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6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孤独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8: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想给老梨安利吾九殿的《成为暴君之后》,西幻文,正剧风,特别考究!!!这个充斥骑士浪漫的故事里,有荣耀,有荒诞,有天使,有地狱。猎巫,冶金,预言,属于中世纪的词语在这部小说里出现得恰到好处。群像戏写得很棒,叔父是我的意难平!如果你偏爱史诗yu传说,请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小说。
  最是书香能致远—— 《百年孤独》读后感
  那一年我十八岁,或许是在某个炎热的午后、无精打采的游走在书架之间,漫无目的得与她巧合相遇,从而发现了这本在这之后改变了我读书习惯的书。
  人生而孤独。从呱呱坠地到抱憾而终,没有人能陪你走过全部的旅程。在孤独中分享孤独,感受孤独,回归孤独。乌尔苏拉积极融入生活,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就这样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如同克尔恺郭尔所说:“当恐惧害怕他自己时,他就同恐惧对象保持着一种诡谲地关系。他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对象,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因为,当某一个人想把目光从那个对象上挪开时,他就会感到后悔……”正所谓:“百年孤独”。
  或许越好的书越值得反复阅读。初读这本书有些枯燥,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让我倍感头疼。好几次已经读至一半,又翻到第一页重新再读。第n遍的时候,当我将情节全部理顺,我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黛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 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2021我看过最喜欢的一篇是《要你寡》。[星星眼]唯一一部发了2次空间安利的小说!!!是一本画风不同的古风赛博爽文!以我十多年的网文阅历来说,真的就是看的时候一句话都不愿意跳过,剧情节奏紧凑,主角全程智商在线。看完真的不会觉得它太长,只会觉得:怎么就完结了完全没看够!安利给看到这条评论的姐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6-7 16:12:25 | 只看该作者
  读《百年孤独》有感|通用公司 刘欣

  我的第一本《百年孤独》是考上高中时表姐送我的开学礼物,一页都没读,就再也没见过那本封面是个老头子的《百年孤独》。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何来孤独,又怎么能看懂,纵使现在的我也不敢妄言理解孤独。

  后来听说马尔克斯他老人家仙逝了,才像富豪死了后代们抢遗产一样,抢购了我的第二本《百年孤独》。那一次我看了三分之一,便束之高阁。不是情节不吸引我,也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刚刚离开校园独居不久的我,看到这貌似子孙满堂实则无一人懂我的文字,脑补给我的都是我晚景凄凉的画面,使我有点害怕。加之我读书和看电视剧有点像,经常“出画”,看到“炼金术”几个字我脑子里就一直在想:如何炼金呢?如何炼金呢?到底如何炼金呢?看到后来发现炼金术不是重点,我就去找关于炼金术的书看去了。

  现在手里这一本是我的第三本《百年孤独》,这样魔幻的缘分,促使我还是安安静静的把它读完了。这本书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好宏观的评价呀!然于我而言,历史知识仅源于高中历史课本和一个叫高晓松的胖子做的一档说话节目。读书不多的我也基本不区分作家流派,从琼瑶奶奶的言情小说再到神魔小说西游记,我更不关心一本书是如何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

  读这本书我是做着笔记读完的,书中男人们的名字相似度极高,以至于后来我把他们想成一个人,这样就不去想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叔叔和二大爷是哪一个奥雷里亚诺或者全是。而且全书无章节,不管看到哪里停下来回想,都有一种站在沙漠的感觉,眼前荒芜,内心更是有种被拧干的感觉。最后被蚂蚁吃掉的是肉体,被孤独吃掉的是灵魂。

  书开始的时候,看到痴迷于吉普赛人带来的新鲜事物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我的感觉是他荒谬的有点可爱。等读到他的大儿子时,我觉得他太过生性鲁莽,不那么可爱了,二儿子对小金鱼的痴迷很像他的父亲,我喜欢这脑子发达的家伙。从第三代开始我就不太注意分清楚他们的继承关系了,而且有点作者是不是在中国生活过的错觉,因为这些子孙有点某二代的代入感,无厘头的有点讨人厌。再到后来,整个家族的衰落,有点《红楼梦》的感觉,猢狲都死了,树叶也枯萎了,都是命运吧。

