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711|回复: 2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6 16: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推《安息日》,超级超级有趣,两个小机器人进城的故事hhh。就感受上来说,它在我心里和哈利波特上同一水平的,剧情流畅感情都很有趣,不是只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对世界的爱,一部非常暖心的成人童话。“脱下厚重而华丽的王冠与礼服,他便与他相逢于乐园了。”
  那一曲战魂悲歌——《水浒传》读后感
  钱顺顺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菁中学初二(4)班
  原本对《水浒传》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毕竟我是个女生,自然是喜欢脂香粉气、柔和诗意的《红楼梦》多一些,认为成天打打杀杀的《水浒传》很没劲。
  可是,当我翻开扉页时,深沉的文字间萦绕的古老质朴之气已将我彻底征服。一个个粗壮的铁血汉子,他们重情重义,直率坦诚,不拘小节。如果说《红楼梦》是萦绕在耳边的一支琴曲,婉转悠长,余音袅袅,那么《水浒传》就是回荡在脑海里的鼓声,大气磅礴,震人心魄。
  并非不爱红楼,只是被梁山好汉的激情所感染,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摈弃胭脂华服,到烽火弥漫的战场上去厮杀一番。
  除了热血澎湃,《水浒传》细腻的笔触也让我印象深刻。古白话是有些生僻难懂的,然而却更有味道,将人物形象勾勒得充实丰满。一百零八位好汉,多数性格鲜明,即使有个别性格类似的英雄,作者也会将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像鲁智深和李逵,两人虽都是直爽鲁莽的好汉,但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疏财,李逵直来直往,率真耿直,甚至滥杀无辜。
  反面角色的刻画也很不错。而我认为,《水浒传》中最大的反面角色就是宋江。
  因为宋江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虚伪、狡诈,就是一个红果果(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江一心想招安,想过安生日子,结果让那么多人给他陪葬!既然他本就不想为寇,上什么梁山?既然他看不清朝廷腐败、大局形势,当什么首领?最后竟怕李逵替他报仇,坏了“忠义”,骗李逵也喝了毒酒!这就是为了名声、面子而不惜杀了兄弟的宋江!一介懦夫!而且每次俘获敌方将领时,他都要“慌忙解开绳子”,怒叱手下,扶起将领,作势要退位让贤。人家脸皮可没他那么厚,自然是受宠若惊、羞愧不已,最终临阵倒戈,助他里应外合,取得胜利。偏偏这招他还屡试不爽,真可恨!现在想到宋江这种行为我还有些咬牙切齿,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确实把宋江刻画得很生动,使宋江的伪善嘴脸深入我心。
  话又说回来,宋江之所以如此,只因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长期处于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古人,难免如此。而在当时,能打破旧貌的,或许只有战火。
  战火是可怕的、无情的,兵马喧嚣中,会有无数条生命失于马蹄之下。乱世中,会有人站在巅峰,临风而立,指点天下,而更多人只是在他脚下,铺就通往顶端的路径。如果可以,我宁愿做一缕战魂,只要在金戈铁马之下,烽火狼烟之中,找到自己就够了。寂寞清冷的月光下,我可以烫一壶酒,唱一曲小调,在回首间,望见那离世孤傲的背影,知道自己付出的意义,便可安然策马而去,在如血的夕阳中,奔赴自己的宿命……
  当然,《水浒传》要告诉我的,远不止这些。

《错绑了情敌的系统后》 我可太爱里面的攻了,这本真的主角都很可爱 善良 真诚 自尊 自爱,可惜数据不太好,作者真的写的很有趣,笑死我了,但是到一个期待很久的翻车的部分的时候,那种处理,那个情绪真的绝绝子,被完全带进入了的那种心脏空空的, 懵懵的钝痛特别细腻,可惜数据不太好,而且作者居然是抑郁症患者,就感觉到她真的好棒,好认真的在逗笑自己,真的特别乐观,没有一丝阴霾的感觉,所以到那个翻车的时候,情绪猛的扑上来,就好像被溺毙了一般,有一种很平静的窒息感 好在主角真的很勇敢呜呜呜,我真的好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6: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08: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胡雨涵

  不江山指点说成败,美人怀里论英雄。有人告诉我,这是所有人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想要登上胜利的彼岸,就是在不停竞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屹立于万众瞩目的高峰。这就是轰轰烈烈的成功。

  这是大部分人的思想。然而我并不这样想,说得更直接点,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言论。

  我觉得,成功不诞生于竞争,而诞生于酒 。

  酒雄浑,酒朴实,酒逼了那么多好汉上梁山,酒逼了那么多好汉成兄弟。

  梁山好汉尤为爱酒,嗜酒如命。先不提武松醉酒徒手杀虎,鲁智深喝醉大闹五台山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我能想到最直接的,那应该就是在某个夜晚,林教头用他那红缨枪挑了一葫芦的浊酒回山,找宋公明不醉不归。酣畅淋漓,面红耳赤。林教头很郑重地拍着公明的肩说,公明哥哥,我服你,从今往后,我的命就是你的了。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交谈甚欢。酒精还在这醉醺醺的环境里发酵,慢慢酿成一种叫“义”的元素,不知不觉地浸入好汉们之间。好汉们那无止尽的喝酒,酿成了更多的义。慢慢地,义成了一条河,河水推着好汉们去替天行道,去忠心报国,去收复边疆,去救济百姓。酒像催化剂,不停煽动气氛,催着好汉们征战四方。

  好汉们不停征战,把性命寄托于黄沙之下。直到某一天,某些人不在了。并没有如我想象的一样,义会断开,然后消失地荡然无存。反而,他们喝了更多的酒,迸发了更多的义。黄沙场上险象环生,义让他们不离不弃,义让他们有恩必报。

  文到此处,还未终止。时间又悄然流逝,人渐渐死光了,散尽了。可酒精仍无止境地酝酿着义,这些义,开辟了一条文明的先河,叫侠义,而这个源头,叫《水浒传》。

  我想——

  一杯浊酒手中舞,性情刚烈一勇夫。这便是义。

  汇众心于梁山,集仁义于苍生。这便是成功。

  这所有的,便是酒。


  此篇文章中,作者并不像多数人一样,执着于某人某事的描写,而是紧紧围绕那“决定成败得失”的酒来写,并以这个突破点,为我们带来一个恢宏大气的水浒传,文章至始至终层层递进,荡气回肠,给人意犹未尽的畅快淋漓。

  (杨宇轩同学置评)

  酒酣胸胆尚开张,述仁义,生死忘。古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今有雨涵品酒评水浒。小作者别出心裁,抛却众人关注的108脸谱,独独将视线聚焦于一杯浊酒之上。初尝,辛辣,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痛快;又抿,浓醇,是侠义肝胆互相望的酣畅;再品,回甘,是快意恩仇尽仁义的赤诚。这是酒,这是仁,这是义,这更是民族的血性方刚!

  (孙妍妮老师置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3-28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