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7255|回复: 5

雷雨读后感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9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橘再见了,很抱歉做了这个决定,希望我们有缘再见吧。因为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所以和你正式道个别吧。真的挺舍不得你的,这么久了,能够认识你真的很开心。谢谢你带给我了许多欢乐和感动,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这次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饿了,我要去吃零食了,一会儿再来,拜拜。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读后感大全

雷雨读后感大全

  雷雨 繁漪 【雷雨读后感
  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富家千金。新式教育,现代文化观念的灌输,自由的观念是她所必持有的。但婚姻是残酷的,更可以说社会时代是残酷可悲的,时代的发展交替注定她成为过渡的牺牲品。
  她所拥有的仅仅是对未来爱情的美好幻想,如此简单,仅此而已。
  她是从古典画廊里走出的女子,迷离,朦胧,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淡雅。知识是她知书达理,善良与追求自由的缘由,本着执着的的信念,纯洁的她在茫茫人海中寻求心中的真爱,生活本如江南水乡般宁静致远,淡定闲适,但嫁入周家把一切都改变了。
  嫁入周家,在原本宁静的湖面上卷起阵阵不散的涟漪,一波又一波的轰击着这个纯净的心灵。从此,这便是一个挥之不去噩梦。敲击,困扰,挤压着她,直至将她毁灭。
  她仅仅是作为封建社会家族联姻的一个工具。前一秒还嬉笑的她,顷刻间就变成了封建社会家族的牺牲品。贡献了青春,束缚了自由。原本向往并且追求自由的她现在只能是关在笼子里面的死物,逐渐迫使她走出梦,走向梦破碎且永远不可复原的边缘,去迎接那伸手不见五指的,无际的黑暗。当然她是不会知道的。
  婚后的一切,痛苦是不可言的。专制沉闷的家庭,没有那么的如人愿,丈夫的冷漠,专制,压迫着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欺骗,压迫,背叛。这一切令人困惑,迷茫。这怎么让这个思想站在时代前沿的女人接受?这根本不可能,完全与自己的观念背道而驰,但是时间已经晚了,改变不了,至少她改变不了。所以,她恨这一切,她恨这一切的缔造者,这个家。她不惜一切,更是疯狂地追寻那原本已经被挤压得变了形的梦,但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在疯子一样的外在表现下有的也仅仅是一颗脆弱的心。
  这一切改变了她,改变了这个原本纯洁的女人。原本清水一样的她被社会染得污浊,没有一点儿生气。她痛苦,忧郁,阴鸷,叛逆,疯狂。她要为自己变了形的梦努力,即使跨越世俗的羁绊。但是事不随人愿,短暂的幸福带来的是百倍,乃至千倍的再一次伤害。由爱生恨,压抑的怨恨在心里,在谎言和借口撕裂的伤口流出的鲜血的浇灌下滋生得愈发快。即使这样,她兴许还是残存了些许理智,她并没有像侍萍那样投河自尽。
  理智下的便是对周冲的爱。她理解周冲支持他接受各种新事物,懂得他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他的理想是那么的美好,美得犹如一个用水晶雕琢的理想国度,在这个澄清的国度里,没有喧嚣,没有飞尘,没有争执,没有虚伪。他身上干净得没有一点杂质,他的心灵更有着寻常人无法逾越的纯真。她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那种久违了的生气。
  又因为如此,她更加在周冲的映衬下看到了现在的自己。一个仇恨充斥了双眼的母亲,一个被旧社会毒害了的新时代女性。正像曾经对周萍的话: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辱!这个社会对她的伤害太大了,太深刻了。如果当初知道有如此一劫,投生时她还会做人吗?
  最后一轮的反扑,真相面前的大家庭,一切都乱了,全部都结束了。与其说疯了是悲上加惨,倒不如说是最好的解脱。一个男人守着两个疯了的女人守着时代的悲惨。
  。..。.
  繁,多也;漪,水之纹也。繁漪便是猛浪,便是永不宁静的水,便是荡涤一切的“雷雨”。她的痛苦最深,渴望又最强,所以爆发得最疾,最猛,就像雷雨。