  谈谈这本书里的女人们吧,我最喜欢的是乌尔苏拉,很多评论说她无私,伟大,这些词语好高远呀!这的确是我眼中的乌尔苏拉,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她永远充满活力,好像什么问题她都能解决,我爱她,因为她总能让我想起美好的东西。如果现实中有乌尔苏拉,我想和她做好朋友;如果是朋友,我想成为朋友眼中的乌尔苏拉。可现实中,我可能会觉得费尔南达的性格弱点在自己身上更突出,对现状不满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全家族的人都是孤独的,其实真实的世界里每个人也都是孤独的,每每想到孤独面前人人平等,我想对这个世界好一点,想微笑,想说谢谢。这就是所谓好作品给人的感觉吧,先把你心掏空,然后再填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4-10 08:21:04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孤独》读后感

  方涯

  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将这部巨著读完,前后共有2个星期吧!刚开始被冗长的名字所烦扰而不习惯,慢慢的进入故事之后,被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吸引、被每个性格独特的人物而吸引、被精炼的文字描写而吸引、被里面不同寻常的爱情与错综复杂的亲情而吸引,这俨然就是一个世界,让你想进去一探究竟,想跟着人物一起阅尽世间百态,想看每个行事各异的人最终的归属,从而看是否能发现与我们当下生活一些相同的蛛丝马迹。

  所以在迫不及待的心境下读完后,有一种想面朝大海大声喊叫的冲动,为什么想喊叫呢,为了马孔多的创建者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被绑在树上直到默默死去,为了活了一百多岁的乌苏拉尔在眼睛早就失明的情况下还辛苦的假装能看见直到死、为了奥雷里亚诺上校没有带领自由党跟保守党战争到最后而郁郁寡欢老死、为了丽贝卡失去丈夫后几十年没出屋子一步而孤独老死、为了一个不缺追求者的美人阿玛兰妲因为爱上自己的姐夫而亲手下毒毒自己的姐姐丽贝卡,最终却毒死了哥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妻子蕾梅黛丝,因为愧疚一生没嫁最后却和自己从小带到大的外甥(也就是她的哥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儿子)乱伦遗憾终生而孤独老死、为了奥雷里亚诺上校的17个儿子被保守党迫害杀死、为了累纳塔·蕾梅黛丝因为自己的爱人被母亲所杀到修道院终生一句话不说、为了博学多才的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自己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乱伦生了一个长有猪尾巴的儿子,并最终被蚂蚁啃食而死,这些每个人的悲惨命运都值得呐喊。

  布恩迪亚家族整整七代人最后消失殆尽,每一代人似乎都不可思议的复制着上一代的生活轨迹,都以悲惨命运结束,他们建立了马孔多,最终也被马孔多忘记。

  反观自己,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参与者与自己家族的创建者,几百年后没人记得我们,但是我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也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一场生命就是一次轮回,人类史也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轮回史,在这轮回里我们都生不由己的活着,会有得到时的欢乐,也会有失去时的苦痛,会有迷茫时的无助,也会有目标清晰时的坚定,会经历生也会经历死,我们只是这轮回里的沧海一粟,终有一天会被时间这场大风吹散,会被年轮这场大雨冲净,最后我们彻底消失得像是从未来过,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忘了自己。

  以上只是我个人读完本书的一些感悟,我觉得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每个人读完应该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因为本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整整前后7代人的故事,因为有时人物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在情节里待多久,但是后面会一下子又出现,所以读着读着就要去查人物关系,在这里为了便于阅读我在网上找了一个人物关系图供大家参考,需要的拿去吧。以后会陆续写出自己所读书的笔记,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哦!图中插画来自李云的《百年孤独》插画作品,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9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