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632|回复: 3

《狼图腾》读后感700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8 16: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万里觅封侯》《天潢贵胄》《嫁给暴君后我每天都想守寡》(这本还改名了,叫《愿以山河聘》)都是超好看的古耽,当万特别好笑,很有梗,但是又有点玻璃渣的那种,让你刚笑完就哭,还没哭就想笑,停不下来的那种,天潢贵胄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好看,最后两个人对立要打仗那一段真的明知道他俩肯定没事不会虐但还是好担心那种,但是真的不虐,守寡这本真的本来没有给太高期望,但是他真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非常甜,也没我想象中的要虐的剧情,非常甜,姬越他对阿敛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两个人一个王一个是质子,但是这个从来都是强强,阿敛也很强,两个人都留了一手,这就是个逐渐让对方沦陷,放下警惕心,从喜欢到爱,从爱到深爱,从深爱到真正的至死不渝的过程。
  有幸阅读了姜戎先生所著的《狼图腾》,书中那些与狼有关的故事,改变了长期以来自己对狼的认识,受益非浅。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狼是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凶狠险恶的代名词,正如作者所述,与狼有关的词汇也尽是些贬低之词,比如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等等。但作者通过对狼的近距离观察与接触,却给出了狼的另一面。狼有极强的爱心,为了自己的子女、家庭、群体,必要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狼有着宁死不屈的性格,几千年来还不曾遇见狼被人驯化的先例;更为重要的是,狼通过自己的追杀和追逐,维护了大自然的平衡,也维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原始动力。可以说,如果没有狼,蒙古草原将不复存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人类的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作者认为,狼与人及其它动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因此,作为大自然儿女之一,有着更为高级思维的人类,更应该像狼一样去维护大自然的面貌和平衡,而不是无休止地向大自然去索取,去挤占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
  狼与蒙古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那种默契,体现了最为原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蒙古人爱狼,是因为狼能够更好地帮助蒙古人控制危害草原的诸如旱獭、草原鼠等动物的数量,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草原草长青、水长流;因为狼的存在,为蒙古人训练出了世界上知名的草原蒙古马。蒙古人敬狼,是因为狼身上的那种聪明和智慧、勇猛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成为了蒙古人性格形成的宗师和起源。蒙古人也打狼,因为通过打狼,控制狼的过度繁衍,以维护草原的自然平衡;通过打狼,练就了蒙古人的凶悍和无畏的精神。也正因为有了狼的存在,才造就了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同时更应该看到,正是因为蒙古人与狼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存在,成功地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使蒙古草原、蒙古人、蒙古文化流传至今,为人类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初版本。
  与狼共舞应成为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现在国家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绿的环保,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如果蒙古草原狼如果真有人的思维的话,应该为此动容流泪。书中最后部分对蒙古草原过度开发的描绘,确实让人震撼,让人痛心,让人流泪。草场退化了,原来恰似绿海的草场,变成了“远看有草近却无”的半戈壁;河水变少了,原来能够泛舟的大河变成了一步能越的小溪;湖泊干涸了,原来百鸟翻飞的天鹅湖,变成了臭水塘。特别书中对天鹅湖被毁的描写,更是使人伤心、痛心,那些盲流对天鹅湖的摧残,不仅摧毁了自然界中的天鹅湖,也摧毁了人们心灵上美的化身的天鹅湖。好在书中也给人带来了一点希望,就是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最后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不尽的危害。我想,这对狼、对人、对大自然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因此,我认为,人类一定要学会与狼共舞。学会与狼共舞,人类才能变得更加宽厚和理智;学会与狼共舞,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学会与狼共舞,才能变得比狼还要勇敢和坚强;学会与狼共舞,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穿堂惊掠琵琶声》成熟男人的绝美爱情啊,我之前一直看不下去老男人谈恋爱,会顾虑太多,也看不下去细水长流的爱情,感觉就很平淡无味,但是!!!直到我看了这本后,上面两个问题都不存在了,这种进退有度,一句“你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就能确定对方爱自己的爱情太美好了,不需要口头许下很多承诺,但是你所知道的爱情中的承诺我都会做到,懂你、敬你、尊重你,告白时会先把以后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剖开来告诉你,再让你做决定。忠于爱情,又不止忠于爱情,老男人的爱情真的太美好了,强推啊,另外,广播剧也配得非常好,最近一周都陪我入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的壮丽图景,让我们走进草原人、草原狼艰难、丰富而又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几年的知青生活,使得他笔下的故事读来娓娓动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读罢全书,我还久久沉浸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不能自已,书中的草原狼更带给了我许多人生的思考。

