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808|回复: 1

褚时健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5 0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万里觅封侯》《天潢贵胄》《嫁给暴君后我每天都想守寡》(这本还改名了,叫《愿以山河聘》)都是超好看的古耽,当万特别好笑,很有梗,但是又有点玻璃渣的那种,让你刚笑完就哭,还没哭就想笑,停不下来的那种,天潢贵胄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好看,最后两个人对立要打仗那一段真的明知道他俩肯定没事不会虐但还是好担心那种,但是真的不虐,守寡这本真的本来没有给太高期望,但是他真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非常甜,也没我想象中的要虐的剧情,非常甜,姬越他对阿敛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两个人一个王一个是质子,但是这个从来都是强强,阿敛也很强,两个人都留了一手,这就是个逐渐让对方沦陷,放下警惕心,从喜欢到爱,从爱到深爱,从深爱到真正的至死不渝的过程。
  《褚时健》读后感
  翻看《褚时健》扉页的图文,起初的印象,这是一位表面看起来很像农民大伯形象的老人,同时又是在商界创造了两次巅峰神话、风靡全球、有过牢狱之灾的不平凡的企业家,关于他背后的有哪些具体故事不得而知。
  慢慢读来,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佩与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贫苦出生的他拥有着对知识的无尽渴望和力图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同时他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天分、不向困难低头追根究底的探索与钻研精神、非凡的胆识和能力,甚至到了73岁古来稀之年,在坠入人生低谷之时,还能再次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启他的第二次事业,在贫瘠的荒山上兴致盎然地规划他那宏伟的至少需要花费近十年心血才会有所成果的创业计划,这种坚持与执着、乐观与豁达,让我感到惊叹!如今80多岁的他还在为如何进一步提高褚橙的品质问题绞尽脑汁,这种穷尽一生去直面和迎接各种问题与挑战的精神与品质无一不深深地感染并打动着我!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自强不息,坚持与执着的精神,褚时健的创业故事成为一代神话。为什么别人看来棘手而他经手的事,都能成功顺利的解决呢?他自己也说过,我也不是神。那究竟什么是他的成功之道呢?而我们年轻一辈更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闪光的品质呢?
  我觉得有两种精神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在工作中,他有着一种决不向困难低头,遇到问题潜心钻研的创新突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橙,他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最初在技术上都是门外汉,但是最后的事实证明,不管他做的哪一行,最终他都成为了技术上的行家,进而成为管理上的行家,而这背后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强烈的顺藤摸瓜的问题意识和应然性的思维方式,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的努力,他所追求的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所以他遇到问题不是唉声叹气,而是展现出一种自信而沉着的气质,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摸索试验,寻找问题的突破,最后跨越重重困难和问题,成为了技术和管理的领先者。而我们在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还在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遇到问题退而却步、甚至埋怨推诿,找出一大堆失败或不可行的理由,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沉下心来潜心钻研,不断突破,像他一样身体力行的去摸索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局面是否会有更大的改观,人生价值是否会有更充分地体现呢?
  在生活中,面临挫折他有一种永不言弃、主动寻求机会的坚持与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的人生中有过两次大的低谷,1959年被莫名其妙打为右派,下放农场21年之久,但丝毫没有消沉过他的信念与意志,反而在这里他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得到了练就与施展,将糖厂扭亏为盈提高职工待遇,传为一代佳话;1999年,因分配与经济问题从亚洲烟王神坛跌入低谷,被叛无期徒刑,同年,女儿狱中自杀,承受老年丧女的悲恸,然而种种的不幸并没有阻止他奋斗前进的脚步,让我印象深刻也不得不折服的是,在狱中偶然的一次品尝冰橙竟能启发他的二次创业方向,在服刑期间便开始用脚步在无尽的荒山上丈量果树种植尺寸,身患多种疾病保外就医的他有着与妻子承包2000亩荒山的雄心壮志,改造荒山野地,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用自己近10年的努力与汗水,让普通的橙树在荒山野岭中脱胎换骨,最终,褚橙风靡全国,成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他本人一举成为亿万富翁。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与执着,最终换来的成功?他在面临巨大挫折时,总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把跌倒当成爬起,面对重重困难,一次次通过自己的努力点燃希望之火,看到一个已然80多岁的老人,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兴致勃勃的在山野之间奔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经历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呢?
  他说“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价值。”,一位老者尚且能这样激励自己不断有所作为,更何况是我们公司正处于发展中,更应该在我们人生工作创业过程中有所追求和创新,用“褚时健”精神去不断的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担当,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心连心公司的明天更美好努力奋斗!我们要以褚时健创业精神鞭策自己前进的步伐。
  天欣煤矿 张广省

