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春夜》绝了!文笔特别好,描写特别有张力,超超超好看!《我只喜欢你的人设》超级超级浪漫,非常好看!《炽道》超级好看的竞技文!看了就让人心情变好,看了就让人充满激情,感觉看它的时候我有用不完的精力,叫我去跑个马拉松都仿佛可以轻轻松松的,男主段宇成永远是我的理想型!《花滑,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也是一篇超好看的竞技文!热血又感人!
读后感|遥想“大观园”
胡羽双 一指易学
近日看到张一指老师的《恭王府风水大观》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即如周汝昌先生所说,“大观园”是“借得山川秀”,
那么恭王府花园在和珅最初营建时,也同样可以仿着“大观园”,而借得山川秀色。也就是说,恭王府花园可能不仅不是“大观园”的创作原型,反而是和珅仿照着“大观园”而建——至少有这种可能。遗憾的是,红学家们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看到张老师的这个推想,觉得很是有趣。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与北京城里的“恭王府花园”,它们之间也许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红学家们各有说法,一派肯定,一派否定,各自有证据,也各有各的道理。
先不管考证的结果,将”大观园”与”恭王府”两者相比较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共识,以这两者的关系为讨论对象的话题也不在少数。它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也是很多人所认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也许是真的有可能的,只不过未能考证出来而矣。反正将两者并列起来一同关注挺有意思的,可以引起人无穷的遐思。
遥想一下,“大观园”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名园,但它却一直为人所熟知,一点不逊于任何一个真实的著名景点。正是因为是虚拟出来的,所以关于“有没有实境,有没有参照的蓝图”之类的想法一直以来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更多人会企盼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人好好地游历一番。可以说其所令人向往并想一睹芳容的愿想也许比起一般的名胜古迹而言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样,北京城里的著名景点“恭王府”及其花园,是古人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极具研究和欣赏价值的宝贵的古典建筑,里面的风水布局之处更是集古人风水理论的大成者,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更有各路大家们去寻幽探胜希望能够发现更多的神奇精彩之处为发扬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作出点滴贡献。
它们两者皆是能给人大美的感受的艺术品,谁借鉴谁也许并不影响人们的欣赏。它们都是古人留下来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是美丽的园林建筑,而且是那么的相似,处处展现着阴阳交织的和谐之美。不同的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一个是以妙笔生花的文字描摹虚构出来的。但这并不防碍大众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不论在恭王府的景观设计中,还是大观园的描写中,都透露出种种呈现着大虚大实的奇妙境界。
最有趣的是,在这一实一虚的建筑之中,细心探寻,很可能找寻得到很多对应的地方,山衔水接,水绕山环,处处展现出布局精彩独到的妙韵。两者相通之处那么的多,这是巧合?更是神奇!更是值得现代人暗暗庆幸!能够有机会将两者相互着比较而从中发现更多美的意蕴的可能!这可是比只看得见“恭王府”而不知有“大观园”或只知有“大观园”而还没有“恭王府”的年代的人幸运多了!
如若单看书,毕竟是纸上看来的文字,始终觉得描摹不准心中“大观园”的形态,现在好了,有“恭王府”这个大实物,参看着它,走在其中,再对照着书里所描绘的,那是多么亲切又有趣的感受啊。
如若单是参观“恭王府”,就是走马观花般的走走停停,很难领略出一山一石为何要如此这般设置的妙处,更多的只是看到了王府的外形,感受不到那种触及心灵的意味。换言之,哪里的古建筑都差不多,不一定在这里就有更深刻的感受。但如果熟悉书中的情节,知道书中的人物的生命轨迹,两者互相映照,那就有味道得多了。书中人物的爱恨情愁,书作者本身波折起伏的生命历程,结合类似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那将会是给游览者多深的感受啊!
反正只看书,或者只看恭王府,都会像是少了点什么,终不及将两者贯联起来看那样的有趣而深刻。
这也许就是人文与景观结合最是吸引人的地方吧!也是最容易使人产生深深的思考,萌发生命可贵、时间易逝、情意难得这种种体会的地方吧。
也许在某一程度上来讲,“恭王府”这座实物建筑可以充当一个载体的角色,承载住一代名著《红楼梦》的无穷底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