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判官!真的我磕生磕死求求你们快去看了真的求求你们!就是那种你以为年上游刃有余,只有年下如痴如狂的时候结果作者举起四个大字“绝美双向”,最后变成”不服我们现实里碰一碰,比比谁爱得更疯“是我更疯!是我看了绝美爱情之后已经疯了!我的每一滴眼泪都为绝美爱情而流!
今天为各位推荐由深圳市教育局与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的“说说身边好老师”征文的获奖作品,这篇《不严的严老师》在评审中得到了评委们一致好评,龙华新区教科研中心 的向浩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3000字的评论,不信你看——
《不严的严老师》
个头矮矮的,头发长长的,脸圆圆的,老是挂着微笑。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严君娥老师。
严老师虽然姓严,可她其实并不严,而是很平易近人。比如下课的时候,她常常和我们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在楼下玩跳绳。严老师也拿了根绳子加入进来。严老师跳,我们围着数,“1、2、3…”最后,我实在数不下去了,严老师跳得太快太久。还有一次,我在午托班午睡后头发松松地去严老师办公室有事情。在我准备走时,严老师拉住我的手,解下我的辫子,不紧不慢地开始帮我重梳。岳老师来了,就说:“让严老师扎辫子,你妈妈干啥了?”我一声不吭,严老师却笑着说:“我喜欢她们呀!”
严老师很会鼓励人。我考试没有考好,她就在分数旁边写个加一分,鼓励我下次加油。罗雯文没当上班长,严老师却在期末评语里这样写道:“你虽然没有当上班长,可你却是我心中的班长。”其实,不光对罗雯文,她对其他同学也都是尽量挑优点来进行表扬。有一次,许皓然表演的时候总是忘台词,必须看书才能演到最后。严老师却说:“虽然许皓然有点忘词,可他能演下来已经很不错了。大家鼓掌!”
严老师特别注重我们的课外阅读,喜欢给我们推荐好书,比如,《洋葱头历险记》、《爱的教育》、《天蓝色的彼岸》……有时,严老师组织我们就这些书里的内容表演节目、开读书会,说不定还要化妆、换衣服呢,搞得像过节似地。
严老师还会陪我们读书。上次,她给我们发了《西游记》。但是,她怕大家不懂,就领着我们读前两章,时不时地解释一下意思,或者叫我们看看注释。对有些书,比如,《狗来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她则喜欢为我们做导读手册,在上面写好问题,让大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把书读懂。我们做完后,她会在班上组织我们讨论,引导我们该怎样去想问题。
但严老师不喜欢我们看浅薄的书。赵元铭有次下课骑着书包喊道:“驾!驾!”。严老师问是从哪学的?有个同学说:“他是从阿衰那本书上学的。”严老师把书翻了翻说:“真是衰!如果我看到你们再看这种书就没收。”
这就是我们的严老师,亲切、会鼓励人,启发我们读好书。她爱我们,我们也爱她。但愿她能一直伴我们到六年级。
(南山实验学校南头小学三(7)班尹砺节)
附:你是我的眼
——我从《不严的严老师》一文中看到的
深圳市龙华新区教科研中心 向浩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尽管我们不曾认识,也有可能不会认识,但是通过他(她)的用真情涌现出来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无比善良、美好的世界。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每天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每天都在阅读和倾听关于学生、老师的故事。但当这篇小学三年级孩子写就的《不严的严老师》文章出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早已超越了文字与我的理性思考,联想和想象的画面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的稚嫩的文字却带给我如此美妙的审美愉悦。在他(她)的笔下,我仿若看到了一位年轻智慧的女老师像天使一样将自己对学生的呵护,渗透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生活细节。
“比如下课的时候,她常常和我们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在楼下跳绳,严老师也拿了根绳子加入进来。”
看到这样的叙述,我不禁想起了魏巍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来。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回忆到: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我时常在想,之所以魏巍若干年之后还恋恋不忘自己的小学老师,之所以放假在家,睡梦中还往学校跑,那是因为蔡芸芝老师在魏巍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将自己的爱润泽到了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将自己的爱润泽到了每一个孩子。朱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的师生相处之道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场域已经远远不能局限在课堂和学校,更在除却这些场域之外的更广大的世界里。在孩子的情感世界里,“一起跳绳”才是最可感的幸福生活。严老师的教育视野和格局让我看到她教育理想的美好。
“我准备走时,严老师拉住我的手,解下我的辫子,不紧不慢地开始帮我重梳。岳老师来了,就说:‘让严老师扎辫子,你妈妈干啥了?’”我一声不吭,严老师却笑着说:“我喜欢她们呀!”
