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6460|回复: 0

罪与罚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3 15: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稚楚值得拥有姓名!楚楚的书都超好看!《BE狂魔求生系统》《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和《可爱过敏原》简直比贺朝夫斯基的《背影》还绝!《营业悖论》真的很顶!听觉yyds!看《人设》和《营业悖论》的过程中我直接直呼“救命,我还能再磕一万年!”绝到我狂写800字作文就为了给朋友安利!而且稚楚和她的书们三观比五官都正,每本书都有一种很浪漫感觉,他们值得拥有姓名!
  道德与法律——《罪与罚》读后感
  作者: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建秀
  “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已经开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怎样复活、重获新生。他脱胎换骨,逐渐从这个世界向另一个世界走去,渐渐了解迄今为止还不为人知的现实。”
  ——摘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笔下的《罪与罚》浸透了专属于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混乱、迷茫、伤痛以及救赎。这位“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以笔墨为网,交织出一幅压抑、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图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在俄国崭露头角,处于经济分叉口的人们,或在新经济的诱惑下迷失了做人的良知,或困囿于赤贫的现实而惶惶不可终日,或在浊世之下奔走疾呼以图社会变革……在这样混沌的背景下,小说从一起杀人案件切入,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心理冲突,塑造出罪罚主体拉斯科尔尼科夫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描述杀人之罪、道德与法律之罚的同时,突出了真诚信仰的力量。
  一、犯罪目的不明的谋杀
  炎炎夏季,烈日炙烤下的大地仿佛失去了生机,阴暗逼仄的小阁楼里蜷缩着落魄的法科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他贫困潦倒、神经兮兮,贫困已令他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脆弱的神经又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拉斯科尔尼科夫一直在试图说服自己放弃一个“伟大的计划”,但似乎一切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他用斧头蓄意杀死了自己的房东,拿走了她的积蓄,并在偶然情形下杀死了房东老太婆的妹妹丽莎维塔。但奇怪的是,他杀人的目的并不是“图财”,虽然他拿走了老太婆的积蓄,但只是将财物隐匿,像隐藏犯罪工具一样,并没有任何使用该笔财产的意图。
  从刑事法律的角度来讲,拉斯科尔尼科夫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的犯罪,用斧头袭击受害者的头部并连续击打致人死亡,情节严重,法律上的“罪”已经产生。但是,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中,杀死房东并不是“罪”,真正使得他内疚并且认为自己“犯罪”的是杀死了房东的妹妹丽莎维塔。与吝啬阴郁的房东相比,丽莎维塔是一个很和善的女人,她不应该被自己杀死。那么,杀与不杀之间,拉斯科尔尼科夫凭借的是怎样的划分标准呢?
  二、揭秘谋杀罪的犯罪目的
  作为一名法科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更应比常人了解罪与罚之间的关系,也更应敬畏法律、鞭策自身。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开始就在困扰着读者,直至著作提及他的一篇论文,在文章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将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凡的人”,这种人只能唯唯诺诺、仰人鼻息;另一种人是“不平凡的人”,这种人雄才伟略,英伟果敢,可以决定他人的生死,可以去杀死那些“应该被杀死”的人。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这套理论漠视人的生命,与强调人道主义的人权思想背道而驰,明显是“弱肉强食”的强盗理论。然而,为了验证自己属于“不平凡”的人,拉斯科尔尼科夫精心策划、残忍杀害了房东以及她的妹妹,由此可见,滋生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下的扭曲法则对青年学生毒害至深,社会已经陷入道德危机。
  三、道德之罚与法律之罚
  与我们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的刑事法律刑罚不同,《罪与罚》向读者所展现的是两个层面的“罚”:一个来自于道德方面的良知之罚。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逃避良知的愧疚,不停的为自己找脱逃的理由,现实与虚幻交织下个人情感的尖锐冲突,最终导致他的精神严重分裂,并因心理诱因引起高烧不退;另一个就是国家机器运行之下的法律之罚。在这一方面,拉斯科尔尼科夫明显是桀骜不驯的,他蔑视国家法律,与警察斗智斗勇从中体会一种游戏般的乐趣,实际上,他并不认同国家所设定的刑罚。对于部分犯罪行为人来讲,单靠立法所规定的刑罚并不能真正使其“服法认罪”,反而是其自身道德的觉醒方能真正达到犯罪矫正的预期效果。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将自己的墓志铭自撰如上,灿烂星空与道德律令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相得益彰。对于一个人而言,毕生追求需要信马由缰才能拥有无限可能,但是道德律令必须成为每个人心中无形的篱笆,及时勒马方能守护好一方净土。
  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砝码。当然,良知之罚若产生实际的作用,前提必须是行为人并未泯灭天性,对人权有起码的尊重,否则,也就谈不上道德谴责了。《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最后亦受到索尼娅,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的精神感召,主动自首,在流放西伯利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群的重要性,走出了离群索居的精神孤独,从思想上真正接纳了“罚”,诚心接受心灵的拷问和法律的惩戒,悔正自新。
  在道德与律令的双重作用下,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二哈与他的白猫师尊》这是继魔道祖师第二个让我反复刷的小说,一般小说好看我就看一遍,这个是在我文荒时期总是忍不住扒出来在看一看的文,就是虐的时候感觉心肝都颤抖了,甜的时候我觉得,啊,都值啦!还能继续看下去,番外都不够看的那种,剧情很带感,文笔也好,最重要的是肉香啊!有骨有肉的剧情,还有什么可挑的吗?攻是那种很man又很幼稚同时爱而不自知的性格,受是表面很清冷很禁欲内心很澎湃很深情的人,强攻强受,雷点,攻受之间的误解很深,经过了好久好久才解开,我不喜欢看有误解的文,但这篇真的是拒绝不了的带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9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