《二哈与他的白猫师尊》这是继魔道祖师第二个让我反复刷的小说,一般小说好看我就看一遍,这个是在我文荒时期总是忍不住扒出来在看一看的文,就是虐的时候感觉心肝都颤抖了,甜的时候我觉得,啊,都值啦!还能继续看下去,番外都不够看的那种,剧情很带感,文笔也好,最重要的是肉香啊!有骨有肉的剧情,还有什么可挑的吗?攻是那种很man又很幼稚同时爱而不自知的性格,受是表面很清冷很禁欲内心很澎湃很深情的人,强攻强受,雷点,攻受之间的误解很深,经过了好久好久才解开,我不喜欢看有误解的文,但这篇真的是拒绝不了的带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4: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冲之死•——读《雷雨》有感

  琉璃,因好友评价“情似琉璃,心如玉,漱之,使洁然”而得名。性本质纯,好文学,嗜为文。现中文系大四学生,擅情感、小景类文字,多愁善感,喜欢研读古诗词和《石头记》,以晴雯自居。

  一个“冲”字,注定了他的命运,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他的青春炙热在这场战役中从头到尾都在燃烧,他的执着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对于这一切他始终都是义无反顾的,他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生。

  作者在作品中是这样说周冲的:“他的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周冲的心是无比纯洁的,像孩子那样铅尘不染,透明的像水晶一样,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真爱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他为着自己的那个世界不懈的追求着,全身心的投入,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祭奠自己的梦想。

  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不同,周冲的心中并没有当时社会的阶级思想。他会认为四凤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有意义。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这与母亲蘩漪的看法形成很大落差。蘩漪认为四凤是下等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加认为对于周冲对四凤的爱周朴园是万万不会接受的。而周冲对于爱情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不会去勉强四凤,他会尊重她,帮助她,还希望将自己的学费让出一半来给四凤去学习。

  平日里,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亲密反而多了几分畏惧。面对自己的爱,周冲在几经矛盾过后依然尝试与父亲沟通,希望父亲准许把自己的学费匀一半给那个自己欣赏却还没有学习机会的人。周朴园,典型的封建家长,他就是周家的法律,没有人可以违抗他的命令。周冲作为周家的二公子自然无法摆脱这种控制,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仍然选择了对希望的尝试,尝试与父亲沟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法律”的认可。但这次交流只进行到一半就被母亲的“吃药”问题切断了,也为后来周冲的失望打下了基础。

  与蘩漪追求自己所爱大有不同的是,周冲面对四凤对自己求婚的拒绝并没有歇斯底里的发狂,更没有仇恨,反而要尊重四凤,帮助四凤。这就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的爱情观。在他的心中,并不是占有才是爱情,守候和祝福才是对自己心中的真爱的最好诠释。直到自己面对那个残忍又混乱的场面的一刻,那颗满是疮疤的心依然没有对这个可憎的家庭的仇恨,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顾一切,最后与她双双殉情,这样才是他所期望的一场完美的爱恋。如果让他来选择,面对这个污秽的家庭而生还是那个纯洁的爱情而死,他还是会选择与自己的命运相同的死亡。

  《雷雨》的冲突之中还有一个就是由鲁大海为代表的罢工工人与周朴园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之中,周冲很自然的站在了鲁大海一边,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合理要求抗争,作为他这样享福的人,是应当同情他们的。周冲这样的反抗被周朴园视为和母亲蘩漪一样的生病了,因为在他的家庭当中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异样之声存在的。对于周冲的对工人的同情,在这个资产阶级强权的家庭之中,自然没有存活的空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周冲始终都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他给自己和四凤勾勒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想要带着四凤双飞,飞离这个满是虚伪满是利益的世界。“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这个就是他向往的那个世界,可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媲美。但是那注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因为他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制度的禁锢。单凭他自己,他无法冲破,即便是拼死奋战,还是无法动摇。

