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8622|回复: 2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5: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考研备考中,当我发现自己在每天学8小时的前提下还在b站上逛了3小时后我破防了,痛定思痛,准备今晚卸载小破站。诶,姐姐说视频就是今天更新来着,我的jj和cp虽然也都艰难的卸载了,但我还是想再最后看一次姐姐40分钟充满奇特比喻的talk,然后就和姐姐说再见了哇,就先由其他小伙伴陪着姐姐吧!明年一定带给你上岸的好消息!
  读后感 | 愿意的话,去拆掉“受害者天堂”的思维墙
  导读:《拆掉思维里的墙》看上去是本成功学书,但同样非常适合女性朋友阅读,里面提到的关于家庭理财、爱情、工作及现代女性最看重的“安全感”。古典老师在讲解“安全感”“心智模式”的独立见解,其实是告诉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幸福、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书香读书会”宗旨是让女性---活得更精彩 美得更自在!欢迎有同样兴趣、爱读书、愿提升、想成长的女性伙伴加入。
  去年年底,我独自一人,从北京开车到广州,一路三千多公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和人的差别究竟在哪?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我想到了一个词:拆掉思维的栅栏。
  后来,我在机场看到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心有戚戚。我一般不看成功学的书,事实上我也不认为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作者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发现,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你就真的变得更强大。
  你有没有想过,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而这堵墙很大部分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
  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敢于面对困难。记得有人问过我“上市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内心的所谓安全感,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的想法没有了那么多限制。
  每个人心里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什么是安全感的奴隶?就是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他人的。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我们很多人才不自觉的变成一种受害者,这就叫“受害者心理”。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滋养了一种受害者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作者把这种模式归结为受害者天堂。
  什么叫受害者天堂?就是一个受害者最愿意去的地方。大家聚集在那,彼此安抚,然后觉得人生真是这样。作者总结了受害者天堂的几个法则。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个法则叫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一切问题都不管我的事,不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孩子没学好,父母问起来,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不好好学,是老师讲得不好;如果一个任务没完成,却受到上司的质问,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客户太变态。
  受害者有一整套这样的逻辑。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太浮躁。在受害者天堂,大家从来没犯过什么错。美德都是他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
  当然,他们也没做成过任何事情。作者在书中提到,受害者也不需要成就什么,他们只要不断的倾诉和编故事就好了。但问题在于,这个故事一开始很真实,后来慢慢就开始夸大,然后自己也慢慢相信——他生活在一个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老师不好的世界里。
  很多同事向我抱怨自己有多难。其实那些所谓的“难”,在我面前根本就不用比。我开始的时候多难呢?那个时候,因为要赶工作,我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下了汽车之后,我都不敢回去,坐在路边哭了好久。就在那种情况下,我每天还要打电话催促大家干活。
  但是,每当我说到这儿时,他们还有一招。他们会说,你是老板,所以应该的啊。这就是蛋和鸡的问题。难道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老板吗?这又是个万能的破解法。
  总之,在受害者的天堂,一个人做不好事情,绝对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这个事情有问题。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个法则就更进一步了,叫安心做坏事。
  在职场中,很多人每天不努力工作,也可以心安理得,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个公司太烂了,这个老板太变态,太不理解我们,所以我这样就OK了。
  美国有一项研究,在辛辛监狱中,几乎没有哪个罪犯会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的故事。
  曾经,我当部门经理的时候,我会告诉组里的人,跟着我很苦,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换一个机会。但只要你留在这里一天,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别说对得起这家公司,首先对得起自己。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时间更宝贵呢?所谓的为公司干,不就是为自己努力吗?如果这个都想不通,还心安理得,就别一起干了。否则,不如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环境。
  事实上,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会让你舒服得一塌糊涂的环境。必须自己不断变得强大,去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个法则叫: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比惨。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种凄惨故事,演变成凄惨故事会。
  这种凄惨故事会,不只是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整个社会都变成了这样。比如,每个电台都有一档节目或好几档节目,都在讲述谁比谁惨。在这种节目里,老婆必须出轨,男友一定不忠,儿子肯定不孝顺。收视率还相当高。因为看过这些节目的人,都会找到安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惨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你失恋了,你的女伴会集体聚集过来陪你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很快的被吸收进公司的受害小队,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老板有多变态(我也不知道自己被讨论过多少回了);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家长不会责怪小孩没走好,会打地板说,地板错错错,小孩子开心的笑了。
  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天堂里,居然浸泡其中,慢慢习惯,然后沉浸,开始分享。
  受害者天堂帮助“受害者”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就像一个人生病之后,就觉得可能有人会看望他一样。他们在这个舒适的受害者天堂,陷入了无尽的情感黑洞。
  但是,怎么办呢?其实核心就是自己去掌控。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呢?
