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7290|回复: 0

《简朴生活真谛》和《属灵操练礼赞》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7 08: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才基本法》!!!by长洱,竟然没人推!!是一本偏剧情的文。可以说是女主角穿越,感受三个世界,通过不同时空的故事和背景最终还老林一个清白的故事。既魔幻又现实。但我更愿意说它是一个“普通人”林朝夕在老林和伙伴们的帮助鼓励下努力追赶“天才”裴之,并成为天才站在他身边的故事。当他们最终站在一起的时候,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哭][大哭][大哭]太感动了!!![大哭][大哭](PS:开始可能有一点无聊,感情线推进很慢,但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
  读后感 | 简朴
  我读书也少,但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的书,我倒是读了几本,每本都喜欢。《简朴生活真谛》和《属灵操练礼赞》(增修本)这两本,我读得比较早,它们都是周天和翻译的,都由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又都是1994年的版本。
  1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
  看过之后,你不能不想到简朴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当代,尤其是在北美富裕的社会中,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写于1977年的《饥荒时代的富有基督徒》一书已经成为现代经典,作者赛德隆(Ronald J. Sider)在书中一开头就写到:“饥荒正蔓延整个地球,每天有三万五千个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亡。”现在是多少,我不知道,虽然我也没去查具体数据,但我知道,北美富裕的基督徒关心的不是饿坏了,而是减肥。早就有学者指出,“越来越富的生活标准,成了北美二十世纪的偶像,而广告者则是其先知。”它的主要任务是制造欲望。越多,越新,越好。傅士德《简朴生活真谛》的开头话是:“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真谛》第7页)傅士德把追求“越多越好”的欲望称之为“一种病态”,但如果大家都病了,“病态”就成了“常态”。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现代中国大陆一些人的名言则是,宁坐宝马哭,不坐自行车笑。看来,隐修士梅顿早在半个世纪前的观察是对的,“在当今的时代,人们所崇拜的竟然只是生财之道和物欲势力”,或许,再加上两个字:消费。
  2上帝真的要我们过简朴的生活吗
  对于基督徒来说,首要的问题是,上帝难道真的要我们过一个简朴的生活吗?就在现代社会,富裕国家和地区?《圣经》的根据是什么?旧约不是说得很清楚吗,上帝要丰丰富富地赐福我们吗?但傅士德分析说:“上帝应许赐下的福气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为了团体的好处,而不是为了个人。福气的重点是整个民族、支派、家族。”(《真谛》24页)更重要的,上帝呼吁公平与怜悯。《旧约》中有四句名言基督徒大都知道:“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第二句是:“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6:6)第三句:“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6:8 )最后一句:“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作为脚注,上帝说:“全地都是我的”。(出:19:5)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
  赛德隆曾辛辣地讽刺说:“富裕基督徒只记得所多玛人在性欲上行为不检,却把他们不关心穷人的罪遗忘了。”真的吗?顽固地拒绝帮助穷人,这居然也是所多玛被毁灭的原因之一,我真不敢相信。翻圣经吧,在《以西结书》第17章第49至50节中上帝这样说:“看哪,你妹妹所多玛的罪孽是这样:她和她的众女都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并没有扶助困苦和穷乏人的手。她们狂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我看见便将她们除掉。(结16:49—50)所多玛还有这个罪啊,没注意也没听说过,我这大概属于选择性相信吧,或者,选择性接受。再或者,选择性宣讲。
  《新约》也这么说吗?耶稣的这段话基督徒大概都知道:“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24)耶稣还讲过一个比喻,极其生动,听过就很难忘记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太6:19——21)保罗的话就像是格言:“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9)
  我想,圣经中这样一些基本观念都不足以说服基督徒过简朴生活的话,那下面的文字也就不必看了。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实行。多马肯培的话可以用到这里:“与其晓得怎样阐释,不如干脆实行。”惠哈德的另外一句格言也值得警醒:“力求简朴,却莫轻信它。”(转引自《真谛》17,6页)从路德的眼光来看,就是内外的转变,他认为,作为一个基督徒,必须经历在心意上、思想上和金钱上的三种转变。
  3“内心的简朴”与“外表的简朴”
  那么,到底如何过一个简朴的生活呢?傅士德追随萨沃那柔拉(Girolamo Savonarola),将简朴区分为“内心的简朴”与“外表的简朴”, 萨沃那柔拉说,“每个基督徒都必须力求达到内心的完全简朴”,同时,又要“极其喜爱敬重外表的简朴。”(《真谛》71页)关于“内在的简朴”,傅士德在《真谛》一书中,把它综合为:“活在中心里”,即活在上帝里面,让自己的心灵一直停留在生命的中心——上帝里面。学习古代的圣徒,尽量使自己时常想到上帝,把上帝带到我们的每一个活动里。同时,学习圣洁的顺服。而在《礼赞》一书中,傅士德则从另外一个方面概括说,“简朴的中心乃是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然后一切所需要的东西,都会按其正当的次序来到。”(第105页)从这个中心出发,培育出简朴的三方面的内在态度:其一,“把我们所有的看作从上帝所领受的礼物”;其二,“去保管我们所有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事务,乃是上帝的事务”;其三,“愿意把我们所有的东西与人分享。”(第107页)这就是路德一再强调的,我们所拥有的来自上帝的一切的好,都必须用来帮助邻居,不用来服务的,就是偷窃了。卫斯理说得更狠, 假如你要逃避地狱的诅咒,你就要尽量地施舍,否则,卖耶稣的犹大得救的希望比你还大!
  “外表的简朴”怎么实践呢?傅士德建议说:起步要注意几点,“最关键的第一条原则是,我们必须做到谨守细节,却又不落入教条的陷阱中。”第二个原则,“学会行事上有所适应,但在道德方面却不妥协。”第三,自愿守贫。 我们要学会有计划的消费,脱离浪费帮会。(《真谛》第110至116页)在《礼赞》一书中,傅士德提出了一些具体原则:
  1、买东西是为了它们的效用,而不是为了它们的身份。
  2、拒绝一切会使你产生一种癖好的东西。
  3、养成一种把东西送掉的习惯。如果你发觉你渐渐深深地依赖某种东西,就要考虑把它送给一个需要它的人。
  4、学习享受各种东西而无须拥有它们。
  5、培养一种更深的对受造物的欣赏。
  6、遵守耶稣关于简单、诚实说话的教训,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7、拒绝任何会惹起压迫他人的事。
  8、规避任何会使你分心而不先求上帝国的东西。
  写到这里,就用傅士德在《真谛》开头引用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它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宣告的:“我年纪越大,就愈清楚体会到,在思想、行为、演讲中,简朴有迷人的美丽和庄严,我渴望把一切复杂的变为单纯,又用最自然最清晰的方法去处理一切的事。”
  文章转自微信号【jidu777】,原标题《能活出简朴吗》

呜呜呜有人知道月下桑太太吗,是晋江老太太了(?),文风慢热,一点点童话感,脑洞奇大,小说世界观非常完整,偏奇幻,甜文写手,《安息日》,《魔王》,《年长者的义务》都强推呜呜呜呜呜,如果有恐怖小说爱好者,月下桑太太早年写过短篇恐怖小说合集,网上搜名字应该可以搜到,有两个系列,都非常非常有氛围感,可以说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恐怖的小说[藏狐]而且是纯恐怖文,没有感情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8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