  1.认识自己的周围环境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能借白毛风势全歼军马群,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

  而做事情也必须先沉下心来好好熟悉自己的周围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对工作环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强,也只能“龙游浅滩遭虾戏”了。

  2.讲究策略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纵横捭阖,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人不是狼,但狼的种种策略也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而我们的确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但学习草原狼也不能拘泥于具体的战术,而是要锻炼自己勤于思考、灵活应用策略的能力。

  主动的去观察和学习,积极的思考,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实战中磨炼自己。

  3.危机意识

  狼的本领狼的智慧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也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劣的草原环境、各种动物的逃生本能还有来自人的巨大威胁,使得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之中,随时都处在被饿死、冻死、打死的境遇中。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所以我们也得有狼的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给自己加压,正如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潜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4.勇气和血性

  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颇有壮士断腕的壮烈。当狼袭击马群时,它甚至可以选择最残忍的自杀式打法。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让人感慨训老虎易,训小狼难。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草原上以前也有不少老虎等其它强势动物,最终之所以只有狼强大而独存,原因就在于此吧!

  社会如战场,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成长。

  5.团队精神

  读《狼图腾》,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分工明确: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合作默契,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在人们的记忆和印象中,绝大多数是凶狠和残忍的代名词,但《狼图腾》这部书,狼却给了我这么多的震撼和敬意。

  作者:高思教育 高宁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0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图腾读后感—张弛

  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江南的年轻人来说,梦想中的内蒙古是草原、是骏马,是心中的翅膀可以飞翔的地方。在未看《狼图腾》之前,我承认我对内蒙古的了解很少,在看了《狼图腾》之后,我对内蒙古的了解还是很少,可是却激发了我更迫切想去那片土地上走走的冲动,那里有美丽的额伦草原,有虔诚的牧民,有望不到边的绵羊,在那片腾格里掌控的圣土,诞生了许多或者雄伟、或者凄美、或者悲壮的草原之歌。

  拿到书之后的我便不屑地丢到桌上,几天之后我捡起书一页页地看完的,感觉很厚,很久后才完结,看后感觉心神焕然一新,又一次加速了青春的激情燃烧。草原文化、游牧民族,腾格里,狼,天葬,这些都是让人一看就能眼前一亮的陌生词组,而这些又是跟农耕文化,汉民族,龙,土葬等这些我们很熟悉的词组相互印衬,陌生与熟悉的一次次撞击,碰撞出一个个新鲜的思维和态度。

  草原文化是什么呢?文中给出的答案就是“狼文化”,可是我更觉得是生态文化,为什么呢?因为草原的自然环境更趋恶劣,所谓白灾、黑灾,听来让人恐怖,而正是这样的生态,决定了所有生存在它属地的生物的性格,为了生存,它(他)们便开始了性格上的分化,狼、人是主体,狗、马、绵羊是重要组成,再加上天、地、万物,于是乎,在这片以草为载体的领地上,狼锻炼出了它成群、嗜血的本领,羊锻炼出善于奔跑的本领,而人则锻炼出他勤劳,细心、粗犷、游动的性格。由此,天地催生万物,万物造就文明。

  游牧民族是什么呢?是匈奴,还是蒙古帝国呢?从世界历史看,游牧民族在人类的长河中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亚欧大陆广阔的草原上,他们纵横驰骋,演义了众多让人至今记忆犹存的故事,单就中国而言,从最初秦始皇修筑长城开始,一代代帝业的伟大功绩都是与北方相联系的,汉武帝时期退匈奴五千余里,唐太宗时期活捉匈奴首领颉利,被北方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而后来的建立的元朝,更是整个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美丽的王昭君出塞,可以说,整个中华的历史,很大部分是与游牧民族的代表匈奴、突厥、鲜卑等部落相联系的。可是,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游牧民族似乎是敌人,侵略的象征。也许,历史本来就是有侵略与被侵略组成的吧。今天的蒙古人,有多少在研究自己先祖的呢?

  最后,不管书里有多少过分的渲染和说辞,我想我们只要汲取其中的有用之处就OK了!毕竟,文化的东西多少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对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图腾》读后感7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