  不妨先进入一种诚实的思考:不管什么情况,你都可以负全责。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做一种心理假设——如果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倒退一遍,所有条件都不改变,只有自己改变,你能否做一个更好的结果呢?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你就开始进入掌控者的角色;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你就是认为自己以前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问题。
  回想跟徐鸣刚开始时,我们两人经常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相互检讨,不断反省哪件事情没做好,哪件事情还可以更好,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我以前认为这是个好简单的问题,后来跟很多人交流,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很少人愿意去面对否定的自己,那个过程很痛苦,需要不断抛弃过去的自己。
  以前总有人问我,经常有人攻击你,你怎么办?我说很好啊,没关系。这就是前任老板送给我最大的礼物。最能骂人的,把我都骂过一遍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尽管骂的时候很痛苦,但骂完以后,再回头看,遇到任何这方面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了。
  你经历过的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你的财富。
  这让我想起,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那封信,当你是一个火鸡的时候,别人不会认为你比他大。这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我真的做的足够好吗?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你做的只是好一点,别人是不认的。你必须做成一只鸵鸟,比那鸡大得多的鸵鸟,到那个时候,所有人才会说你好。
  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可能本质上还是你不够强大,你还没有做得足够好。
  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与其说智商的差异,毋宁说思维的差异。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但至少可以改变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心态,改变自己对于过去的看法,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重新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点什么。谁没有痛苦,谁没有纠结呢?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之中。只要你愿意用一种掌控者的心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会感受到幸福。
  完 /作者:傅盛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月下桑的书[委屈][委屈]可能比较小众,但她真的是我最喜欢的原耽作者了。她的文就是读起来都特别舒服,童话一样的感觉。不只是爱情,每本文里都有特别多出彩的配角诠释他们同样美好的亲情友情。每本文的主角都是强强,即使是受的那方也特别帅气特别少年感。而且太太特别喜欢写一些全新的设定,很多文的世界观种族观都是全新的,总之我真的强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6: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大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3 08: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慧慧:关于成长——《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郑慧慧(CBS) 郑在前行
  最近“郑在前行”推出了好书推荐,我非常喜欢这个模块,希望未来的微信号能将这个模块做的更好。
  上周推出的是一本励志书籍《拆掉思维的墙》,在大学期间就曾听过这本书,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读,在微信上去欣赏这本书也是头一回,不禁感慨如今科技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方便了。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成长的一章,成长是我,甚至是中心所有小伙伴们都在面对的问题,我们的成长有从校园向职场的身份转变带来的成长,有从其他岗位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作业职责转变带来的成长,它们让曾经稚嫩的我们变得稳重成熟,变得严谨高效,作为一名在岗的普通员工,我经常问自己成长到底是什么?他看不到,摸不着,我怎么知道呢?有一天,组长夸我是个勤奋的人,因为我每次考试总是差一点,但是却坚持到现在,屡败屡战是我一直以来都坚守的!有一天,公司的业务表中我赫然登上第一的宝座,获得周围同事羡慕的目光,我的成长伴随着数据,伴随着周围伙伴的赞扬,伴随着我不懈的努力而发生!
  这就是意识中没有发觉,却在现实中得到体现的,如何去感悟他们,如何让正能量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拆掉思维的墙》真正拆掉的是思维中存在的我不行,我不能,我不可以,我不会这样自我否定,妄自菲薄的负面情绪,当我们去总是用自己的正能量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我们用自己的小太阳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力量,这是拆掉思维的墙之后带来的,书中有一句话说:我们不能总是漏斗式的爱,而是要溢出的爱!所谓溢出的爱也在强调这个观点,另外也强调了主观与客观,主管能动性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我们的爱应当是主动赋予的,而不应该是被动违心的,我真心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这个美好世界是这样的:人们的施舍不是因为乞丐上街乞讨而散发的同情心,而是在乞丐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爱让他们有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做个自食其力的人。
  在灾难发生之前就有用于去指正的人,在我们的公司里就有这样的员工,我们的每一位组长和培训师,在我们做业务前就在向我们灌输严谨的思维,让我们避免差错!
  成长,时刻伴随着我们,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无论是身处职场还是身处社会,我们要用于拆除那堵墙,用于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并且去改正它,让真正温暖的阳光充满我们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30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