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丧病大学》《骷髅幻戏图》《这位alpha 身残志坚》《子夜鴞》《子夜十》《全天堂都以为上司失宠了》《格格不入》《一个钢镚儿》《犯罪心理》《临时保镖》《灵异片演员app》《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史上第一佛修》《解药》《碎玉投珠》《我总在春天想起你》《表面矜持》《稳住,你可以》《新世纪,新冥界》《日落大道》《漂亮朋友》《哏儿》《禁区》《明日星程》《我和我的凡尔赛朋友》…推不动了。
红尘引——《红楼梦》读后感
冶金146 牛燕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可以折射出所处的环境的兴亡盛衰,一个命运的跌宕起伏,可以体现社会中劳苦大众的生活环境。家族,个人,都是黑暗角落的反光镜。红楼梦正是带着这样的特色冲入了每个人的视眼,也正是因为这样,走进千家万户,以其凄美感人博得了喜爱。
老话常说,怎样的环境造就怎样的个性。红楼梦便是在黑暗,阿谀,势利的环境下,有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黛玉、宝玉、宝钗、晴雯等等。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在家族变故过后,自己尝试了由盛入衰的生活,对过去的荣华以及命运产生了一种如梦似幻的虚无感受,也使他在沉入贫穷的下层生活过程中陷入深刻的人生反思,并最后批阅十载,增删无数次才完成此历史巨著。也正是因为曹雪芹的经历,才会有笔下命运如此相似的宝玉。以及最终宝玉的沉痛觉醒。
红楼梦通过对贾史薛王四大家族兴衰的描写,以及宝黛爱情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18世纪社会生活的历史长卷。奢侈是最触目惊心的特征。单是宝玉病后想喝一碗夤夜羹都要用精巧的银模子才能做出来。难怪连见多识广的薛姨妈也惊叹“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要这些样子”。就更提那平日的铺张浪费了。单单一个贾府便如此,就别提其他宗府与皇宫了。奢侈显然成了那个时代的代表,显然如此的盛也只能是衰的保证。对于贾府的衰败也就并不觉得可惜了,对于百姓生活的麻木也便不觉可怜,对于王朝的衰败更是合乎情理之中。有时甚至想拍手鼓掌,庆贺以后的环境不会再如此黑暗了,庆贺麻木的人民早日觉醒。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古典小说写的最好的是红楼梦,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缩影,贾府的由盛及衰更是这个王朝,这个时代的由盛及衰的过程。但整部小说却以好不犀利的笔法,以叙述一件件事情的始末,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反动本质,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书中没有战争,甚至没有男人之间的吵闹动乱,然而这个社会这个王府却在繁华似锦,一片莺莺燕燕,欢歌笑语中落败了。我相信任何读者读过后必会对此王朝的落败不存多大的记忆。因为他好似烟花的绚丽绽放,只有转瞬即逝的美,但却对于那种美吝啬自己的记忆去刻画。只能说贾府是可怜的,这个王朝是可怜的,留给世人的印象也仅仅是这样。
红楼梦是博大精深的,很难用几句抽象的话窥其全貌。就连作为主线的宝黛爱情故事都难以叙述。如果你认为什么是困难的话,那也难不过宝黛艰难的爱情之路。很难评论宝黛的爱情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家道中落的黛玉被接到了富丽堂皇的贾府。认识了贾府中的一众人等,也认识了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宝玉。第一次的见面便将今后二人的生活紧紧的缠绕在一起。那摔到地上的劳什子,在刚开始见面时便又预感了此后二人的悲惨。大观园内的生活改变了黛玉,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这个本来就内心铭感的孤高女子更是立起了刺猬的刺来生活。这也使宝黛的爱情在刚开始时的这层窗户纸迟迟没有捅破。直至那天中午,黛玉溪锄葬花才打开了二人爱情的大门。但在二人的爱情之路中仍有许多的阻挠。世俗的目光,贾母的不同意,宝钞有意无意的搅合都给了两人难言的苦恼,让他们两人坚定走下去的信念受到破坏。黛玉的多愁善感,喜怒无常也就在此长路上形成。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上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过,怀疑过。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前途,因此对宝玉从未有过任何要求与劝解。只要他是他,我便希望与他厮守,两情相悦。黛玉的心中只想: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可以肯定黛玉是深爱宝玉的,但这份爱,爱到了没有自我,失去了独立。黛玉的爱是沉痛的,更是令人窒息的她一味的付出,一味的等待,却始终没有明白爱情真正的含义,所以她注定会是失败的。对于宝玉来说,他不像贾府其他男儿一样的污秽世界,他的女儿世界是一片纯洁的园地。没有人逼迫他去追求功名利禄,姐妹们的灵秀给他的灵魂以涤荡。在整个贾府中他是圣洁的,却也是懦弱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使他在爱情长跑中没有那么坚持,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宝黛的爱情最终如断线的风筝般消散。一死一痴留给了世人多少的遗憾。
我永远都想不通,为什么古代的女人宁愿嫁于大户人家做小妾,与一众女人勾心斗角,也不愿嫁于穷人相敬如宾过着辛福的生活。红楼梦中的宝钞就是这样的人。入宫失败后,退而求其次选择做贾家的媳妇。即使知道宝玉并不爱自己却也始终毫不放弃。我感觉她是可悲的。虽然贾府的人都喜欢她的善解人意,都敬佩她的落落大方,但她在此悲哀的大观园内收获不到爱情。宝玉对他是真情而好,是友情而言也罢,但是却从不喜欢她。即使最终嫁给了宝玉,却依旧过的并不辛福。贾母希望宝玉迎娶宝钗,却是以冲喜的目的主持了二人的婚礼。宝玉更是在新婚之夜,将宝钗当作黛玉才举行的婚礼。试问这样的生活能够带来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黛玉已经完完全全的将宝玉的心填满,之余宝钗我想只有在痴傻中才能成为这份爱情中的替身。小说最后,黛玉吐血而死,在我眼中这样的结局才算是完美吧!毕竟不会再受这个社会的苦,毕竟没有了世俗眼中的压迫,带着最真最美的爱情,不留下一丝污浊。
我总喜欢在寂静中细细品读红楼,喜欢遇到委屈与不甘时看看红楼,学习黛玉的隐忍,看看凤姐的坚强。
红楼梦联系着家族与社会,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特征,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文中的人物是唯美的,文中的故事是凄美的。宝黛的爱情后人为其惋惜,贾府的败落,世人为其悲哀。正如作者的卷首语所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红楼梦的味道需要细细的品尝。
谁在西楼,卷谁的帘钩,如今只剩风雨如晦,灯如豆。
谁的韵脚,等谁的更漏,哭也哭不尽,猜也猜不透。
三千个夜晚,三千白昼,三千个寥落的黄昏后,葛衣换了貂裘,舞榭歌台都枯萎只听得一曲红楼。九万遍琵琶,九万箜篌,九万遍萧索的琴瑟后,宴席换了沙丘,翠盖华庭不噬锈,只听得一曲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