  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制度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在这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黑暗成了主体,死亡成了主题,周冲成了唯一的亮点。虽然作者一笔一笔将他予以凌迟之刑,最后自己的母亲竟然将所有的肮脏展现给他看,最后又亲手将他丢弃到了雷雨之中再也不能回来,但他却成了这个混乱的家中唯一一个纯洁的人。他的死,暗示着这个封建杀人的公馆的灭亡,一个没落制度的消逝,一个光明的自由的新世界的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4: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雷雨》有感

  “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

  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曹禹最喜欢蘩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可能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周朴园是封建家庭伦理的被吃者,是被封建意识扭曲的活死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4: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雨》有感

  党春玲

  读完了曹禺的《雷雨》,心里也为剧中的人物所悲痛。一个古的周宅,几个人而已,主人和仆人,就在一天之内,一个郁热的晚上,发生如此多的悲剧,不知是谁的错,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雷雨》中的封建大家长,周朴园,是整个剧作的中心主人公,三十年前的悲剧由他引起,也有他带到三十年后。一个兼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特征的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专横、自私、狡诈、贪婪、残忍和虚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他早年曾留学德国,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受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社会思潮,现代经济的发展又使他成为了一个资本家,可他从父辈那里继承的封建思想在他身上却依然存在,在仁义道德的幌子掩盖下,采取的是冷酷的封建专制手段,为了利益,故意造成桥的坍塌,从死去的工人身上赚得三百大洋,为了对付工人的罢工,不惜和警察合作,打死了三十多个工人,从而引出和鲁大海见面的事。

  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三十年前为了利益和别人结婚,抛下刚为他生下第二个儿子的侍萍,但随着她的爱好摆放,但当真正认出她后,他却用钱来打发她,认为她另有所图,内心的愧疚和现有的行为,让人感觉十分的虚伪。三十年后也不认自己的二儿子,一鲁大海那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了你还是找到这来了。”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周朴园和鲁大海本来是亲生父子,但却因为命运,一个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而儿子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人,因为罢工事件和他在一起见面,鲁大海是下层的劳苦人,有自己的血性和认识,但当他知道自己的代表被收买时,他更加恨这样虚假的资本家,不管是热血还是冲动,对于资本家的恨,他已经埋入了心中,在最后知道自己是他的儿子的时候,冲进了雨夜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同时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对罢工的处理都展现出他封建家长的冷酷尊严和内心复杂的情感。

  繁漪是《雷雨》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在她的灵魂悲剧中响彻着收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应先的一代妇女的抗议和追求的呼声。

  繁漪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在双重悲剧走完了她全部的人生历程,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她一方面受着周朴园带给给她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她渴望周萍的爱情,虽然这样是乱伦的行为,但是她不在乎,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儿子,只为自由的心得到一丝新鲜的空气,解救自己的灵魂,但周萍对于这种乱伦的不自然关系越来越抵触,背叛了爱情,也使繁漪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有些疯癫,既是强者也是一个可怜的弱者。

  繁漪是一个只是女性,美丽热情,追求自由和个性,但在周家大院她活生生被逼成了一个没有生命像是有一样的人,封建的婚姻制度毁灭了她的希望,也葬送了她的青春,他是一个遭受双重压迫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周朴园整日给他喝药,甚至请洋医给她看病,另一方面,周萍成了她的浮木,可是周萍却拒绝救他,让她陷入根深的绝望,从而成为了一个忧郁的人。她甚至跟踪周萍到四风的家中去,也说出了即使三个人在一起生活,她也不介意的话来,却遭到更加深刻的拒绝,周萍只想从这种不正常关系中摆脱出来,因为他也受过了这种压抑,所以他爱上了四风,因为四风的单纯,给与了她生的活力,但是她对四凤的偏见,认为四凤是下等人,不应受到这样的爱情。同时,面对周萍的爱情,她没有看到他的胆小和怯弱、自私和不负责任。迁就周萍的背叛,也体现出他的反抗具有软弱性。