作为一位三年级孩子的父亲,我深知这样的语言逻辑是需要大人指点的,但正是这样,让我看到了严老师的教育魅力来。因为,严老师爱的举动已经感动了孩子,感动了同事,更感动了家长。我常常引用这句话:细节就是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人往往会被观念折服,也往往被行为的细节感动。类似于严老师的举动,我也曾亲身经历过。在我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每次到幼儿园去接她,我都会发现女儿的头发总是被幼儿园陈秋莲老师变着各种花样扎成漂亮的发束,我太太都很好这样精心打扮自己的孩子,但在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心目中,对孩子美的教育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每次,当阳光成30度角从幼儿园的后方斜穿进园区,投洒在校门口,投映在女儿以及同伴女生的发辫上时,顶着漂亮发束的女儿特别迷人,我会情不自禁迎上去拥抱她。从那时起,我对幼儿园的老师更多了一层敬意。教育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师就是传承,在细微处传承美好。幼儿园的老师,用其特殊的方式,将自己理解的美好,耐心巧妙地编进了孩子们的发辫里,让这些发辫在阳光下闪耀出教育神圣的光芒,然后辐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同样,小学教师严老师,用自己的随意和“不紧不慢”,让小作者感受到了这份独享的“爱护”,并将其镌刻成文字,深深地烙进了人生记忆里,就像我女儿一样,不管长得多大,都会时时惦记那时的美好。试想,如果在孩子受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这样的美好相随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馥郁芳香呢?!我想那是必然的。
“我考试没有考好,她就在分数旁边写个加一分,鼓励我下次加油。罗雯文没有当上班长,严老师却在期末评语里这样写道‘你虽然没有当上班长,可你却是我心中的班长’。”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样的语句,自然就会想到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的论断来: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给学生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做一个好人。严老师固然不是高深的教育哲人,但她以普通教师的智慧和善良做了先哲们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这难道不就是接地气的“教育家”吗?这样的“教育家”比供奉在神坛上的务实多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培养人。以分数和选票的方式评价人固然相对公平,但一定会将人带向一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多年来,过于“制化”评价方式,让人少了灵气,让人少了个性,让人没有创造,让人浑噩。在追求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育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可助长的。我们就应该从严老师身上看到,教育工作者即使满身镣铐,也要想办法舞出自己的华美舞步来。严老师笔下的“加一分”、“可你却是我心中的班长”,就是优美舞步,无比婀娜,无比曼妙……让身处舞池的孩子,以及舞池外观舞的我们,无比崇拜与敬重。
“严老师特别注重我们的课外阅读,喜欢给我们推荐好书……”“严老师还会陪我们读书……”“她则喜欢为我们做导读手册……”“但严老师不喜欢我们读浅薄的书……”
我始终认为,教会孩子“常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老师一定是有灵魂敬仰的好老师。教会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一位老师的智慧,更是一位老师的良心。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他(她)的生活是充实的,他(她)的内心世界是充盈的。李镇西老师常常花半个学期或者更少的时间将一学期的学期任务完成,而让更多的时间带着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感受阅读的无穷趣味。于是,他的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显著提升,他的学生的灵魂接受了宗教般的洗礼。我女儿从一岁两个月开始读书,现在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每每看到她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晨读,蜷伏在自己的书阁里,在淡淡的灯光的倾泻中,光影与孩子融合的画面极具诗意,也极具美感,总是让我不忍惊扰。每当此时此刻,我都会突然发现世界和自己的心灵突然合拍,就那样的沉下来,静下来……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也会端起一本书,沉下来,静下来……
阅读,就是这样慢慢让孩子慢慢浸润,慢慢成长……
孩子最后写到:她爱我们,我们也爱她。但愿她能一直伴我们到六年级。
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尚为幼稚的孩子对自己老师最美好的称颂和最高的敬意吧。
我不曾认识写这篇文章的小作者,也可能没有机会认识他(她)。但是,我能通过他(她)的眼睛看到了一位无比智慧和善良的女老师——严老师,也因为严老师,让我看到了深圳教师群体的美好。我是幸运的,我通过四十个孩子的眼睛,认识了四十位老师,感受到了他们的幽默、睿智、善良、细心、责任……同时,这也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思考:一个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谢谢你,不曾谋面的孩子,谢谢你借了我一双智慧的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