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我求求你们快去看《一级律师》!木苏里的年下它依然很香啊,顾晏和燕绥之绝配!他就是那种不同于的一天把我爱你放在嘴边,但是却每一个细节都会体现出我是你的伴侣的那种,平安美好。“长久是多久。”“到所有身份从世界上注销的时候。”“永不消逝的爱。”大家看看吧!!!我跪下来球球大家了我真的超级无敌推荐。
《战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战国策》的启示:言不忠信 所行不远(《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篇》)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国曾经窥视过周鼎,王孙满告诫楚国,“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是现在还是周天子的天下,你就别瞎打听了,别净做美梦了。
好东西总是有人惦记着。秦国看上了周鼎,他不像春秋时的楚国,遮遮掩掩地假装问尺寸重量,而是开口就直接要。王孙满清楚说明过周鼎之来源和象征意味,“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诸侯国表达得到周鼎的愿望,实际上以此来显示自己国力的强大。
周鼎本是周朝统治天下的象征,国家重器,周朝未灭,九鼎岂能入于他人囊中?面临强大的秦国,东周自然无力应对,只得再找一个强国帮忙。于是他来到齐国。“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颜率为了请齐国派兵,先贬抑秦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再利用齐国的贪婪,以名和利打动齐王。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弱国的君主除了忧虑还是忧虑。颜率满口答应齐国的要求,“愿献九鼎”,而且主动地为齐王考虑,“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欲借道梁国、楚国,都被颜率一一否定。齐王被颜率逼急了,“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是早有打算。齐王要把周鼎运到国内,首先运输的人力和器械就不足,更要命的是无路可走。颜率非常客气到对齐王说,“弊邑迁鼎以待命”,只要您能有办法运输,随时来取。颜率用轻松的语言、缜密的推理掩盖了他的欺骗,从头到尾就没准备把九鼎给挽救了东周的齐国。
齐王终究没有得到周鼎,因为他仓促答应派兵的时候确实考虑未周。但是齐国通过与秦国的对抗,也表示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东周貌似毫发无损地化解了危机,实际上丧失了信义。“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所行不远。一个不讲信义的弱国怎么可能发展壮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