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421|回复: 2

断舍离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08: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撒野我真的是特别喜欢,就那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吧,让我觉得非常的......啧怎么说呢,就是也可以说让我很感动,甚至有些憧憬自己也遇到这样一个人。他里面就写了很多情感,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而且那些情感都让我很身临其境。配角的感情也都写的非常生动到位,丞哥和顾飞的感情的描写就能让读者觉得他们真的很爱对方。文章整体我个人觉得不是很虐,而且生活描写上也挺真实的,也有一些励志。主角俩人的性格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中间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最后结局是很甜的,整体的故事和布局我也都很喜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花时间看一看。(以上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谢谢!)
  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认真写过一篇读后感。以前其实是很排斥这种强制读书的形式,总觉得书籍我看了就是看了,还写什么读后感啊!直到读了这一本引爆精神革命的另类能量书--山下英子著述的《断舍离》,才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也蕴涵着如此深邃的能量和意识。
  《断舍离》这本书乍一看还以为是指导家庭主妇如何收纳,整理家庭物品,从而营造一个温馨适宜的居住环境的书籍。但是读了两页就颠覆了我的惯性思维。这本书是以收拾,整理居家生活物品为依托,将物品与人的关系进行颠覆性梳理,指导人们如何打破自身的限制性思维,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看得见的世界进行断舍离,达到对精神层次的净化和修炼。
  人的一生究竟要购买,使用,丢弃多少物品?如果把一生用过的东西堆积起来,恐怕一列火车也装不完。居家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物品的关系?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物品需要了就买啊,买来就用啊,用完了就收起来等着下次再用啊。通常一件物品的价值在于它是否“有用”,但是如何判断是否有用呢?一个完好无损的眼镜是有用的,可是对于一个不近视的人,就是无用的。断舍离告诉我们,筛选必要物品时,只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就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以及当下这条时间轴。
  秉持着“一件物品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是必需品”的整理法则,将人与物品的关系梳理为:人是绝对的主角,物品是否有用取决于人,而且只取决于当下的时间。断舍离通过收拾的过程,不断了解自己,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通过不断的筛选对自己有用物品的训练,当下的我就会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在眼前,我们也就能一次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里的物品基本是随着时间,越积越多。而即使再整洁勤劳的主妇,最多就是把不用的东西收纳的整整齐齐,但是生活中具有实际价值并且持续发挥作用的物品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另外八成的物品,还有源源不断涌进家里的新的物品,占据充斥着我们的居住空间。这些不被使用,不具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会不断散发出无价值感的怨念,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磁场。断舍离最简单的法则就是将当下无用的物品扔掉或者送人。但是大部分人很难扔掉东西。一类人是逃避现实型,不想呆在家里更别提收拾居住环境,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不愿意待在家里;另一类人是执着过去型,所有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即使不再有任何用处,也舍不得丢弃,因此越积累越多;第三类人是畏惧将来型,总是害怕什么东西用的时候手里没有,因此囤积大量眼下用不到的物品在家里,占据着本就狭小的空间。
  断舍离告诉我们,想要幸福,首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一定是有一条边界的。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居住环境开始,放下对现实的逃避,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放下对未来的恐惧,营造一个简单,实用,舒适,轻松的居住空间,看清自己当下的需求,让本我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相信每一个被重视,被肯定的当下,汇聚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幸福无憾的人生。
  ( 2016 1.10 小南瓜有感)

