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推《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太好看了!!!还有高台树色的《穿堂惊掠琵琶声》《白日事故》,不问三九的《刺青》《陈年烈苟》《燎原》!酱子贝的《时意》《顾先生与陆恶犬》!金十四钗的《唇枪》《满城衣冠》《相爱未遂》。
一碗心灵砒霜
记得,年少时无论父母为了养家承担了多大的经济压力,在阅读这方面对我是百分百的满足。好在,我确实爱看书,小到青年文摘、读者、到后来文艺范儿的萌芽,期期不落,全年无休。大到历史典故,四大名著……也陪伴了我一些时光。
回想看看,即使高中文理分科,我是典型的偏科厉害,但也不影响我在语英历文科老师心目中的优生(偷笑)所以我想在分数决定了中国学生是否优秀的那个年代,感谢这个习惯让我一直对自己学习分数的结果没有划上自卑的对等号。
“书中自有黄金屋”仔细的想想,成长期的这个习惯也确实为我日后的工作包括各方面都有正面的影响和帮助:
一是自信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因为理科的低分而否定自我,批判自我,在一个孩童的青少年时期,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塑造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即使我们成年了,心智模式逐渐成熟,也要时时的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去面对接纳和改善暂时还不优秀的自己。又或者自信不是盲目,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温和且包容的看待自己。
二是说话
书籍能大量的带给我们知识,但是光有知识对我们职场人士来说有用吗?这只是基本,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需要一个管道将我们从书籍里收获的知识、智慧呈现出来。就像一个游泳健将,光从游泳技巧书籍或者笔记中能学会游泳吗?显然,他/她必须去到水里,和恐惧做斗争。
当然,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经验这些背景去到更上一层的阶段,通过公众演讲让更多的人看见,并了解我们的能力。美国顶级演讲训练专家纳塔利·H.罗杰斯女士曾经出过一本书叫《会演讲的人成功机会多两倍》,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我在工作的经历中,感谢曾经的阅读让我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时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话源不断。当然前提是学习了公众演讲的套路和方法。
我想,演讲的基础还是需要坚持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最真诚的老师和朋友,它让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某个角度)。
后来的后来,毕业工作,为了生活层面,我逐渐忘记了这个习惯,每年能读下几本书已经是奇迹,加上科技发达,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儿也在了解学习各类知识。但总也比不上曾经手捧一本厚厚的有些油墨味儿的精神食粮来的内心尊崇,就像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学生面对书感觉能像第一天上学老师带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而心存神圣。
写下这段文字,无非是提醒自己无论年纪多大,学习力之阅读是自我负责任,是自我探索,也是自我不枉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的态度。与君共勉!
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让生活和生命更美好”应该就是通过能读书、会说话来体现--我们自身对于创造这个世界无限可能性的价值之一吧。如果你也喜欢,请加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也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