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720|回复: 0

二十四史读后感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6: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末日乐园》,略烧脑,涉及丧尸等末世元素,作者的想象力惊人,剧情走向天马行空,有意思的悬疑设定分布比较密集,我看的时候会顺着结果摸回去找细节,会让你体会到深深的《后怕》的感觉。不需要看完全本,看完虎头部分就行,我个人预感到后面会是蛇尾所以没有看了,但是几年来都为前段部分剧情的精彩而忍不住一次次地重温!!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读后感大全

二十四史读后感大全

  《二十四史》中的精髓之处
  《二十四史》是一部规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学丛书,全书共计3249卷,40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经典名句,帮助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了解到该史籍的精髓之处。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本be美学狂热爱好者疯狂安利《缚耳来》!全文总结一句话就是:“穷途末路也好,胜过在黑暗里永远走不到尽头。”那种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不得不接受的悲剧艺术一直很能打动我,一个人没有办法反抗甚至从没有想过哦原来还可以反抗的那种宿命的安排很绝妙,就是一种你完全可以带着三观去看,但是不舍得带着三观接受故事的走向,这种看文过程中的矛盾感也是此文灵魂的一部分,总之是一篇优秀的be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