  总之,繁漪的形象揭露了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和罪恶,激起了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深沉思考。

  在结局,正准备私奔的周萍和鲁四凤却听到了历史最大的笑话,同时也给予他们巨大的打击,周萍和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本来就接受不了的不伦之恋再次上演,四凤冲进雨中,被电击身亡,还有肚中三个月的孩子,周冲是最无辜的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心中充满爱和幻想,喜欢四凤,要用钱供养她读书,尊重她的一切想法,却因为救四凤也被电死了。不知道是不是对繁漪的一种报复呢?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的前边,周萍受不了,开枪自杀,这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轰然倒下,只剩下老一辈的人了。因为无辜的年轻的一代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了对悲剧性的历史有着牵连的年老的一代,进一步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命运的控诉力量。

  繁漪和鲁侍萍都疯了,依旧住在周家院子里,一人一层,每到节日鲁妈总是习惯等着她的儿子大海,但那已经使等不回来的人,周朴园也没有一个儿子留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4: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悲剧 ——读《雷雨》有感

  这是时代和命运在扭曲中塑造的一出悲剧。

  在封建统治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进沼泽里的马,越挣扎,越深陷。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着逃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的对待侍萍,可是他的懦弱最终还是背叛了他的理想,背叛了侍萍。而侍萍,绝对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利爱她所爱、恨她所恨。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饱受生活的欺辱和压迫,“见见我的萍儿”是她的唯一要求,是她纯洁崇高的母爱。

  气氛沉重的有些透不过气来,人似乎在受着情感的捉弄。此时,人是多么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的心情,本应主宰自己,却发现自己常被环境所主宰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极端的痛苦与爱情在一天中强烈碰撞。随着阵阵雷雨滚滚而来的抑郁、绝望充斥在空气中……一幕幕就像暴风雨中的波涛,恶狠狠地撞向人们,他们无处可逃。

  在这样一群随波逐流的人中,蘩漪是一枝独自绽放的花,在极端压抑的环境下,她不屈服与命运,敢于爆发。她奋力要跳出紧缩的牢笼,在茫茫寻找中却阴差阳错的爱上了周萍。她的生命如火一般白热,也如火一般短促,为爱,她不惜一切。我从内心敬佩她的执着。他们都没错,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谁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情感、境遇,激成一朵朵火花,在周萍身上织成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然而她很勇敢,在滚烫的砂岩上,她用火热的情和强悍的心做了一回团兽之斗。当时,有多少漂亮心灵的女人,是环境的窒息使她们变得乖戾,蘩漪最终却选择了火坑。她,更值得人们去尊敬和怜悯。

  假如说迷失在爱恨中的是蘩漪,那么沉浸在自己的伊甸园中的就是周冲了。

  从小高高在上,让他一直被埋葬在理想社会的堡垒中。对社会、家庭以及对四凤的爱情都天真的像是在心中编织的一个个童话,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感到理想幻灭的悲哀。从父亲逼迫母亲喝药的那一刹那,他已经感受到了现实的丑陋,直到慈爱的母亲神志不清的站在眼前时,他的梦惊醒了,心中的激荡早已不在……

  终于,这个悲情的故事在轰鸣声中达到了高潮,一根电线结束了四凤和周冲的生命,扼杀了蘩漪和侍萍的意志,击溃了一个罪恶的家庭。周萍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崩溃了。但他平静的如一潭死水,也许是知道了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不再被命运玩弄,以死来结束自己内心的折磨是最好的解脱。

  人经常身不由己,流着血,是爱就是恨,轰轰的烧一场,一切走向极端,中间没有一条折中的路。或许是封建社会所谓的门当户对害了他们,或许当年周朴园娶了鲁侍萍,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这一幕哀嚎。

  今天的社会布满着阳光,驱散了过去的阴霾;现在的一对对恋人因彼此是自己的选择而幸福快乐。如今,再也不会奏响雷雨天特有的隆隆乐奏,因为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5: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雨读后感大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3-28 1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