《诟病》,双A绝绝子!疯批病娇破镜重圆!呜呜呜呜,桃子味的信息素很可爱的哇!两个小助理之间也是蛮有意思的!《禁区》也超级可,双向偷窥,暴力的阅读障碍带佬和不想惹事的狱警,非常有性张力!《这个Alpha为何那样?》起名非常的晋江,但是文笔真的八戳!(虽然本质还是小甜文),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舍离》读后感 江苏在线班 陆莹
  读而思
  duersi
  阅毕《断舍离》,作者的核心思想与核心原则,要么是三字、要么是三条,所以有感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日本人写书,核心精炼、然而会不厌其烦加以说明、举例等,务必使读者彻底了解。但简单的东西往往只有真正坚持的人才能获益。断舍离,最终要让实践者养成是一种可以应对万事的思维状态和个人全新的精神面貌。
  作者山下英子将全部的核心思想在前言《什么是断舍离》中已充分阐释。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在“入口”取舍物品的行动。
  舍=舍去多余的东西。在“出口”清理堵塞的行动。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即反复实践“断”“舍”的步骤来实现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
  【一三:收拾】
  在断舍离中,要特别区分收拾、整理、扫除三个词之间的差异,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收拾”。收拾,是选择将什么样的物品留在自己身边,也是剔除自己身边“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的过程。
  收拾的过程有三个要点:
  主角是自己:
  选择物品时不是问“这个还能用吗?”,而是“我要怎么用这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要把物品归为“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之列,加以适当的处理。
  在断舍离中,没有“客用”的概念,即不存在专门为客人准备的物品。如果是主人精心挑选自用的物品,那么用来招待客人也无妨。
  时间是当下:
  个人所理解的当下是不同的,判断的关键在于令人舒适。留下的物品让自己能掌控、而又觉得舒适、适量即可。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磨练自己对舒适的感应能力。
  聚焦于当下的物品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至少用一次,频率再低一点的每个季度至少一次、每年至少一次。最后就是婚丧嫁娶等一辈子用不了几次的东西。简单归类为日常和非日常两个大类。这些物品也适用二八法则,即20%的物品往往已能覆盖80%的日常需要。所以我们收拾的重点在于日常物品,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最后一点,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吧。
  物品是朋友:
  将物品拟人化是断舍离中很有意思的观点,也是中国人比较陌生的观点吧。如果真的将物品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会怎么去做呢?自己四周堆积如山的陌生物品,就好似被陌生人团团围住,不会感到自在。而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待在角落里的物品,就好似长期被你忽视的朋友,由此会让人产生内疚、并逃避现实。在收拾时,留下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当下的物品,就好似交到一个特别棒的朋友。用这样的心情去为自己打造住所,人会变得主动、积极、快乐。
  不断的去收拾自己所在的空间,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断,就是不要让物品越来越多;一个是舍,就是要不断扔掉已不再适合的物品。断与舍,一进一出,需要达成动态平衡。不断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的物品就可以分为两类: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物品;以及“收拾”后才发现留下来的物品。特别是后者,会传递给我们非常深刻的信息、令我们发现潜藏的自己。
  【二三:断不了】
  断不了,就是不断让物品涌入自己居住空间。有三个“敌人”需要打败:
  不要贪小便宜,将各种免费的赠品、酒店用品什么的带回家;
  看透商家打折的陷阱,只买当下需要的物品、需要的分量;
  认清自己真正的需求,也端正对“拥有”的态度,不是好的物品就一定要拥有。
  【三三:扔不掉】
  作者将扔不掉的人们划分为三个类型,他们有各自无法完成“舍”的原因。这些原因背后其实是各自不同的人格、和情感需求。
  逃避现实型:东西堆积如山、杂乱不堪,但只要眼不见心就不烦。
  执着过去型:能勾起过去回忆的老东西、老物件,全部都舍不得丢弃。
  担忧未来型:为了让未来生活高枕无忧,而囤积了大量当下不需要的物品。
  当回避成为上述类型的人时,其实就在戒除懒惰、贪婪、与恐惧。
  【四三:破烂儿】
  破烂儿,那些“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也分为三类:
  不用的东西:漫不经心的存放、已经遗忘在角落里、一想到扔掉就会心怀不安的东西。
  还在用的东西:好歹还在用,但用得漫不经心,随意的对待。
  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充满回忆所以具有强大能量场的东西。
  如果收拾过后发现“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那么就应该将它们扔掉或者转增他人。长此以往,修炼的精神将是“过往不追、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的轻松状态呀!
  【五三:开始整理】
  这部分是断舍离的“术”,也是非常简单的三条原理:
  留白——七五一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七成空间;能看见的一般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五成空间;而能看见的装饰性收纳空间,最多只占用一成。
  具有相同功能的物品,最多只保留自己最喜欢的五个(当然,具体数字因人而异,但最好不要超过5个)。
  因为有了留白,有了限制,才会让断舍离形成自动化。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物品的取收。拿出物品所需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让物品能够“自立”,就是让物品竖起来放置,比如抽屉里的毛巾不是平铺、而是卷起来竖着放。让物品“自由”,是指让放置后的物品可以自由的被选择,无论如何放置,要让同一类物品能让人自由选择。物品自在,则是指让物品变得听话,于是就有针对特定物品的收纳方法、折叠方法。
  【六三:注意点】
  先不要管别人,先收拾自己的东西!
  扔掉物品的时候,要抱着“对不起(让你离开)”“谢谢(曾经陪伴)”的心态!
  把物品转赠他人时,应该说“请收下”,而不是说“给你”,后者就太自大了。
  【七三:开始吧】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扔东西!
  断舍离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选择开始的场所:重视健康和安全——厨房、卧室、厕所、浴室、洗脸台;重视家庭运气——玄关;重视个人运气——卧室!
  聚焦于某一个场所、无论是多小的一个场所,一个抽屉、一个钱包!
  【结语】
  断舍离的理念,不仅仅可以用于物品的整理,也可以用于文件、信息等的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忧 舍愁 离苦 得乐——读《断舍离》有感

