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判官!真的我磕生磕死求求你们快去看了真的求求你们!就是那种你以为年上游刃有余,只有年下如痴如狂的时候结果作者举起四个大字“绝美双向”,最后变成”不服我们现实里碰一碰,比比谁爱得更疯“是我更疯!是我看了绝美爱情之后已经疯了!我的每一滴眼泪都为绝美爱情而流!
《责任与使命》读后感——辞约旨丰,事近喻远
书本封面处留有“小故事,大智慧”六字,阅毕全书,掩卷沉思,深以为然。
涉世不深,而立未及,但工作几年,之于责任的悟知已多少有了一些。阅书中哲理篇章而联想起工作的所见所闻,责任之拙见,企业管理之愚思,大抵都合意其中。
责任,应是团队协作,而不是“踢皮球”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公司总经理发现客户经常抱怨两个问题:一,产品质量不稳定,二,交货及时性差,于是派助理去了解问题成因,助理与各部门联系后,得到如下答复:
质管部:“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找生产部去。”
储运部:“生产跟不上,无货可发,找生产部去。”
生产部:“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影响生产进度,员工流动性太大,新员工技能水平太低,影响产品质量,找采购部和人力资源部去。”
采购部:“没有足够的资金,找财务部去。 ”
财务部:“销售部回款不及时,应收款占用大量资金,找销售部去。”
销售部:“质量问题和交货及时性影响回款率。”
企业于多于少,总会遇到此类问题,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责任田”,并无失职之处,但事实却是经营问题层见叠出。思此案例的时候想起《三剑客》中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企业如车,终归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各部门若部件,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亦需要密切配合,遇事之时,不该只是理直气壮地一推了之,而应是履行本职之余更多的担当和协作。
责任,是忠言逆耳的谏言,而不是违心奉承的应付
《宋史·乔行简传》中有句话叫“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2011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与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引用此言,并连用三个“总要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于国于企,都是这个道理。行一事或做一决定,最让人鄙夷不屑的,往往不是直抒己见的固执者抑或刚愎自用的反对者,而是商讨之时或缄口不语,或满声附和,待事情实效不佳之时,则言之凿凿说一句:“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样行不通。”并附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此之谓“事后诸葛亮”。
“只要是从公司利益出发的意见,都可以提。” 这是董事长时常提及的话,因意见有异,也与他有过一些分歧甚至争论,却深感企业是需要这样的氛围的。《论语》有训“任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我想其之于企业人的意义定不会是违心奉承,明哲保身,而必是真正基于企业利益的深思熟虑,建言献策。
责任,是不忘初心地目标笃定,是道阻且长不浮于行
想起一部叫《玄奘之路》的纪录片,讲述玄奘以长安为始,大漠雪山,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九死一生,历十九载光阴,经一百一十余国,行程五万里,终抵印度那烂陀求取真经的史事。《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西行,为的便是寻求佛法真谛,弘扬佛法真善,他觉得那是一介僧侣的责任与使命。
言及至此,便觉得企业经营与玄奘西行,倒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一件事情便是总裁不止一次提及的—— 万安强调升级,而不是转型。一个企业,但凡表里如一笃实的,对于其而言,诸如“为社会做产品,为国家做产业”的使命,“创造更好产品,塑造世界品牌,铸造百年万安”的愿景等等,便都会从简单的口号变成苦心经营的目标,变成一代代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恰如玄奘西行,需一步一个足印,不易其志。
百余年前,国学大师梁启超谏世: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时易世变,其义如故。责任,不是束缚人生的枷锁,而是让我们在约束中懂得担当,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懂得创业维艰,苦尽甘来,我想,这兴许便是“责任”简单二字的深远要义吧。
集团办公室 朱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