想听小姐姐夸夸,但没想到,我他么看完了,还种草了好几本,每一本都想看看啊啊啊啊啊,爱了爱了一把子关注了,喜欢小姐姐推文的态度,尊重每一个码字的太太嘿嘿,还有薄雾好看好看好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3 14: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幸 福  近几年,有关幸福的话题很多,你幸福吗?你认为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这些问题耳熟能详,每每都有人在不断地提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这并不能和我们的幸福感提升挂钩。最近断断续续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才把部室推荐书目《真实的幸福》给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什么是幸福。

  以前的我,自我评定是带有悲观色彩的人,在遭受打击和挫折后,就很容易放弃希望。而书中塞利格曼认为,失败后就认命了,不在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可能就是一种单级抑郁症。抑郁症病人和无助者都显示出被动性,他们比一般人更悲伤、更焦虑。在塞利格曼的试验中,有三分之一的被试永不放弃,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实验;但也有八分之一的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悲观的人常常认为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全是自己的错,相反,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性的、是被人行为的结果。此时,我豁然开朗,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在解释不幸和挫折的时候就有不同,以后遇到不幸或挫折的时候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疏导自己,相信自己会乐观不少。

  塞利格曼还认为积极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认为你应该花太多时间去改正自己的弱点;相反,他认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发挥你的优势。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及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真要遥望过去的岁月,提炼出幸福的时光,的确有点模糊,或者说,那些被现在概括起来称为幸福的感觉,和现在相比是幸福的,当时意识中却并无幸福二字。只是被充实、踏实的心情所笼罩。简短说,此时有幸福的概念,停在口上,落在追逐的脚步中。每一点一滴的幸福都是靠自己双手耕耘而来,容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脚踏实地采摘的成果,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我们有时候被表面所诱惑,想要走捷径追求幸福感,以为短暂的愉悦就是获取到了幸福感,可是繁华过后却是一身的落寞,这种幸福来得太过短暂。然而积极的情绪、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才是积极心态的有效组成,同时还需要在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等方面修炼和进取。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点滴做,一件件可以带来幸福感的事,从中找到真实而幸福的感受。

  “  这种满足感,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生活,这是一种修炼,也是对心态的一种提升,还是获取幸福的源泉。我们就让过去的悲伤随风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们就拥有了真实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6 17: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觉得是与正常人的思维和精神状态不一样的,才是心理有问题的,对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心理辅导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在心里面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又很深奥的一门学科。  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这本书,让我了解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极为重要,本书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幸福 ?其实,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你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辩别和运用,来源于你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如果想变得更幸福一些,就改变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

  这本书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特别是第一部分里面的塞式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像你想象里面的增加乐观和希望。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感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遇到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乐观者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碰到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山再起,获得成功时也不能乘胜追击,最终成功得不彻底。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怎样把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转化成比较有社会性,整体性和美感的工作,这个转化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 特别是在我们客服中心,在每次的接电过程中,要准确地读出用户的念头,正确体会到用户的情绪和需求,能随时找到恰当的字眼及时安抚用户的情绪,及处理用户的问题,而且,在用户觉得情况越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冷静对待。所以员工每天付出的劳动,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情绪劳动上消耗最多的人,长期面对这样工作情境,容易导致员工的紧张感及倦怠感,降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的幸福感等不良后果。故自身必需要具有很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把负面的东西转化为正向的。

  纵览全书,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幸福是主体达到至完善的一种能量 。塞利格曼也说过,我们看待世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接受的,另一种是改变。如果你是个举棋不定的人,你别无选择,只能时时忍受痛苦的折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故这种收获并不仅限于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和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