  作者:张丽红

  刚读了个序,我就觉得我读对书了,因为我就是那个不能“断舍离”的人,或者说是暂时不能“断舍离”的人。我被烦杂的生活环境包围,唯有“断舍离”才能救我。

  《断舍离》,日本山下英子所著,简单粗暴地归纳本书主旨,也就是三个字——扔东西!

  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家里储放着大量的物品,有切实在用的,有万年不用的,有可能会用到的,也有可能永远也不会用到的……在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我常常感觉家里太乱,想要收拾,又觉得无从下手,索性就不收拾了。于是,家里永远都是乱糟糟的,渐渐地自己也不喜欢呆在家里了,不呆在家里,就更没时间收拾了,恶性循环就是这么开始的。堆在家里的杂物,虽然不像食品一样会腐烂,但它代表了“停滞运”和“腐朽运”。把这些杂物处理掉,夺回被霸占的空间和能量,去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想要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最直观的方法,就是从断舍离开始。

  作品中的“断”,指的是切断物品来源,阻住物品流入口,也就是说买东西的时候要谨慎,想一想这件东西是不是必需的,如果买回去放着不用或一年才用个一次的,就坚决不买;“舍”,也就是扔东西,家里的东西有些看着好好的,却一直死死地呆在某个角落,常年用不到,你得舍得扔了它,如果舍不得,它就继续霸占着家里的一部分空间,继续无用下去;“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生活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里。实施“断舍离”之后,我们会得到自在,得到快乐,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和顺畅感。

  光有断舍离的思想还不够,行动起来才是关键。

  这与任何事情一样,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断舍离的真正目的。书中还很周到地说到了一种着手断舍离的方法,对于我这一类意志不坚定的人比较实用,即从一小块入手,找到成功的感觉,再由小到大扩展断舍离的范围。比方说先针对一个抽屉,甚至只是一个皮包,渐渐再收拾柜子,房间。

  断舍离一开始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提倡极简主义,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做筛选工作,把需要的、舒服的、合适的东西留下来,把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东西舍弃掉。这个舍弃,不是一定要扔掉,也可以是送掉,把它送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可以真正发挥它本来的作用的地方。而我们的身边留着的东西,就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那部分,会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和优化。断舍离的手段其实不光适用于生活,也适用于感情和事情的处理上,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同,体现出来的断舍离的层面也自是不同。

  从断舍离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思想,从而改变生活观念,获得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心情。此时我们会深刻体会到断舍离的成效和伟大之处。断绝忧的源头,舍弃愁的因素,脱离执念和欲望,得到自在和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