题一个有点冷的文,长佩《太平长安》。权谋算计王爷攻和新科状元少年受,阅读体验也是剧情线感觉写的很好,但感情线可能有点模糊,我觉得是一见钟情互相吸引。因为是长篇古风破案所以伏笔都在后面,包括攻受的初遇。攻一直在保护受,受是成长型的一直在努力追上攻的脚步,到最后两人并肩走那一段真的很绝。我和up一样没什么雷点看这本所以应该没问题。这个作者写文不久写的这篇,我觉得刚开始写剧情线能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她之后的文也是一直在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08: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褚时健》读后感

  五分厂李观郑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现在抽烟的年轻人好像都已经不怎么购买“红塔山”了,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都会去小卖部帮大人买“红塔山”。红塔山淡出烟民的视野,离不开一个人的陨落,他就是“烟王”褚时健。可如今,当他以87岁的高龄再一次返回公众视野的时候,却戴上了另外一顶桂冠:“橙王”褚时健。

  作为80后,知道他的大名,但却不是很清楚他的那些事迹,直到读到了书中的“红塔山”,我才把他和这个时代的脉络联系了起来。要说褚时健是一个传奇,大概不会有人反对;说他是一个创业英雄或成功人士,大概也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说年轻人真能从褚时健身上学到成为优秀企业家的秘诀,大概就会有人反对了。因为有些东西毕竟不是学来的,而是炼、熬或悟出来的,后者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是如今的年轻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要想有孙悟空一般的火眼金睛,就必须钻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他个七七四十九天,这是常理,人总不能自求苦吃吧。然而对于褚时健来说,没有这些苦,也就没有他的成功、跌倒以及再成功。

  褚时健这代人和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他们幼时贫困,自小就对生活有极强的忍受力。褚时健因为堂哥的建议选择去了昆明读书,那时的昆明因为有西南联大正是生活清贫,但思想繁荣的时刻,褚时健能够有后来的成就,这种成长背景不可忽视。 褚时健这代人个人荣誉和国家存亡是天然交织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日本侵华战争,云南断不会有这样一段文化人汇集的日子,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和这些从北方南方逃难到昆明的文化人熏陶,褚时健也很难形成这种视野和格局,这些是在边陲少年难以养成的。

  现在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富余社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的孩子都说要吃苦教育,说白了就是没吃什么苦,在学校没进社团,不擅表达,追女神失败,被同学笑话就恨不得死去活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因为挫折获得人生的经历。 我听说不少创业公司,收益还没有见到,做起事情来就是高档写字楼,管免费咖啡点心,晒各种福利——我倒不是说这不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是很难建立那种发自内心节约成本的意识。

  褚时健的一生曲折,命运给了他太多无情的打击,可是除了导致他入狱的经济问题外,他所遭遇的磨难与困苦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与外界的,与他自身的主观因素并没有什么关系。与褚时健所面对的世界不同,我们眼下的世界是个随处可学习、到处有商机的世界。虽然社会上升渠道狭窄,虽然许多行业的岗位和市场份额接近饱和,虽然竞争和买房的压力巨大,但毕竟80后、90后们不会再遭遇饥荒、内战、瘟疫和政治运动了。我们这代人更大的阻力和困苦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或者说是我们自身的某些“人性的弱点”。

  褚时健的人生哲学可用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和大巧若拙来形容,这种哲学是可以被“学”到的吗?从古至今,历史上那么多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人不都是凭借这些简单质朴的道理而有所作为的吗?其实就像前几年公司曾号召学习过的稻盛和夫精神:努力、勤奋、专注、用心、负责、吃苦、坚持,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常识吗?这些简单而朴实的道理,放在今天依然成立。

  别人的经历,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唯有对自己的经历惊醒反省和总结,才能有新的思维产生。黑格尔说过,一句哲理从年轻人口中说出和从一个老年人口中说出,意义完全不同。为什么不同?不是字句本身的涵义,而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同样一番大道理,由成功者说出,和由普通人说出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自有高低处,全凭人如何处之,能承受的了多大的福,就能吃得了多大的苦。高处,不心花怒放、斜眼看人;低处,不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可试问这世间又有几人做到?纵观褚时健的一生,佛家说的“因缘”两个字在我的脑海中拂之不去。儿时的困苦造就了他的勤劳、坚毅、善良、责任心,之后的困难不过是将这些深植内心的品格进一步磨练了而已;儿时的困苦可能同样也造就了内心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可能也是最后犯错的根源。事物均有两面性,能获得多大的收益,也能造就多大的错误。 书中细节,历历在目,前后对比,一一印证,细数褚时健的一路走来,种因得果,至此信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5-6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